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真正加速失眠的“凶手”,其实另有其人。很多人想不到,熬夜在失眠原因里,连前五都挤不进去。而排在第一的,竟是很多老人每天都在做的事。
总有人以为,失眠是年轻人“熬”出来的毛病。熬夜打游戏、追剧、刷短视频——这些当然不利于睡眠。
但真正加速失眠的“凶手”,其实另有其人。很多人想不到,熬夜在失眠原因里,连前五都挤不进去。而排在第一的,竟是很多老人每天都在做的事。
你以为是喝咖啡?不是。你以为是白天补觉?也不是。真正让越来越多的人越睡越浅、越夜越清醒的,是白天缺乏社交与活动。
尤其是退休后的老人,整日独处、少言寡语,长此以往,大脑缺乏刺激,生物节律紊乱,睡眠质量自然一落千丈。
比起熬夜,更早偷走睡眠的,其实是孤独。
白天不动,晚上难眠。人是需要节奏的生物,白天静得像夜,夜里自然醒得像白。尤其是老年人,退休后生活节奏被打乱,活动减少,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也随之下降。
这种激素是调节睡眠的关键,一旦分泌不足,入睡困难、频繁醒来、睡不深等问题就接踵而至。
褪黑素的分泌与光照密切相关。白天不出门,见不到阳光,生物钟就像没上发条的钟表,慢慢迟钝。
到了晚上,大脑没接收到“天黑了”的信号,自然无法顺利进入睡眠状态。这种睡眠障碍不是故意熬夜能比的,它是被动失眠。
很多老年人喜欢“节俭”用灯,家中昏暗,日照又少,等于整天处于“黄昏”状态。大脑搞不清楚早已天黑,夜晚不该清醒,于是失眠像顽固的钉子一样,钉在每个夜晚。
运动对睡眠质量的帮助早已被大量研究证实。轻微的有氧活动,比如散步、太极、广场舞,能提高血清素和多巴胺水平,改善情绪,同时促进夜间褪黑素的生成。但很多老人担心摔倒、怕累,干脆不动,结果昼夜节律进一步紊乱。
没有白天的活动,就没有夜晚的平静。身体没有累过,怎么能睡得香?
我们总说失眠是心理原因,但心理是怎么变差的?长期缺乏社交、孤独、生活没有目标,是最常见的诱因。不说话的大脑就像不练习的肌肉,逐渐退化。
退化带来的不是安宁,而是焦虑、烦躁、抑郁,这些情绪都将直达睡眠中枢,扰乱我们入睡的节奏。
焦虑情绪与睡眠障碍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睡不好导致焦虑,焦虑又反过来加重失眠。
很多老人白天时候情绪平静,到了夜里却开始胡思乱想,担心这担心那,越想越清醒。其实这不是夜晚变得可怕,而是白天太过沉寂,大脑只有在夜晚才“获得自由”。
这种情况,光靠睡前泡脚、喝牛奶是缓解不了的。
我们再来说说“熬夜”。很多人把它当成失眠的“罪魁祸首”,但“主动熬夜”与“被动失眠”完全不是一回事。年轻人熬夜是习惯问题,而老年人失眠,是生理与心理的双重困境。真正可怕的,不是你晚睡了多久,而是你白天一动不动。
中老年人的睡眠周期本就不同于年轻人,深睡眠时间更短,对噪音、光线、温度更加敏感。而一旦再加上白天缺乏活动、常年独居、生活单调,自然步入“越老越清醒”的恶性循环。
很多人把失眠当成自然老化的一部分,其实不然。
失眠是可以改善的。关键不在晚上,而在白天。调整生活节奏,增加白天活动,和朋友聊聊天、晒晒太阳、晨练几步,都会在夜晚变成深睡的“助力”。不要等到失眠严重了才想起“补觉”或“吃药”,这种方式只是短期缓解,无法真正调整生物钟。
服用助眠药物时需格外谨慎,尤其是老年人。像地西泮、艾司唑仑等药物,虽能迅速诱导睡眠,但长期使用会产生依赖,还可能带来记忆力下降、跌倒风险增加等副作用。真正安全、有效的方式,是通过认知行为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慢慢调整节律。
睡眠不是靠“修”出来的,是靠“养”出来的。
不要轻信“喝这个就能睡”“吃那个就不醒”的偏方。真正能改善睡眠的,是生活的厚度和节奏。保持规律的起居、适当的锻炼、良好的社交,这些看似琐碎的事,才是睡眠最有力的“守护者”。
维生素B族对神经系统有保护作用,尤其是维生素B6,有助于血清素的合成。适当摄入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全谷物、绿叶蔬菜、豆类等,也可以间接改善睡眠质量。但不是吃得越多越好,营养均衡才是关键。
睡不好,其实是身体在提醒你:你的白天过得不够充实。
真正排在第一位的失眠“推手”,不是熬夜,不是压力,更不是咖啡,而是我们对白天的忽视。尤其是年长人群,如果白天过得像夜,夜里当然清醒如昼。
睡不好,不要只盯着枕头和药瓶。看看你的白天,是不是安静得一尘不染、规律得了无生气?如果是,那你需要的不是安眠药,而是生活的重新启动。
褪黑素的补充剂市面上很多,但并不适合所有人。长期使用可能干扰体内自身褪黑素的分泌机制,反而加重失眠。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盲目跟风。睡眠,是生活的一面镜子。
白天活得像个植物,夜里自然睡得像块石头。要想睡得好,先得活得明白。不要把失眠当成无解的病,它只是生活节奏对你的一次提醒。
声明:"非诊疗建议,如有不适请就医"。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旨在科普健康生活,无低俗等不良引导,涉及人物侵权、图片版权、事件部分存疑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修改或删除内容!
参考资料:
1. 《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4》,中国睡眠研究会
2. 《老年人睡眠障碍的诊治进展》作者:余晓蓉,《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2年第41卷第6期
3. 《光照干预对老年人昼夜节律和睡眠质量的影响》作者:王洪波,《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0年第35卷第7期
如果你读到这里,不妨点个赞、留个言,说说你是怎么改善睡眠的。如果你觉得文章对你有帮助,也欢迎转发给身边关心健康的人。睡得好,才活得好。关注我们,一起走在健康的路上。
来源:岐黄小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