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是深入一线摸实情。局领导以“四不两直”方式深入基层市、县窗口,以群众身份体验“水域滩涂养殖证核发”“渔业捕捞许可”等业务咨询、受理、审核全流程,以问题为导向优化服务,推动解决15个业务堵点,简化、优化办事指南,调整更新办件流程57项,统一127个事项办理标准
省海洋渔业局开展“进窗口 走流程”活动
持续优化政务服务
一是深入一线摸实情。局领导以“四不两直”方式深入基层市、县窗口,以群众身份体验“水域滩涂养殖证核发”“渔业捕捞许可”等业务咨询、受理、审核全流程,以问题为导向优化服务,推动解决15个业务堵点,简化、优化办事指南,调整更新办件流程57项,统一127个事项办理标准。 二是数据共享提质效。强化数据共享推动“指尖审批”,全省政务服务“即办件”占比达43%。优化提升44个“五星级事项”,水生野生动物利用审批、船员证书核发等办件量最多、受众最广的高频事项全部提升为“全流程网办”事项,“全流程网办”事项占比达77%。实行专项捕捞许可“无证明”模式办理,对1695件申请全免材料,以“数据跑路”替代“群众跑腿”,累计减少材料提交1.2万份。 三是联动便民优服务。加快“高效办成一件事”“无证明省份”“最多采一次”等改革措施落地,整合高频事项设置“渔船生产经营一件事”,实现“一次受理,集成办理”,被省职转办纳入2025年审批改革清单在全省推广。对窗口办事人员开展业务培训14批次,进一步提升服务意识和业务能力。推出办件查询二维码等3项便民措施,完善“办不成事”反馈记录制度,省级“好差评”群众办事满意率达100%。
省市场监管局创新开展“局长走流程”活动
赋能政务服务提质增效
一是高位统筹部署,“沉浸式”调研摸实情。局主要领导牵头组建5个调研组,聚焦企业登记、食品经营许可等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深入开展现场体验。首轮已赴漳州、泉州等5个地市,覆盖11个行政服务中心、21个市场监管所,组织个体工商户、企业代表召开座谈会19场,通过“沉浸式”调研全面掌握基层工作动态。 二是聚焦堵点难点,“全流程”优化促提升。创新开展“局长走流程”活动,局领导以办事群众身份体验政务服务全流程,通过现场核验申报材料、测试网办系统功能、征集群众意见建议等方式,系统排查窗口设置合理性、办事指南规范性、系统操作便捷性等问题,打通政务服务全链条各环节,推动办事流程再优化,服务质效再提升。 三是深化改革创新,“精准化”审批见实效。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闭环整改机制,推动41项具体问题整改销号,并举一反三,在软件系统升级、窗口设置优化、窗口人员素质提升等方面精准发力。大力推进市场监管领域“高效办成一件事”“证照联办”改革,建设“无差别受理窗口”。目前,254项行政许可事项全部实现“一网办理”“一趟不用跑”,切实将调研成果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的便利。
(省市场监管局效能办)
福建海事局“三个聚焦”走流程
着力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一是聚焦一线,常态化体验政务服务。建立局机关海事政务办理轮岗陪同机制,常态化开展局领导“进窗口 走流程”活动。局领导、机关业务部门负责人深入一线海事政务服务中心,以普通办事群众身份全流程体验船舶证书申办、船员信息采集等政务事项办理,实地检验窗口服务质量和工作人员业务能力,精准查找政务服务中的薄弱环节,为后续优化措施提供坚实依据。 二是聚焦纾困,靶向式解决痛点堵点。坚持问题导向,邀请航运企业、行业协会及船员召开座谈会,面对面倾听企业和群众的服务需求,现场解答企业及群众的难点和焦点问题。聚焦办事指引、业务流程、受理时效和办事体验等关键环节,深入分析短板弱项,精准查找系统操作等政务服务痛点、堵点问题25项,并提出针对性整改措施,逐一明确整改时限,确保问题及时有效解决,切实疏通政务服务的“中梗阻”。 三是聚焦实效,清单化提升服务质效。建立优化营商环境重大工作举措清单、基础工作举措清单“两个清单”,实行销号管理。同时,优化运行海事“一网通办”平台及“海事通”APP,以科技赋能政务服务。通过清单管理与科技手段相结合,优化工作流程18项,通过实施船舶证书文书“集成办”等便利举措,使船舶证书办理时限办结时限压缩近50%,政务服务质效显著提升,企业和群众的办事体验持续优化。
(福建海事局效能办)
三明市聚焦“三个抓手”求突破
推动政务服务提效加速便民
一是破除“采一次”壁垒促提效。依托三明市网上办事大厅,先后完成涉及交通、教育、文体、医社保等12个业务领域的70项“数据最多采一次”事项改造工作,实现个人信息、企业信息数据“一次采集、全网复用”。建立数据采集标准规范,明确超过2000项数据采集项、数据共享项,收件过程中可自动调取省数据中枢的“一人一档、一企一档”数据,群众填报信息减少80%,材料重复提交率下降75%。 二是优化“集成办”流程促加速。推行“一窗受理、并联审批、集成服务”,梳理推出新生儿出生、教育入学、企业信息变更等“一件事”主题套餐81个。制定标准化办事指南,明确每个事项的申请条件、材料清单和办理时限,压缩审批“弹性空间”。如“企业变更一件事”整合6个部门8个事项,办理时限从7个工作日压缩至4个,跑动次数压减75%,材料精简70%,今年已累计办理336件,企业满意率达100%。 三是拓展“免提交”证件促便民。以“无证明城市”为抓手,通过数据核验、部门协同、告知承诺等方式实现证明材料免提交,取消各类证明材料168项,形成“免证办”高频事项清单511项,同步推广电子证照278类、电子证明35类、可信电子文件485类。目前市民办理医疗费用报销、市政设施建设类审批等业务时,无需携带纸质证明,平均办事时间缩短至15分钟以内。
(三明市效能办)
莆田市“12345+公安”双向互动
听民声纾民困解民忧
一是坚持“一把手”推动。莆田市公安机关把12345热线办理列入“一把手”工程高位推动,梳理总结“抓重点、实整改、善分流”等十项制度,做到每日跟踪督办、每周分析推动、每月研究部署,12345诉求办理综合满意率保持99.99%以上,连续2年位居全市市直部门第一。 二是坚持“一篮子”整治。加强对12345诉求数据的精准分析,变“有一办一”为“举一反三”,延伸部署推进中心城区疏堵保畅“十项措施”、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工作等,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群众反映突出的交通类、户政类投诉件同比分别下降6.42%、55.85%。 三是坚持“一系列”合作。建立健全“12345+110”双向联动、“12345+专场”靠前答疑等一系列合作机制,常态化落实领导接线制度,将群众诉求解决在萌芽阶段,并加强与信访、重复警情等数据碰撞比对,及时处置集中性、苗头性风险,维护社会安定稳定。今年以来,全市违法犯罪警情、刑事立案数同比分别下降12.9%、22.8%。 四是坚持“一条龙”监督。综合运用数字督察、日常管理规范检查等方式,加强对12345诉求查阅、受理、交办、办理、回复、续办等全环节监督,落实民警负责制和三级审核制,严格跟踪问效,倒逼责任单位提高办理质效,全市公安诉求件总量逐年下降,排名从2022年的全市第二下降到今年以来的全市第九。
(莆田市效能办)
台江区以“小窗口”做优“大民生”
助力政务服务质效新跃升
一是转换角色“走流程”。各政务服务部门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常态开展“进窗口 走流程”现场办事体验活动,组织营商环境“体验官”活动,推动办事痛点堵点难点有效破解。2025年以来,已参与“走流程”284次,推出优化提升举措38项。 二是精准服务“惠民生”。在残疾人服务窗口正式投用“译语手语翻译”机,为听障人士提供更便利、快捷的政务服务体验。设立台胞台企专窗,对涉及台胞台企的行政审批事项实行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先办结。2025年以来,受理台胞公租房9件、居住证110件,新增16名台湾居民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发放租金补贴、就业补助等12.9万元。 三是特色载体“提效能”。打造“政务直播间”,以“政务直播带货”形式,全方位指导线上线下业务办理,目前已开展5期,线上解答问题近100个。推进福州市台胞台企交流服务中心、海峡金融商贸融合发展中心建设,新增台湾居民职业技能资格采认、公证、移动通信服务等9项代办服务事项,引入“数经办”工作小组、福州马祖视频连线会议室、“两岸好物”电商直播间等特色平台,2025年受理49件代办事项,引进6家台资企业入驻。
(台江区效能办)
翔安区以“小切口”推动“大变革”
激活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打破区域壁垒,构建“1小时办证圈”。在全市率先推行企业登记“全区通办”改革,将营业执照平均办理时间压缩至1小时以内;实施“准营承诺即入制”改革,建立许可证前指导服务机制,帮助提前优化布局,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今年来,共办理准营承诺即入制21件,个体工商户“全区通办”6658件。 二是提供全链服务,破解企业“成长烦恼”。创新推出“翔安百味”品牌深化行动、“翔安百业”质量提升工程及系列金融创新举措,助力企业规范化经营升级。建立“重点企业培育库”,设立商标品牌服务站,提供从专利挖掘布局、高质量申请撰写、奖项申报材料准备到答辩辅导等全链条服务,助力3家企业荣获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优秀奖”。 三是推行柔性监管,打造“有温度的执法”。推行包容审慎执法,建立“处罚+服务”双清单制度,截至目前,翔安区不予行政处罚案件49起,从轻处罚142起,减轻处罚42起,开出360张服务清单,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提供合规指导和信用修复指导,帮助197家商事主体完成信用修复,实现执法处置与合规指导有机衔接。
安溪县以效能建设为抓手
助推城市品质提升
一是注重机制促效,推动项目攻坚提速。建立健全效能建设促项目推进工作机制,结合“项目提效年”“季度项目拉练”活动,对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审批慢、审批繁等问题,开展审批窗口专项整治,创新建立“书记抓前期”“局长促投产”“前期企业评”机制,全面推行“模拟审批”、分期验收等模式,有效优化流程、压缩时限,推动跃进桥片区改造等重点项目提前3个月开工。 二是注重督帮一体,推动物业管理提质。聚焦城市管理、物业服务等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持督调结合、督服一体,边督查边协调边服务,有力解决了物业管理提升,重点整治服务不到位、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今年以来,推动118个小区完成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整改电动自行车充电隐患553处,新建充电设施1362个;推动29个外墙脱落、44个消防无水小区整改到位,形成“监督—整改—提升”闭环,高效回应民生关切。 三是注重绩效导向,推动城市更新提档。将“活力兴城”“品质提升”纳入县对乡绩效考评指标,实施精准考评,压实各方责任,推动12个片区更新改造提速增效,城东片区获选“2025年全省城市片区更新样板”,福建农林大学安溪校区扩容、凤山书院、戏曲中心等一批城市节点工程按时投用。今年5月,该县被泉州市委、市政府评为“项目创优年”抓城建提品质先进集体,相关经验做法获全市推广。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