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中国职业教育走向世界的一张“国家名片”,目前,鲁班工坊已经在多个上合组织国家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从提供师资培训和实训场地的“技术驿站”到全方位打造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范本,鲁班工坊不仅向合作国家输送出与当地经济发展需求相契合的技术技能,也将中国的职教标准、职
作为中国职业教育走向世界的一张“国家名片”,目前,鲁班工坊已经在多个上合组织国家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从提供师资培训和实训场地的“技术驿站”到全方位打造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范本,鲁班工坊不仅向合作国家输送出与当地经济发展需求相契合的技术技能,也将中国的职教标准、职教装备、职教方案在上合组织国家推广应用。
促进中国与上合组织国家共同发展的“技术驿站”
“我从来没见过这么棒的地方!这里有学习大地测量专业所需的所有仪器,并且全都符合最新标准。”塔吉克斯坦技术大学学生博佐尔佐达回忆起自己首次上鲁班工坊实操培训课的场景,“工坊的老师让我们利用全站仪拍摄并测距,我觉得自己肯定做不到,因为我从来没用过这样的设备。但是老师坚持让我和同学们试试,最后我成功了!”
塔吉克斯坦鲁班工坊是中亚地区首家鲁班工坊,由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与塔吉克斯坦技术大学于2022年3月开始合作建设,同年11月投入使用。工坊建筑面积1138平方米,教学内容覆盖塔技术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系等9个教研室13个专业,目前共有约1500名学生接受了培养。
“鲁班工坊入驻,让我们特别自豪。”塔吉克斯坦技术大学副校长沙赫里约尔表示,“得益于工坊的建设和来自天津专家的培训,塔吉克斯坦技术大学的师生可以接触并掌握大量在中亚地区还未得到推广的现代化设备。这改善了我们大学的教育质量,并帮助我们培养能够适应劳动力市场要求的人才。”
哈萨克斯坦鲁班工坊于2023年12月9日试运行。鲁班工坊试运行两个月后,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专程前往视察。视察过程中,托卡耶夫特地用中文对中方院校的努力表示感谢,称这样的鲁班工坊在哈萨克斯坦越多越好,并表示鲁班工坊标志着双方合作领域进一步深化。
当前,除塔、哈两国鲁班工坊外,乌兹别克斯坦鲁班工坊已于去年成功落地,吉尔吉斯斯坦鲁班工坊的建设也正在有序推进。作为促进中国与上合组织国家共同发展的“技术驿站”,鲁班工坊在中亚国家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解决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除了中亚国家,其他上合组织国家的鲁班工坊也十分引人注目。
设在印度金奈理工学院的鲁班工坊,就是中印两个上合组织成员国在职业教育领域成功合作的范例。鲁班工坊在印度金奈理工学院十分醒目,学校主教学楼一楼分布着鲁班工坊6个培训教室,教室里充满中国元素。
金奈理工学院是一所经印度教育部门批准的技术教育工程学院,现有3000多名学生和300多名老师。与中国职业教育合作,金奈理工学院的声誉也在不断提升。金奈理工学院校长斯里拉姆·帕塔萨拉蒂介绍,从2017年底开始,受益于鲁班工坊项目,不少老师和学生到天津学习培训,学校的职业教育水平也因此大大提升。老师在中国的培训中感受和经历了很多东西,比如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他们回到印度后开始教授给学生,并且自己也着手开发新兴技术的课程。“我们的学生从中受益良多,不少学生进入大公司就职,开启了成功的事业”。
今年1月末,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与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农工学院合作共建的鲁班工坊揭牌。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居民职业教育和就业部部长杜博维茨基说:“希望通过双方的互换交流,培养出更多现代化的农业人才。”随后,俄罗斯多位职业教育院校的老师赴哈尔滨学习中国农机具的使用,培训完成后回到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农工学院,教授当地1000多名俄罗斯学生,学生技术达到标准后可以进入当地的大型农业企业工作。
为当地培养本土人才和技术力量
今年9月,乌兹别克斯坦鲁班工坊在天津海运职业学院揭牌,这是天津在海外建设的第24个鲁班工坊,采用“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教学模式。EPIP教学模式,是基于天津职教教学和改革经验,创新、推广而来的中国职教教学模式,通过实际工程项目引导学生,培养实践创新能力,缩短毕业生进入企业的磨合期。
以鲁班工坊为平台,天津在全球推广中国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在17个国家设立EPIP研究中心,推动精良的教学设备、优质的教学资源“走出去”。
只有真正了解世界发展对技能人才的新需求,才能制定出更为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天津市鲁班工坊研究与推广中心副主任杨延说,鲁班工坊始终坚持“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既为当地培训了一批海外专业师资,同时也开发了“金课程、金教材”,打造了智能制造、铁路交通、中医中药等100余门国际化专业课程,出版145部双语教材,开发420本实训手册和活页教材。
“鲁班工坊突出‘教随产出、产教同行’的特色,积极对接海外本土化用人需求。鲁班工坊毕业生受到广泛欢迎,当地企业、中资企业、跨国企业都到鲁班工坊寻找他们需要的人才。”鲁班工坊项目负责人代表、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王维园说,在对外技术合作的过程,中国院校尽力为受援方培养本土人才和技术力量,帮助受援方建设基础设施,打好发展基础,使优质职教资源更好惠及相关国家,培养了一批国际“鲁班”。
“鲁班工坊是植根于中华文化土壤,凝聚中华职教智慧,服务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公共教育资源和产品。”中国教育部鲁班工坊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吕景泉表示,鲁班工坊大获成功得益于多方面的因素。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突出成就,为中国职教创新发展和国际交流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实践层面上,鲁班工坊始终坚持的“五项建设原则”功不可没:在“平等合作原则”的基础上商讨项目合作方式、专业整合设计等,消除了国际办学中的不确定性;“优质优先原则”保障了优势专业、优势课程、优秀教师、优选资源的供给,确保高质量办学;“强能重技原则”彰显了对技术应用、技能训练和工程实践的重视,使鲁班工坊具有强大吸引力;“产教融合原则”贯穿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达到校企协同、合作育人的目标;“因地制宜原则”使鲁班工坊在统一规范和标准的框架下,做到符合当地实际和当地需求,极具适应能力和活力。
将中国职业教育经验和方案与世界共享
“鲁班工坊通过与伙伴国家、友城和院校开展职教合作,采用共建工坊、学历教育、职教培训等方式走出国门,跨越山海,将中国职业教育经验和方案与世界共享,带动中国工匠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世界传播,成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走出去’的一张‘国家名片’。”日前,王维园在“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专题论坛上说。
走进塔吉克斯坦鲁班工坊,映入眼帘的是对鲁班的介绍和工坊成立的时间线。教室墙上挂着红色的中国结,据介绍其由中方老师焊接完成,象征中塔如同帕米尔高原般巍峨的友谊。
塔吉克斯坦鲁班工坊中方负责人、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李清彬表示:“鲁班工坊不仅加强了技能型和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为双方经贸合作提供急需的人力资源支撑,同时还为中塔两国搭建了民心相通、文明互鉴的桥梁。”
在塔吉克斯坦鲁班工坊首期师资培训中,中方教师团队先进的职教理念、精湛的职业技能和无私付出的精神得到塔方教师的交口称赞。塔方教师为了参加培训,优化自己的授课时间。有的教师主动放弃中午和节假日休息时间,积极向中方教师单独请教并要求加练,这让中方教师团队深受鼓舞。
据李清彬介绍,师资培训结业仪式上,塔技术大学为中方培训教师精心准备了由校长亲笔签名的感谢信。达夫拉特佐达校长亲自为每位中方女教师送上鲜花,为每位中方男教师和赴塔工作组成员戴上了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帽子,表达对来自中国的好伙伴、好朋友的美好祝福。在培训心得中,塔方老师用连夜自学的汉字写下:“感谢你们陪我们在一起!”
鲁班工坊的影响力不仅限于上合组织国家。据统计,中国已在亚欧非三大洲合作建成30多个鲁班工坊,学历教育累计培养学生近万人,实施职业教育培训超过3.1万人次。
从埃及的开罗到埃塞俄比亚的亚的斯亚贝巴,再到肯尼亚的马查科斯;从泰国的大城府到印度尼西亚的东爪哇省波诺罗戈,再到巴基斯坦的旁遮普省拉合尔;从葡萄牙的塞图巴尔到英国的奇切斯特……方圆相融的鲁班工坊标识宛若来自东方的绚丽之花,朵朵精彩绽放,成为中外人文交流中一道靓丽的风景。(本报记者 贾平凡)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年12月19日第06版)
来源:海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