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户玉米全株青贮,不仅省工、省时、省钱,而且提前腾茬、种植下季作物,还能让种植户的玉米提前变现、迅速回笼资金。但是农户确定青贮玉米的最佳收获时间至关重要,把握最佳收割时期,对接收购方及时收获,才能实现收益最大化。
农户玉米全株青贮,不仅省工、省时、省钱,而且提前腾茬、种植下季作物,还能让种植户的玉米提前变现、迅速回笼资金。但是农户确定青贮玉米的最佳收获时间至关重要,把握最佳收割时期,对接收购方及时收获,才能实现收益最大化。
玉米卖青储总的来说,最大的好处是省工省时,节约成本,让种植户提前变现、获得稳定的收益。以下是具体的好处:
(一)节省生产成本
1.省去后期作业环节和费用:如果收籽粒,需要完成收割、脱粒、运输、晾晒(或烘干)、仓储、销售等多个环节。卖青储则一次性完成收割、粉碎、运输,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人工、机械能耗和仓储成本(如烘干费、电费)。
2.不担心晾晒和霉变:籽粒玉米收获后如果遇到连续阴雨天气,晾晒困难,极易发生霉变,导致品质下降甚至无法销售。卖青储则完全避免了这一风险。
(二)提前回笼资金
1.提前变现,资金回笼快:传统收获籽粒的玉米需要等到完全成熟(比青储晚至少1-2个月),而卖青储可以提前收割销售,大大缩短了资金周转周期,减轻了农户的资金压力。
2.单位产值可能更高:计算青储玉米的产值是按亩产总重量(整株)来卖的。在一些年份:如果遇到干旱、风灾等可能导致秋季减产或品质下降的情况,提前卖青储可以“锁定”一个不错的产量和价格,避免了后续风险。有时一亩青储玉米的总售价可能会接近甚至高于收获干玉米籽粒的销售收入,同时还省下了后续的收割、脱粒、晾晒、仓储和卖粮的费用和精力。
(三)有利农业生产
1.提前腾茬,利于下季种植:提前1-2个月收割,为下一季作物(如冬小麦)的播种赢得了非常充足的整地时间,有利于下茬作物的生长和丰收,甚至中间可以增加一季短期蔬菜种植(如疙瘩等)。
2.减少病虫害传播:植株被提前收割,地里的害虫(如玉米螟)和病菌失去了繁衍的载体,有效减少了它们在田间土壤中的越冬基数,有利于来年的病虫害防治。
总之,对于玉米种植户而言,卖青储是一种通过“订单农业”形式,将农产品转化为商品的高效方式。它核心的优势在于规避了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实现了提前变现和稳定收益,同时节省了大量后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这是一种深受许多规模化种植户欢迎的经营模式。
玉米乳熟末期至蜡熟初期是青贮玉米的最佳收获时期,此时玉米全株含水率平均为65%-70%,干物质含量达到30%以上,营养物质含量丰富,适口性好,能为家畜提供优质的饲料,也有利于青贮饲料的制作和保存。养殖场认可度最高,价格也更优。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办法,确定玉米青储的最佳收获时间。
1.观察玉米植株:玉米雌穗花丝枯萎变黑,下部叶片开始枯黄干燥,整株玉米叶片仍有70%左右的绿色,未完全枯黄,此时收获最好。
2.手掐玉米籽粒:收获前到地里剥开玉米苞皮,籽粒饱满、颜色发黄,但未完全硬化,用手掐一下玉米粒,能掐动但是不会爆浆(用指甲掐能流出白色汁液),这就是全株玉米清除收获的最佳时间。如果一掐是清水,说明过早;如果很硬,用手基本掐不动也不出汁液,说明过晚。
3.查看乳线位置:也可采用乳线位置作为最佳收获判别标准,当乳线处于1/2至1/3时,此时进行收获、销售,可以避免因收获过晚导致营养物质流失和品质下降,影响销售价格。
4.计算生长天数:一般在抽穗后35-40天进行收割青贮。通常春玉米在播种后90-110天、夏玉米播种后70-90天左右,夏玉米青储一般在9月上旬,具体需结合品种和当地气候调整。
5.试验收获:为了更准确地确定最佳收获时间,可以进行一些试验性的收获。选择几个玉米穗进行收获,然后观察玉米粒的颜色和硬度。如果玉米粒已经变为黄色且硬度适中,那么这就是最佳的收获时间。
总结:通过观察玉米叶片的颜色和干燥程度、籽粒硬度、乳线位置变化以及其他指标,可以有效地确定青贮玉米的最佳收获时间。通常,当玉米叶片开始变黄,且玉米粒变硬时,就是收获的最佳时机。此外,也可以通过试验收获来进一步确认最佳收获时间。
玉米青贮收获过早、过晚都不好。收获过早,则植株含水量高、干物质少,生物产量低(秸秆和籽粒均未充分生长),单位面积青贮料产出少;收获过晚,秸秆产量可能略高,但籽粒易脱落,且因木质化导致实际可利用养分总量下降,同时因水分降低,不易压紧,导致青贮发霉变质,品质下降等。
1. 把握收获时期:必须在短暂的乳熟后期至蜡熟前期收割,过早过晚都会影响玉米产量、营养价值和发酵品质。
2.短时间完成收获:青贮玉米一旦收割,应在尽量短的时间内青贮完成,不可拖延时间过长,避免因降雨或本身发酵而造成损失。
3.收获时应选择晴好天气,避开降水。
1. 提前对接收购方,锁定需求
优先联系本地规模化养殖场(牛场、羊场):青贮是反刍动物主要饲料,养殖场需求稳定,且能减少运输成本,是最优选择。可通过村集体、农业合作社牵线,或直接上门洽谈。
对接青贮收购商/饲料企业:若本地养殖场需求有限,可联系区域内专门的青贮收购商,注意提前确认对方的收购标准(如干物质含量、杂质要求)和价格,避免收割后被动压价。
2. 明确交易方式,降低风险
确定价格模式:常见“按吨计价”,需提前约定含水量对应的价格(水分过高可能折价);部分地区也会“按亩承包”,适合面积较大、不想单独核算的农户,需提前确认亩均产量对应的承包价是否合理。
确认收割与运输责任:明确是收购方负责机械收割、运输,还是农户自行承担,避免后期产生费用纠纷(机械收割青贮效率高,建议优先选择收购方负责收割的模式,减少农户成本)。
3. 关注市场时机,灵活调整
避开集中上市期:若周边农户集中在同一时间段出售,可能导致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可在最佳收割期内适当提前1-2天,或错峰联系不同收购方。
关注政策与需求:若当地有扶持青贮饲料发展的政策(如补贴),可优先对接享受政策的收购方;冬季青贮需求较旺,若能协调晚收储存(需确保不影响品质),部分收购方可能提高报价。
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xyznjz2011@163.com
来源:村庄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