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谁能想到一场本该喜气洋洋的亮相发布会,竟成了大型“社死”现场。记者一句“听说首场比赛八成票被中国球迷包圆了”,直接把德国俱乐部经理问得挠头尬笑。小胖坐在旁边,笑得比哭还难看:合着我千里迢迢跑来“技术扶贫”,结果老乡们先把我当景点打卡?
听说点赞关注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哦!想要财运亨通,就从关注我开始吧!祝您日进斗金,财源广进!
人怕出名猪怕壮可猪至少不用打客场
这句老话放在樊振东身上,味儿一下就冲了。
谁能想到一场本该喜气洋洋的亮相发布会,竟成了大型“社死”现场。记者一句“听说首场比赛八成票被中国球迷包圆了”,直接把德国俱乐部经理问得挠头尬笑。小胖坐在旁边,笑得比哭还难看:合着我千里迢迢跑来“技术扶贫”,结果老乡们先把我当景点打卡?
时间倒回两周前飞机落地萨尔布吕肯,这座德国西南小城连机场广播都没中文,却硬生生被中国球迷的行李箱轮子碾出了一条“朝圣之路”。酒店前台小姐姐一脸懵:怎么一夜之间,满大街都是“东哥勇敢飞,我们永相随”的横幅?本地大叔更懵:这谁啊?比啤酒节还热闹?
俱乐部一看流量来了连夜加印海报,把樊振东的脸印得比教堂钟楼还大。经理拍着胸脯保证:“隐私绝对保密,酒店地址连狗都不告诉!”结果转头就被中国网友扒出定位,评论区一水儿“东哥住哪儿?求偶遇,求合影”。小胖心里苦:这跟当年被私生饭堵宿舍有啥区别?
首秀那天球馆门口排队的阵仗,让德国保安误以为是来抢世界杯门票。2000张票,线上3秒没,线下黄牛把原价30欧炒到300欧,还理直气壮:“这可是樊振东,你嫌贵?后边排队去!”本地记者看傻了,悄悄问同行:“他在这儿真有这么火?”同行翻白眼:“火的是中国钱包,不是德国球迷。”
比赛开打场馆里东哥加油”的声浪差点把顶棚掀翻。对面德国小将一脸懵:我主场啊?咋成了客场?小胖每赢一球,观众席就掀起一片红海,镜头扫过去,全是自拍杆。有留学生妹子边录视频边喊:“姐妹们,我离东哥不到五米,活的!”旁边德国大爷皱着眉:“这乒乓球比赛,怎么跟演唱会似的?”
更扎心的是俱乐部赛后采访,经理笑得见牙不见眼:“票房奇迹!下一场考虑加开站票!”言下之意:你就是棵摇钱树。小胖只能干笑,翻译小姐姐都看不下去了,小声嘀咕:“哥,他们把你当吉祥物了。”
可你以为这就完了国内网友直接分拨开撕。一波人冷嘲热讽:“跑德国割韭菜?真有你的。”另一波人护犊子:“自家孩子出去闯,花点钱支持怎么了?”吵到最后,连“小胖是不是为了赚欧元”都上了热搜。逼得他半夜发微博:“就想换个环境打球,真没想当财神爷。”
说到底这事儿尴尬在哪儿?德国人想借他名气盘活联赛,中国人想借他圆梦追星,只有樊振东自己,得在陌生球馆里重新适应发球机速度、欧洲胶皮弹性,外加每天啃面包配冷水。语言不通,教练布置战术连比带画;想吃口热汤面,厨房只会煮意面。网友一句“矫情”,他得把想家咽回肚子里。
想起当年姚明初到休斯敦,记者问他最想带什么去美国,大姚苦笑:“就想带个会炒西红柿鸡蛋的。”如今小胖连这个待遇都没有,只能半夜对着翻译软件学德语“盐少放一点”。有球迷拍到他蹲在超市货架前,对着一排罐头皱眉,配文“世界冠军也逃不开‘今晚吃啥’的终极难题”,瞬间破防。
可你说他图啥留在国内,代言接到手软,综艺随便挑,非得跑这儿来当“开荒牛”。用他自己的话说:“28岁了,再不折腾就老了。”这话听着像赌气,细想却是血性。国乒不缺冠军,缺的是敢把自己扔进未知火坑的傻子。他这一跳,是给后来人探路:看,顶级运动员也能从零开始。
发布会那天有记者问:“如果首秀输了怎么办?”小胖愣了两秒,笑得比哭还难看:“那就输呗,还能不活了?”全场哄笑,只有翻译小姐姐红了眼眶。她知道,这哥们儿把退路都堵死了,就剩一句“干就完了”。
网友热议:
乒乓一生推德国联赛水平又不低,真当人家是菜鸡?小胖这是去进修,别动不动割韭菜,酸不酸?
回他进修也得交学费,这波学费是中国球迷抢着交的,人家俱乐部笑麻了。
理性看球别上头首场比赛票卖光,结果看台九成华人,德国本土球迷才几个?这叫文化输出还是自娱自乐?
回他文化输出得先有人看,现在起码德国人知道“原来乒乓球还能这么赚钱”,下一步才轮得到他们爱上这项运动。
东哥老婆粉谁再骂小胖捞金,我就甩出他奥运奖金明细,看看差这点欧元吗?
回他姐姐冷静奖金是国家的,代言是团队的,小胖现在挣的是“辛苦钱”,熬夜背德语单词那种。
留德华小胖墩本人在萨尔布吕肯读书,体育馆门口遇到小胖买咖啡,真人比电视上瘦一圈,黑眼圈快掉到下巴了,别骂了,他真挺难的。
回他兄弟多拍点路透,让国内那帮键盘侠看看,什么叫“世界冠军的深夜食堂”。
当掌声变成枷锁当热爱变成生意,当28岁的樊振东把“跳出舒适圈”玩成“跳进舆论坑”,我们到底是该心疼,还是该反思?如果下一次,没人再敢走这条路,我们会不会又抱怨“中国体育只会窝里横”?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参考信息来源樊振东德国首秀票房火爆,中国球迷成主力军 乒乓世界
来源:哈珀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