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毕业后,张翔赴美留学,1996年获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此后,他一直致力于微纳结构的制备、表征和物理器件的设计,在超构材料、表面等离镭射学、光频转换光学等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在微电子、光电子的微纳工程和微纳器件方面也贡献突出。
张翔生于江苏南京,他的奋斗故事充满了拼搏与成就,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国内求学打下基础
1981年,张翔进入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1989年从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在南大的学习经历为他后续的科研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赴美深造崭露头角
毕业后,张翔赴美留学,1996年获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此后,他一直致力于微纳结构的制备、表征和物理器件的设计,在超构材料、表面等离镭射学、光频转换光学等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在微电子、光电子的微纳工程和微纳器件方面也贡献突出。
2004年,他一跃成为美国世纪科技奖最高奖得主,引起学界广泛关注,同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任教,现为机械工程学系Ernest S. Kuh讲座教授。
2008年,他的一项关于隐形的技术被美国《时代》杂志列入2008年十大科学发现。
他还创造了至少四次世界第一:设计银铝氧化物亚波长结构,第一次成功制备出具有光学负折射系数的三维材料,结束有关负折射材料是否可能实现的争论;将光的负折射原理推广到声学,第一次实现具有负弹性模量的声学超构材料和器件,展示声波调控新方法;利用表面等离激元效应研制出第一块超透镜,首次演示突破光的衍射极限的成像效应。
科研成果不断突破
张翔作为光电资讯材料和器件专家,是资讯超构材料和表面等离激元光子学方向的开拓者之一。他带领团队研究隐形材料技术,将人类制作隐身衣实现隐身的梦想推向可能。
2010年,他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2011年,他于纳米超颖材料方面再出重大成果,研制出更具挑战性的隐形毯。此外,他还是中科院外籍院士以及台湾地区“中央研究院院士”。
投身教育引领发展
2023年7月起,张翔开始担任香港大学校长,其第二段任期将续任至2028年。在任期间,他推动港大开展多项具开创性的战略项目,包括设立港大深圳校园、全球招聘顶尖教授计划等。在人工智能浪潮冲击下,即便大学面对资源削减,他仍认为对AI教育的投资“非常必要”,并视之为机遇。他期望凭借勇于创新和无畏的精神,带领港大成为与哈佛大学、剑桥大学齐名的世界顶尖大学,在他担任港大校长近7年的时间里,带领港大成为世界顶尖大学的目标始终未变。
来源:深度人事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