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的时代背景下,支教工作兼具知识传递与健康理念、文化认同播种的三重意义。2025年7月17日至20日,南京中医药大学南星伯藜支教团深入安徽合肥庐江县同大镇,围绕当地居民健康水平、大众对中医药文化认知程度及当地中医专家对中医药创新发展的见解三大
在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的时代背景下,支教工作兼具知识传递与健康理念、文化认同播种的三重意义。2025年7月17日至20日,南京中医药大学南星伯藜支教团深入安徽合肥庐江县同大镇,围绕当地居民健康水平、大众对中医药文化认知程度及当地中医专家对中医药创新发展的见解三大核心方向,通过线上线下问卷调研与面对面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广泛收集关于居民健康状况的第一手数据,并深入倾听中医专家的见解与建议,力求全面、深入地了解支教地情况,为后续开展健康促进活动、弘扬中医药文化及推动中医药创新工作提供数据支撑与方向指引。
未雨绸缪备调研之基
调查研究需秉持精准性与科学性,支教团队在开展工作前,调研活动负责人以高度专业素养与严谨态度,对调查问卷内容和访谈大纲进行了四次全面细致修改,反复斟酌其是否贴合调研目的方向,并积极与同大镇当地负责人沟通协调,确保调研紧密贴合当地实际;同时对调研活动的时间、地点、人员配置等环节优化完善,通过这一系列准备工作,提高了调研效率质量,为后续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支持,有助于制定更具针对性、实效性的工作方案。
躬身力行研问题之实
为全面了解当地居民健康水平与中医药文化认知现状,本次调研采用"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问卷发放模式,针对儿童与家长群体设计差异化问卷:线上通过数字化平台推送电子问卷,覆盖移动端便捷填写场景,方便各年龄阶段家长填写;线下在支教地设置填写点,主要确保小朋友们顺利参与。问卷内容聚焦两大维度,一是通过生理指标自评、健康行为习惯等题目评估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二是设置中医药知识题库、文化认同度量表等模块,量化分析大众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深度与接受程度。
在完成基础数据收集后,调研团队进一步开展深度访谈,选取当地具有代表性的中医从业者作为访谈对象,围绕中医药传承创新主题设计开放式问题,涵盖诊疗技术革新、文化传播路径、产学研融合机制等核心议题,通过半结构化访谈获取专业视角的一手观点,为后续构建"居民健康-文化认知-产业创新"三位一体的分析框架提供实证支撑。
抽丝剥茧结经验之果
问卷调查:数据为引,洞察健康与文化认知
通过对小学生和家长群体的调查问卷结果分析,可以发现两个群体在健康状况与中医药文化认知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小学生群体普遍自评身体状况良好,过去一年因病就医次数较少,反映出较好的健康水平。同时,他们对中医药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认知需求,超半数学生对中医药感兴趣,近半数学生表示非常想学认中药材。
相比之下,家长群体在健康方面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如锻炼不足、睡眠时间有限、常感焦虑抑郁等,身体自评一般,多自行买药应对小病。家庭健康水平尚可,慢性病患病率为大约为35%,主要通过均衡饮食来维护健康。在中医药文化认知上,家长群体多通过网络了解中医,信任度较高,常去中医门诊,对中医的便利性和价格有所期待,对中医养生和宣传关注较多,兴趣浓厚,尤其认可中医在妇科、慢性病调理等方面的效果。
面对面访谈:深度交流,聆听中医创新之声
调研小组利用支教期间的非教学日,前往庐江县人民医院同大分院与约定好的专业医师开展访谈。医生们纷纷结合自身丰富的临床经验,以鲜活且具体的案例,为调研队员们倾囊相授,提供了极具价值的见解与建议。
对于医患之间的信任,当地医生表示,在临床实践中,当地患者对中医药的信任度依旧存疑,更多还是持保留态度。值得关注的是,这种信任态度并未显示出显著的年龄层规律,各年龄段中都存在这两种情况,不过,随着临床疗效的体现,患者对中医的信任态度也在逐步提高。而对于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患者的信任度普遍较高。对于抽象概念的解释,受访医生表示,会通过一些比较浅显易懂的语言结合个人体征和具体症状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且一般情况下患者都能接受。
对于自媒体传播、创新和AI技术在中医领域的应用,当地医生强调,无论是知识科普还是技术应用,一定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样发展趋势才会转好。最后寄语医学生要坚定自己的职业选择,并鼓励未来可往针灸推拿等外治技术领域深耕发展。他们衷心祝愿医学生们能够持之以恒地学习,
随着调研的深入,支教团成员们不仅收获了宝贵的数据与见解,更感受到了支教地居民对健康生活的渴望与对中医药文化的深厚情感。未来,南星伯藜支教团将继续携手,将这份调研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为提升支教地居民的健康水平、弘扬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创新贡献力量。
来源:jia姜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