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信息传播进入了媒介融合、技术赋能、多维交互的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环节,正面临着话语体系重构的紧迫挑战和历史机遇。传统单向灌输的教育模式在全媒体时代逐渐式微,大学生个性化、互动化、场景化的学习需求日益凸显。如何在纷繁
□ 巴哈古丽·艾买江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信息传播进入了媒介融合、技术赋能、多维交互的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环节,正面临着话语体系重构的紧迫挑战和历史机遇。传统单向灌输的教育模式在全媒体时代逐渐式微,大学生个性化、互动化、场景化的学习需求日益凸显。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媒介生态中坚守主流意识形态阵地,如何以更具感染力的话语方式传递思想价值,已成为新时代思政教育亟待破解的命题。全媒体时代的话语创新,绝非简单地将思政内容移植至新媒体平台,而是要求思政教师突破固有思维模式,在技术赋能与价值引领的深度融合中探索实践路径。从灌输式转向对话式、从抽象化转向生活化、从单向传播转向多维共振,通过一系列实践转向,让思政话语在信息浪潮中既保持价值定力,又绽放时代活力。
内容创新:紧扣时代脉搏,回应学生需求
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话语的内容创新是提升教育实效性的关键环节。思政教师应依托全媒体平台获取信息高效便捷的独特优势,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将其有机融入思政教育,丰富思政教育话语体系,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分析和解读时事热点,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思政教师还应及时关注和回应学生需求,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行为表现和学习反馈,而后利用大数据技术和可视化工具对收集的信息数据进行科学处理,将其呈现为个性化画像,根据学生实际需求针对性设计和调整思政教育话语内容,进而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亲和力。如对于处于求职困惑期的学生,思政教师可以为其设计专题讨论和案例分析,帮助其在接受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求职观念,同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形式创新:技术赋能传播,构建沉浸式体验
形式创新是高校思政教育话语适应全媒体时代传播特征的重要途径。思政教师可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便捷性、互动性和视觉化的独特优势,有效提升思政教育话语传播的多样性和覆盖面。具体而言,教师在微博、抖音、小红书、B站等平台上创建专属账号,通过发布正能量短视频、引导学生线上交流讨论、推广思政话语传播等方式,将抽象的思政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具象的内容,吸引更多学生关注,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各平台的评论区、私信功能与学生展开双向互动,及时高效地为学生答疑解惑,进一步增强思政教育话语的亲和力。在线下思政课堂上,借助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将思政教育与历史语境进行有机结合,为学生创建沉浸式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或社会现象。依托各新媒体平台的直播功能,随时随地通过直播形式开展思政教育和价值引领,加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更深入地参与到思政教育话语创新中,以确保形式创新与育人目标的有机统一。
主体创新:教师角色转型与学生主体激活
主体创新是高校思政教育话语创新的核心驱动力。在教师层面,全媒体时代的到来要求思政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向学习引导者转变,同时提升全媒体素养和话语表达能力。作为学习引导者,思政教师应当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较强的应变能力,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网络舆情时,能够根据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对其展开及时高效的开导和教育,帮助其辨别真伪、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此外,思政教师应提升自身全媒体素养,学习和了解更符合青年学子审美的语言表达方式和风格,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学生层面,思政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思政教育话语创新实践探索,定期组织以思政教育为主题的辩论赛、主题演讲等,鼓励学生主动表达观点、参与讨论,在实践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唤醒主体意识。在此基础上,高校应建立健全相关的奖励激励机制,对于积极参与思政教育话语创新实践,且表现优异的学生予以一定的表彰和嘉奖,如荣誉称号、学分奖励、评奖评优倾斜等,进一步调动起更多学生参与话语创新实践的热情和积极性,进而推进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话语创新的实践探索进程。
环境创新:营造线上线下融合的育人生态
环境创新是高校思政教育话语创新的坚实保障。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高校应定期举办文艺晚会、艺术展览等校园文化活动,通过艺术形式传递思政教育和价值引领,丰富思政教育话语内容,以学生更能够接受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对其展开思政教育。在校园景观设计过程中,高校可以融入一系列具有思政教育意义的文化景观,如建造革命英雄纪念碑、红色文化展示长廊等标志性建筑物,或者将经典思政教育话语刻印在校园墙壁、道路上,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浸润式环境中培养学生对于思政教育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网络环境优化方面,全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需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测和应对机制,利用大数据技术实时监控校园网络平台上的信息动态,及时发现并处理不恰当的话语表达,防止其对学生价值观塑造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加强对于青年学子的网络道德教育和思政话语表达训练,引导其在网络平台正确发表观点和见解,规范自己的行为,共同营造清朗网络环境,为思政教育话语创新提供助力和支持。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