郑力刚:激楚之结 独秀先些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29 21:47 1

摘要:学人简介:郑力刚,1978年就读于湖南大学应用数学系,1982年入清华大学从师秦元勋,蒲福全教授读研究生,1984年就职于清华大学,1986年赴加拿大渥太华大学从Angelo Mingarelli教授读博, 1991年8月加盟加拿大能源、矿产、资源部(现名,天

学人简介:郑力刚,1978年就读于湖南大学应用数学系,1982年入清华大学从师秦元勋,蒲福全教授读研究生,1984年就职于清华大学,1986年赴加拿大渥太华大学从Angelo Mingarelli教授读博, 1991年8月加盟加拿大能源、矿产、资源部(现名,天然资源部)能源研究所,并成为Research Scientist。

郑力刚:激楚之结 独秀先些[1]—混血钢琴家和作曲家菲利帕·斯凯勒的身世

Figure 1激楚之结独秀先些— 菲利帕·斯凯勒(Philippa Schuyler),网络照片

在渥太华生活了近四十年的我,是其公共图书馆的常客。人口也就一百多万但面积却近2800平方公里的这个城市,公共图书馆却有33个分馆,星罗密布地分布在城市的每一个地段。所有的这些设计优雅和环境适宜的分馆加上临近的体育设施,在相当的意义上,可以说是每一个地段的中心。

不消说图书馆中文书籍的收藏和更新是我经常关心和好奇的。而且也是这些图书最让我为此图书馆惊奇和感叹的。最初许多年,这些书大都是港台出版的,再加上什么《郭沫若全集》这种通过外交途径送给图书馆但几乎没有人看的书。这之后大陆出的书就越来越多而且成为绝大多数。这些书中远有默存先生蕴藉深厚的四册《管锥篇》,近有严歌苓自己的出版公司在德国出的很厚的一本小说《米拉蒂》。认真说来,默存先生这书是近乎写给自己的,因为有几人可以说读懂读通了其中的几段?公共图书馆有如此高深的外文书,只能是先生名满天下的例证。而严歌苓她自己在德国出的书,这里的图书馆很快就有了也真让人诧异不已。仿佛此书还很红,排队等着读的人还不少。

这两个例子还不是太邪乎的。更进一步的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1月出版的王寅的诗集《低温下的美》以及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出版的贺桂梅著的,关于赵树理和周立波的小说,以及二十八划生的诗词,《书写“中国气派” 当代文学与民族形式建构》。这种书借回来翻了一下后,让我都疑问大陆有几个公共图书馆会有。

既然图书馆有花不完的钱,我于是也不时地向它们建议购卖一些书籍。这替别人操心的结果还不错,几十年下来我的成功率怎么说也应该在百分之六十以上。2024年的春天,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苏珊·汤姆斯(Susan Tomes)著的《Women and the Piano(女性与钢琴)》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依稀记得她是位钢琴家,曾从图书馆借过她在英国著名的唱片公司Hyperion Records出版的激光唱片。身为女性钢琴家的她探讨女性与钢琴的历史,这书应该是可读的。于是向图书馆推荐买此书。没过多久图书馆来邮告知此书已在那里等我去取了。

将此书借回来粗粗地读了一下,原来作者通过历史上五十位女钢琴家的简短传记,向读者展现了女性钢琴家在社会的歧视、资源的不公、和家庭的约束下,以她们的天赋、毅力、抗争、和热情追求艺术。不出所料的是,此书当然用浓墨重彩写了历史上最伟大的女性钢琴家和作曲家克拉拉·舒曼,同时也包括了声名显赫的但她的作品是用她弟弟的名字发表的范妮·门德尔松,以及维也纳才财横溢但为人低调的莱奥波尔丁·维特根斯坦(Leopoldine Wittgenstein,著名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和钢琴家保罗·维特根斯坦之母)。现代和当代女性钢琴家中有以弹奏巴赫键盘音乐闻名于世的塔蒂亚娜·尼古拉耶娃(俄国)和华人朱晓玫。让我颇为诧异和不解的是常被认为二十世纪最伟大之一(不分男女)的钢琴家玛莎·阿格里奇(Martha Argerich)却不在其中。从写作的角度说,此书并非上乘,文字不怎么吸引人。而以自己对十年浩劫的见闻,作者显然没有真正明白朱晓玫在那些年经历了什么。

读这书,真正让我惊讶和伤感不已的是一位我从未听说过的美国钢琴家、作曲家、和记者菲利帕·斯凯勒(Philippa Schuyler)。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一句我读书时从没有听说过的话。但于菲利帕·斯凯勒来说,“起跑线”还没有画之前,“输赢”就已经在她未来的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心中考虑了。而且这“输赢”不是上哈佛耶鲁这种规模的,它是关于人类进化和种族变革的。

菲利帕的母亲约瑟芬·科格德尔(Josephine Cogdell)是德克萨斯州出生长大的白人。约瑟芬的祖父是银行家和拥有众多黑奴的农场主,而她自己则面容美丽身材动人,曾经当过泳装模特并跳过芭蕾,后来以写作、诗歌、和画画为职业。在那个种族隔离和歧视盛行的时代,她却认为美国白人种族的精神已经枯竭,而增强这精神的最好途径是靠跨种族夫妇的孩子。她读过多本“优生说”的书,并且完全相信此说,更是决定以自己来证明这学说是货真价实的。首先,在1928年她和一位对此学说也相信的黑人记者和作家乔治··斯凯勒(George Schuyler)在纽约结婚,这在当时真是“破风俗违传统”的事。事实上,在当时许多美国的州特别是南方,这是违法的。相信食物在生一个“超人”的孩子和这孩子的成长中是起关键作用的约瑟芬,在结婚后三年里只吃天然的食物和生食,更是不碰任何肉。身心净化的父母在1931年迎来了菲利帕的诞生,而“优生说”的证明也从那天开始了。

有志者,事竟成。菲利帕从小就表现出超人的天才,才两岁就能读写,四岁她就弹莫扎特和舒曼的曲子了,并开始自己作曲。天赋异禀的她,五岁时智商测验的分数是185!在这个年龄她更是以弹奏自己的作品参加钢琴比赛然后手捧金杯而归。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她妈妈精心和严厉的教育、培养、和管教。她妈妈几乎从来不表扬她,也不会亲吻和拥抱她。更让人惊讶不已的是她妈妈对她的饮食的严格到不可想象和荒唐得不可思议的控制。在这方面不仅蔬菜是吃生的,牛排、肝、和脑子也是生吃的。

天才的菲利帕自然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1940年九岁的她在纽约世界博览会上给出了两场独奏音乐会,纽约市长菲奥雷洛·亨利·拉瓜迪亚(Fiorello Henry La Guardia)更是将1940年6月19日命名为菲利帕·斯凯勒日。她十一岁就成为美国作曲家和指挥家协会的成员,而这一记录至今还没有被打破。更了不起的是十五岁时她的作品已被纽约爱乐乐团、芝加哥、旧金山、和底特律交响乐团演奏。菲利帕不仅于作曲和钢琴演奏是天才,同时也是语言的。除英语以外,她能说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德语。

如同有些天才的儿童一样,菲利帕成长的过程中几乎没有和她岁数相近的朋友。这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因为她绝大部分教育都是从私人老师那里取得的。她很少上学,即使在学校,她也深深地感到孤独。她去的学校黑人、混血儿、和其他少数民族很少,而在学习上她又远远高于其他同学,这自然导致了很多白人孩子对她的排斥。她在十几岁阶段也逐渐明白了在相当的意义上她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她父母的,特别是母亲的,“天才工程”实验的“产品”。而且这“产品”的加工和打磨则永远是在现在进行时。于这明白得越多和越深也让她渐渐厌恶和抵制父母的严厉和无情的控制。当时无处不在的种族歧视,更使得她开始思考许多个人的归属和认同以及与此有关的社会问题。从天才的儿童向专业的音乐家转变的过程中,她也意识到社会也不再给她在儿童时期的好奇和关注以及鼓励,而更多地以有色眼镜看这位“黑人小姐”或“混血儿小姐”。于是她往往觉得在北美以外的地方她更容易被接受,这也是为什么在国际旅行还远不是很普遍的时候,她去过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这包括中国大陆[2]和台湾。而这放眼世界和思考的结果,再加上父亲是记者和作家的背景,也使得她在近30岁的时候提起笔来为报纸和杂志写了许多文章。

1966年,35岁的她去南越为美国士兵演出同时在西贡音乐学院开了音乐会。来年的春天她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又回到了南越,并积极参与了从战区/动乱地带援救天主教孤儿这一危险和英勇的行动。据不完全统计,她救过70多人[3],但也因为此在五月九日的救援中失去生命。

掩卷而思,菲利帕的身世令我伤感不已。首先我相信天才的儿童的分布是均匀的,任何地区,任何民族,任何肤色的人群中都有那聪颖不已的儿童。所有的父母当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天才,但那有计划、有步骤、工程似的造就“天才”却是荒唐的,甚至是虐杀儿童的。家庭和社会应该给每一个孩子一个身心自由发展的天地。

天才的少年能否日后成为专业上的明星,这问题是非常复杂的。作为钢琴家的菲利帕在统计的意义上早已被人忘记了。今日听她幸存的录音,普遍的看法是她有不错的技巧,这在快速和充满活力的乐段有充分的表现。但对情感细微的乐段的处理却往往不够关注,让人觉得失落和弹奏机械。这其实是对音乐的理解层次上的问题。可惜在能看到的资料上都没有提她曾有过那些钢琴老师。以她在纽约出生和成长,是应该有机会和第一流的钢琴老师学习的。有一种可能是她母亲的过多参与和控制而让老师们厌烦和退却。

作为作曲家的菲利帕,据称她的创作灵感多元和广阔。它们包括了海地伏都教旋律、中世纪法国民谣、以及乌干达狩猎旋律。她将这些不同的素材与历史和她自己的情感和经历相结合,创作出复杂的音乐。她的作品还会出现在音乐会上吗?我相信今日听她钢琴演奏的人都是出于短暂的好奇,毕竟比她好的钢琴家很多。她的作曲也许会被有些学者认真地研究并在特别的音乐会上展示。

我希望日后有机会听她作的《青春狂想曲(The Rhapsody of Youth)》来缅怀“独秀先些”的她。

注释:

[1] 屈原《招魂》

[2]Newberry College Interview with Dr. Sarah Masterson on her book, “Snapshots of Forgotten Adventures”。笔者没有找证据显示她在大陆演出。

[3]Sarah Masterson, “Snapshot of Forgotten Adventures”, Tyger River Books, ISBN-13 ‏ : ‎ 979-8988188766, 2024-05-09.

来源:学人scholar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