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都 2025 年了,还有人对着成渝经济圈的发展蓝图犹豫不决,拿着放大镜挑毛病,嘴里念叨着 “再等等看”“风险还没摸清”—— 我说,你们到底在等什么?等天上掉馅饼砸到头上,还是等别人把红利分完了再哭着喊着要机会?
都 2025 年了,还有人对着成渝经济圈的发展蓝图犹豫不决,拿着放大镜挑毛病,嘴里念叨着 “再等等看”“风险还没摸清”—— 我说,你们到底在等什么?等天上掉馅饼砸到头上,还是等别人把红利分完了再哭着喊着要机会?
国家力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为高质量发展增长极,这可不是随便画的饼。看看数据,去年成渝两地 GDP 总量突破 13 万亿元,增速跑赢全国平均水平,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一年新增两千多家,就连特斯拉、苹果这些国际巨头都扎堆在这儿建研发中心、生产基地。人家精明的资本早就闻着味儿来了,你却还在那儿算来算去,怕这怕那,生怕踩错一步 —— 我真怀疑你们是不是把 “谨慎” 和 “怯懦” 搞混了。
当然,我不是说成渝经济圈一点问题没有。
交通枢纽还没完全打通,从重庆万州到四川达州的高铁还得绕个大弯,物流成本比长三角、珠三角高了近 15%;产业同质化有点严重,两地都想做汽车制造、电子信息,难免会有内耗;人才流动也有壁垒,社保医保跨省结算虽然在推进,但公积金异地贷款还是卡得有点死,年轻人想在重庆工作、成都安家,手续能跑断腿。这些问题确实存在,可哪个新兴经济圈发展初期没点麻烦?长三角当年不也有 “苏南苏北差距”,珠三角早期不也面临 “产业低端锁定”?关键是看你怎么看待这些问题 —— 是把它们当成放弃的理由,还是当成抢占先机的机会?
有些企业就特别聪明。
深圳有家做新能源电池的公司,去年直接把研发中心建在了成都,生产基地放在重庆,利用成都的人才优势和重庆的制造业基础,半年就推出了两款新型号电池,订单排到了明年。还有个做跨境电商的团队,看中了成渝面向东南亚的区位优势,在重庆保税港建了仓储中心,在成都搞直播带货,三个月就把东南亚市场的销售额做到了五千万。人家怎么就不怕风险?因为人家明白,任何一个经济圈的红利期就那么几年,等所有问题都解决了,黄花菜都凉了,哪还有你的份?
反观那些观望的人,每天盯着新闻里的负面消息,别人说 “成渝产业协同难”,他就跟着点头;别人说 “人才留不住”,他就赶紧打退堂鼓。拜托,做生意、搞发展哪有没风险的?当年马云搞阿里巴巴的时候,多少人说他是骗子;马斯克做特斯拉的时候,多少人说他会破产。现在呢?那些当初观望的人,只能看着别人吃肉,自己连汤都喝不上。
我不是鼓励大家盲目跟风,而是想提醒那些还在观望的人: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敢行动的人。成渝经济圈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大方向是对的,国家支持力度是空前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你可以慢慢来,但别等别人都把坑占满了,你再过来问 “还有我的位置吗”—— 那时候就晚了。
最后说一句:与其在原地观望,不如先迈出一小步。去成都看看,去重庆走走,和当地的企业家聊聊,了解真实的市场情况。也许你会发现,那些你担心的问题,其实没那么可怕;那些你错过的机会,其实还有补救的可能。别让观望,成为你人生最大的遗憾。
来源:财经大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