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医生用好互认,才能为患者做好互认|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观察⑥

摘要:看同一种病,为何换家医院看还要重新做检查?不同医院之间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为什么这么难?为了解决这一很多患者心中的疑问,2024年11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看同一种病,为何换家医院看还要重新做检查?不同医院之间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为什么这么难?为了解决这一很多患者心中的疑问,2024年11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于推动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给予了明确的政策保障。我们推出在这一改革举措得到稳步推进,并且取得初步成效的地方的具体做法和所思所想系列稿件,供业界参考。同时,也向广大读者征集更多新闻报道线索,为业界提供更多借鉴和参考。

近年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持续成为青岛市临床检验结果“一单通”认可单位,成为青岛市首批实行检查检验线上互认试点单位,加入京津冀鲁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医疗机构。对于这家医院来说,院内对互认工作的深刻理解和全力支持,是推动取得这些成效不可或缺的力量。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医务部副主任、创伤骨科副主任刘涛说,医院接入市内检查检验机构互认的信息技术系统后,医生只需轻点鼠标,就能在线浏览患者的三维影像资料,还可以360度旋转观察到更全面、准确的信息。

对于医院来说,追求互认率的提升,并非医院参与互认工作的终极追求。从不能互认到可以互认,无疑是一种进步,但适时的“不互认”,同样是守护患者安全的必要之举。

“是否共享检查检验结果,医生的决定往往基于对患者病情的全面考量。”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神经内科副主任李玲说,以神经内科患者为例,多种因素可能影响医生的决策:病情变化导致旧有结果难以反映当前病情;检查结果与疾病发展紧密相关且变化显著;涉及重大医疗决策前的必要复查;原结果与当前病情明显不符或存疑;图像质量不达标;紧急救治分秒必争;患者及家属主动要求复查……这些均可能成为医生最终选择适时“不互认”的合理依据。

今年60岁的付大爷因患有急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曾在多家医院就诊,但心里仍不踏实,于是决定来到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再次确认。付大爷的接诊医生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师林云通过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信息系统,直接调取了他的检查报告电子版,告知他不用再做重复检查。

林云说,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医生常常遇到两类对互认政策不甚了解的患者群体:一类是如付大爷般对互认尚不知晓的患者;另一类则是误认为所有检查均应互认的患者。针对这两类患者,医生们要采取不同的沟通策略,准确传达政策,维护患者权益。

“医患信息不对称是客观存在的,需要我们逐步消除患者的疑虑和担忧。”时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信息中心主任的张永庆表示,通过不断优化信息系统的应用,并在医院内部推广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系统,医院旨在打造一个既高效便捷又增进医患互信的平台。特别是针对老年患者,推广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意义更大。他们往往难以详尽阐述病情与诊疗史,而借助检查结果互认的信息系统,医生能更全面地了解患者情况,从而作出更为精准的诊断与治疗决策,在此过程中,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推动着“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传递。

刘涛说:“为了确保互认工作的顺利推进和效益最大化,我们还需建立健全更多机制。”

首先是互认反馈机制的完善。医院间需要一个高效、准确的反馈机制,确保医生在发现外院检查检验结果存在质量问题时,能够及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相关医院和部门,促使其进行整改,提升互认质量。

其次是医生专业技能的培养。通过参与互认,医生能够接触到更多元化的检查检验资料,可以帮助其提升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在此基础上,医院还应加强监管、给予适当奖惩,既规范医生行为,又激励他们积极参与。

最后是互认数据的进一步应用。目前,互认数据的来源主要局限于少数医院,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某些数据传输和查看的效果尚不稳定。如果可以依托于开展范围更广、数据传输更稳定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建立起跨医院的大数据库,医院将能从更广泛的数据集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医疗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前所未有的支持。

文:本刊记者 孙艺 杨金伟

审核:孔令敏 杨金伟

制作:中小卫4号

本文来自【中国卫生杂志】,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