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末的上海,阳光温润如水。我带着家人驱车驶过奉贤区郁郁葱葱的乡间公路,目的地是一个名字里带着时代印记的村庄——五四村。这里没有外滩的摩登喧嚣,也没有迪士尼的童话氛围,却藏着一段关于乡村振兴的鲜活叙事。
8月末的上海,阳光温润如水。我带着家人驱车驶过奉贤区郁郁葱葱的乡间公路,目的地是一个名字里带着时代印记的村庄——五四村。这里没有外滩的摩登喧嚣,也没有迪士尼的童话氛围,却藏着一段关于乡村振兴的鲜活叙事。
车停在一座现代风格建筑前,白墙与玻璃幕墙交错,门牌上写着“五四村直播产业基地”。我六岁的女儿仰头问:“爸爸,这里是卖东西的地方吗?”我笑着点头,心里却知道,这里卖的不仅是商品,更是一个村庄从农业走向数字经济的蜕变故事。
直播基地:村庄的“数字心脏
走进基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巨大的照片墙,记录着五四村从传统农业村落到“直播第一村”的转型历程。工作人员小陈告诉我们,五四村曾是奉贤典型的农业村,以种植水稻、蔬菜为主,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转机发生在2020年,村里抓住直播电商风口,将闲置的集体厂房改造成直播基地,引入专业团队培训村民。
玻璃隔间里,几位年轻主播正对着镜头娴熟介绍奉贤黄桃、庄行蜜梨等农产品。“我们的黄桃甜度比市面普通产品高2度,现在下单还能享受冷链直达……”一位主播举起果篮,镜头前的水果饱满鲜亮,仿佛能透过屏幕闻到香气。
小陈说,目前基地已孵化30多个本土主播账号,年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最让我触动的是,主播中不乏回乡创业的年轻人——比如25岁的小李,曾在上海市区做白领,如今是村里知名的“水果姐姐”,粉丝超80万。
云涧熊猫:乡土与创意的碰撞
参观完直播区,我们被引至基地特色文创空间“云涧熊猫”。这里是五四村为延伸产业链打造的文创品牌集合店,名字取自奉贤古称“云间”与国宝熊猫的结合,寓意“本土文化与现代活力的交融”。
店内设计融合了田园风格与科技感:竹编灯罩、数字投影展示屏、农产品制成的文创周边……女儿被一款熊猫造型的米花糖吸引,妻子则看中了用奉贤土布制作的熊猫手包。我们最终买了一套黄桃果酱和庄行白茶礼盒,包装上的熊猫插画憨态可掬,又透着江南水乡的雅致。
店长告诉我们,“云涧熊猫”的产品设计全由本地青年团队完成,原料部分自周边农户:“比如这款蜜梨膏,原料是五四村果园的梨,由村里老人按古法熬制,再通过直播销往全国。”
背后的温度:人与土地的共生
在这里,直播不是目的,而是工具。让农民成为产业链的受益者,而不是旁观者。这种“平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让五四村在三年内实现集体收入增长300%,村民年均收入突破8万元。更难得的是,村庄保留了田园肌理——基地窗外就是连片的桃园,主播们常带着镜头走进田间,让用户“云体验”采摘乐趣。
旅行贴士与感悟
地址:奉贤区五四公路1256号(免费参观,需提前预约)
推荐产品:云涧熊猫系列文创(黄桃果酱、土布包、蜜梨膏)
周边联动:可结合奉贤海滩、庄行老街规划一日游
回程路上,禁不住感叹,“原来乡村振兴可以这么酷。”我想起基地墙上的那句话——“土地是最好的IP,数字是最好的桥梁”。
五四村没有停留在“卖货”层面,而是用直播重构了人、货、场的关系:农民成为新农商,农田变为直播间,农产品升级为文创品。这种蓬蓬勃勃的生机,不仅来自流量红利,更源于对本土资源的深度挖掘与尊重。
或许未来的乡村振兴,正是这样——既能让黄桃甜度数据化,也能让奶奶的手工被看见;既能在云端连接世界,又能让脚步扎根土地。
来源:尼玛次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