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的鞭子”松了:美团取消超时罚款,外卖行业的“温度实验”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30 00:20 2

摘要:2014年外卖平台兴起时,或许没人想到“30分钟送达”会变成骑手的“紧箍咒”。据2023年《外卖骑手生存现状调研》,超6成众包骑手每月因超时被扣钱,有的单月扣款占收入15%。“欲速则不达”的老话,在骑手身上成了“不速则没钱”的现实。直到今年,美团扔出“重磅炸弹

2014年外卖平台兴起时,或许没人想到“30分钟送达”会变成骑手的“紧箍咒”。据2023年《外卖骑手生存现状调研》,超6成众包骑手每月因超时被扣钱,有的单月扣款占收入15%。“欲速则不达”的老话,在骑手身上成了“不速则没钱”的现实。直到今年,美团扔出“重磅炸弹”:2025年底全面取消众包骑手超时罚款。当“扣钱”变成“扣分”,当“算法的鞭子”松了半圈,骑手能喘口气吗?顾客的外卖还能热乎吗?

去年12月的泉州,外卖小哥王强第一次感受到“松绑”的滋味。那天早高峰,他在刺桐路遇到堵车,手机里的“超时提醒”跳个不停——放在以前,他早该逆行抄近路了,但那天他盯着“安准卡”的扣分规则,咬咬牙等了两个红灯。“以前超时1分钟扣3块,够买个包子;现在扣1分,月底还能靠准时单补回来。”王强说,那是他跑单三年来,第一次没因为“赶时间”闯红灯。

这不是美团“拍脑袋”的决定。从去年12月泉州试点,到今年8月扩至22城,“扣钱变扣分”的背后,是无数骑手的“吐槽”——2024年美团骑手调研显示,“超时罚款”是最让他们焦虑的问题,超7成骑手表示“为了不扣钱,做过违反交规的事”。而顾客这边,态度比想象中“宽容”:去年某平台问1000名用户“外卖晚5分钟能接受吗”,82%的人说“能”;问“晚10分钟但骑手因天气/堵车呢”,61%的人表示“理解”。

消息一出,评论区像开了“民生议事厅”。有人担心“骑手躺平,外卖凉了”:“加班到十点,就等着那口热饭,要是晚20分钟,汤都成冻了!”但更多人站在骑手角度——网友“跑单三年的老周”留言:“去年冬天在杭州送外卖,雪太大电动车滑在桥上,餐箱里的奶茶撒了一半,顾客没怪我,平台却扣了8块钱,那是我半天的饭钱。”媒体“经视直播”点破关键:“扣钱是‘一剑封喉’,扣分是‘留有余地’——以前是‘错一步,钱没了’,现在是‘错一步,还有改的机会’。”

更值得琢磨的是“超时”的本质:我们习以为常的“30分钟送达”,从来不是“顾客要求的”,而是平台“定的规则”。去年有个有意思的实验:某平台把配送时间从30分钟改成35分钟,结果顾客投诉率没涨,骑手事故率降了12%。这说明什么?“快”不是顾客的“刚需”,“合理”才是——没人会因为晚2分钟骂骑手,但会因为骑手为了“快”逆行撞人而揪心。

美团取消超时罚款,不是“放弃效率”,而是“重新定义效率”。以前的外卖行业,像辆“踩足油门的车”:平台拼单量,商家拼出餐速度,骑手拼配送时间,唯独忘了“人”的感受——骑手是“跑单的工具”,顾客是“等餐的需求”,连“超时”都成了“数字游戏”。现在这辆车终于“踩了刹车”:平台开始把“骑手的安全”放进算法,顾客开始把“理解”放进评价,行业开始把“平衡”放进规则。

有人问:“美团松了,其他平台会不会抢顾客?”其实反过来想——当一个平台“护着”骑手,骑手会不会更愿意留在这?顾客会不会因为“这个平台的骑手更安全”而选择它?就像去年饿了么推出“蓝骑士保障计划”,增加意外险和健康体检,当时有骑手说:“不是差那点钱,是觉得平台把我当‘人’看。”

外卖行业的“未来”,从来不是“谁更快”,而是“谁更暖”。当骑手不用再为“一分钟”拼命,当顾客不用再为“晚两分钟”生气,当平台不用再用“罚款”逼效率,我们才能真正尝到“外卖”的温度——那是骑手冒雨送来的热饭,是顾客说“不急,你慢点儿”的体谅,是平台说“你安全,比什么都重要”的担当。

美团的这步棋,是“试水温”,更是“探路”。接下来,要看整个行业会不会跟着“往暖里走”:比如优化路线算法,让骑手少绕路;比如商家提前备餐,让骑手少等单;比如顾客多给点包容,让骑手少焦虑。毕竟,外卖不是“冰冷的交易”,是“有人愿意为你跑一趟”的真诚——而这份真诚,从来都不该用“罚款”来绑架。

当“算法的鞭子”松了,我们才发现:原来最珍贵的“效率”,从来不是“快”,是“稳”;最动人的“服务”,从来不是“准时”,是“用心”。未来的外卖行业,该是这样的:骑手笑着跑单,顾客笑着接餐,平台笑着赚钱——大家都“松口气”,却都“更安心”。 这,才是行业该有的样子。"

来源:报人刘亚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