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起少林寺,很多人第一反应除了功夫,可能就是“有点贵”,尤其是那香火,以前最便宜一炷也要69块,贵的甚至卖到9990元,听得咱老百姓直咂嘴:“这香是镀了金还是开了光?”
该说不说,自从释永信被抓后,少林寺真是大变样了。
高价香没了,算命摊撤了,功德箱也“返璞归真”了,连释永信题字碑都拆了,而这一切都归功于新方丈释印乐。
看来,千年禅宗祖庭要终于要回来了。
不过,也有人担心,一下切掉这么多经济来源,少林寺这么大的摊子能盘活吗。
但其实,也没什么可担心的,毕竟印乐法师的三张底牌可还没亮呢.....
说起少林寺,很多人第一反应除了功夫,可能就是“有点贵”,尤其是那香火,以前最便宜一炷也要69块,贵的甚至卖到9990元,听得咱老百姓直咂嘴:“这香是镀了金还是开了光?”
不过自从这位叫释印乐的新方丈上任,寺里第一件事就是“停推高价香”,现在游客进去,每人免费领三支清香,安心祈福,不再有僧人凑过来悄悄问“要不来柱贵的?心诚则灵嘛!”
还有那些摆满平安符、手串的摊位,也统统关门大吉,就连电子功德箱都换回了老式的木箱子,上面虽然还贴个二维码,但义工也笑眯眯地说:“随喜随喜,不方便就不捐!”
突然这么大变动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少林寺的“前掌门”释永信,这位大师过去三十年来,可是把少林寺经营得风生水起,注册700多个商标、搞企业、开分寺,甚至海外都有生意,年被叫做“佛门CEO”。
可惜今年7月底,他突然被官方通报:涉嫌挪用资金、严重违规,还有生活作风问题,正在接受调查,消息一出,网上一片哗然:“方丈也塌房?”
两天后,中国佛协火速批准由释印乐接任。这位新方丈来头不小,他毕业于中国佛学院,还去过斯里兰卡留学,绝对高材生,但更特别的是,他之前主持洛阳白马寺二十年,不爱商业爱种地。
这不是忽悠人,是真的种地,他在白马寺时带头下田,夏天收麦子、秋天播豆子,常说:“一日不劳动,一日不吃饭。”收成的粮食三成捐给敬老院,其他的卖了钱做慈善义诊,游客常拍到他开收割机的照片:“这方丈,专业!”
新官上任三把火,释印乐一到少林寺,就推行“去商业化、重文化、整制度”三大改革。
寺里人员也跟着变动:几十位僧人离开,同时又新来了几十位“生面孔”,估计都是跟着印乐法师从白马寺来的“骨干团队”。
现在寺里不再有武僧收费表演,也没有人拉着你“捐功德”、买开光宝物,就连方丈室门口以前那块“永信题字”的石碑,也悄悄拆掉了。
一位常带团来的导游范姐说:“变化挺明显,现在寺里庄严多了,终于像座庙,不像景区了。”也有游客调侃:“终于不用怕被‘香火钱’吓跑了,能安心拜佛了。”
寺庙不搞经营,钱从哪来?毕竟少林寺这么大,维护要钱、僧人也要吃饭,有游客私下嘀咕:“完全没收入,恐怕难长久吧?”
但更多人是点赞支持,一位来自广东的游客袁先生说:“佛门本是清净地,回归本色才是正道。”还有老一辈的香客感慨:“终于又闻到寺里的香火味,而不是钞票味了。”
其实,寺内药局还在营业,卖的是消痛贴、草药膏,明码标价、不推销,需要的游客依旧会买,再加上门票收入和自愿捐赠,基本运作应该不成问题。
再说了,释印乐的底牌可还没亮呢....
说到底,少林寺不只是个旅游景点,更是千年禅宗祖庭。
而这次换帅改革,像是一次“佛界整顿”,也让很多人重新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佛教文化?
释印乐法师说:“佛门不是景点。”也许,让钟声回归钟声、香火回归香火,才是这座古刹最美的样子。
可能下次去少林寺,就能够感受到这份久违的清净了,而且说不定还能偶遇那位爱干活、不爱说话的新方丈,可能正穿着旧僧衣,开收割机割麦呢。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