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瓶二三十块,那个一百多,标签一个比一个花哨,看得人头晕眼花。到底哪一瓶才是纯粮食酒?是不是便宜的就一定是“勾兑”的?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站在商场或超市的酒柜前,望着一排排外观光鲜的白酒瓶子,满脑子问号?
这瓶二三十块,那个一百多,标签一个比一个花哨,看得人头晕眼花。到底哪一瓶才是纯粮食酒?是不是便宜的就一定是“勾兑”的?
说句实话,现在市面上白酒种类太多,套路也深。别说普通消费者,就连我们这些天天接触人、听故事的人,有时候都得擦亮眼睛看。喝酒虽说是小事,但喝错了酒,损的可是身体大事。
今天不讲大道理,也不兜圈子,咱就掰开揉碎地说清楚:白酒瓶上如果有这“4个标识”,那它就是100%纯粮酒,哪怕便宜,也值得你放心喝。不信?咱们一个个来讲。
这是判断白酒是不是纯粮酒最核心的一点。执行标准就像身份证,直接决定了它的“出身”。
你拿起一瓶酒,先别急着看包装多高级,先翻到瓶身背后的标签,找找有没有“执行标准”这一行字。如果你看到的是“GB/T10781.1”或“GB/T10781.2”,那你可以松口气了。
这两个标准一个是浓香型纯粮酒的国家标准,一个是清香型的。这类标准是专门针对传统酿造工艺制定的,纯靠粮食发酵,真材实料,没有添加酒精或香精。
但如果你看到的是“GB/T20821”——那就得留点心了。这个标准是调香白酒的标准,也就是“固液法”白酒,说白了,它里面可能掺了食用酒精和香精,虽然不违法,但肯定不是纯粮酒。
执行标准,是酒的“底线”,决定你到底喝的是粮食,还是化工。
现在很多人买东西看配料,买牛奶、买面包都得看。那买酒,当然也不能例外。
纯粮酒的配料表,应该简单得像一碗白米饭。你拿起酒瓶一看,写着“水、高粱、小麦、玉米、大米”之类的,那就可以放心。这说明它就是通过发酵这些粮食酿出来的,没有多余的添加。
但要是你看到配料里还有“食用酒精”、“香料”、“甜味剂”……这可不是调味包,是你要喝进肚子里的东西。这些添加剂虽然合法,但长期饮用,对人体肝脏和神经系统的负担不小。
尤其是中老年人,本来新陈代谢就慢,常喝添加剂多的酒,对身体的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影响更大。有些人喝完之后头晕、心慌、胃不舒服,不是酒劲大,是身体在抗议。
看到“固态法”这三个字,别小看,这是传统酿酒的精髓。
什么叫固态法酿造?简单地说,就是用粮食蒸、煮、发酵,再蒸馏出来的酒。这种方法慢、耗工、成本高,但酿出来的酒才有“酒香扑鼻,入口绵柔,回味悠长”的那种老味道。
现在很多厂家为了追求产量,用的是液态法——直接拿食用酒精兑水、加香精,几天就能出酒。
利润高是高了,但酒就像快餐,经不起细品,更谈不上养生。
中老年人喝酒讲究一个“顺口、养胃、睡得香”,这三条,只有固态法酿出来的纯粮酒能满足。
而且,固态法酿酒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对身体有益的微量成分,比如酯类、酸类物质,这些东西能帮助促进唾液和胃液分泌,少量饮用反而对胃和肠道有一定的活化作用。
这句话可能听起来有点“广告味”,但它确实是很重要的一个认证。
国家对“纯粮固态发酵”这几个字的使用是有监管的,不是随便哪个酒厂都敢往瓶子上印的。一旦写上去,就是告诉你:这瓶酒,是用全粮酿造的,没有掺杂使假。
如果你看到“固液法”、“液态发酵”、“添加香料”这些字眼,那就得掂量掂量。不是说不能喝,而是别指望它能带来什么健康益处。
毕竟,酒这东西,喝的是品质,不是包装。
很多人以为“酒越贵越好”,但这其实是大误区。
真正的好酒,是工艺和原料决定的,不是价格标签。
一些老厂子出的酒,价格不高,却坚持用传统发酵工艺;而有些大牌子,广告铺天盖地,瓶子包装金光闪闪,实则里面加了不少“调味剂”。你花了冤枉钱,还害了身体,何苦呢?
还有人觉得“酒越辣越劲大”,其实这是工业酒精的表现。真正的纯粮酒,入口是柔和的、顺滑的,虽然后劲足,但喝完不头疼、不上头,不会第二天醒来像被火车撞了一样。
“不上头”三个字,是鉴别纯粮酒最直接的身体感觉。
到了中年以后,喝酒已经不是为了拼酒桌、讲义气,而是为了放松、助眠、增进亲情。这个时候,喝的酒,不能再糊弄。
假酒、劣质酒、勾兑酒,对年轻人尚且是负担,对中老年人来说,就是隐患。肝脏解毒能力下降、血压不稳定、脑血管脆弱……这些都和喝什么酒分不开。
不少人说自己“喝了几十年酒,没事”,但你去看看身边的朋友,有几个真是没事的?高血压、脂肪肝、痛风、睡眠障碍……哪一样和酒无关?
所以,不求多喝,但求喝好。哪怕一天就一小杯,也要喝得安心、喝得健康。
说到底,喝酒是个人选择,但健康是家庭责任。不管是自己喝,还是给亲戚朋友送,都得懂得辨别什么是真正的纯粮酒。
记住那四个标识——执行标准GB/T10781、配料表只有水和粮、固态法酿造、瓶身标注纯粮固态发酵——不管贵不贵,看到它们,咱就能放心了。
喝酒不在多,喝得安心最重要。
别再被广告牵着鼻子走了,真正的酒文化,是源于生活的智慧,而不是酒桌上的豪言壮语。
参考文献:
[1]刘汉林, 王志刚. 白酒香型与酿造工艺研究现状[J]. 酿酒科技, 2024, 41(2): 56-61.
[2]张新, 李德洋. 不同酿造工艺对白酒风味物质的影响[J]. 中国酿造, 2023, 42(9): 102-108.
[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白酒(GB/T10781.1-2021)[S]. 2021.
来源:外科袁医师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