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威马”:一场海拔2200米的城市叙事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31 16:46 1

摘要:8月24日清晨,一道长通新能源·2025威宁半程马拉松(以下简称“威马”)鸣枪开跑。迎着草海湖畔吹来的“18℃凉风”,来自国内外的近万名跑者共赴这场充满诗意与力量的邀约,在海拔2200米的乌蒙高原上,共同演算着这道独特的"高原算式"。

2200米海拔×10000名跑者=?

8月24日清晨,一道长通新能源·2025威宁半程马拉松(以下简称“威马”)鸣枪开跑。迎着草海湖畔吹来的“18℃凉风”,来自国内外的近万名跑者共赴这场充满诗意与力量的邀约,在海拔2200米的乌蒙高原上,共同演算着这道独特的"高原算式"。

2025威宁半程马拉松鸣枪开跑(赛事组委会供图)

“凉爽、热情、挑战”……一组关键词见证了这场已走过四年的半程马拉松赛事的诞生与成长,诠释了体育如何唤醒这座高原之城的活力与温度,让奔跑成为最动人的城市叙事。

云端奔跑:这里不只是“黄金”赛道

海拔2200米,夏季均温“18℃”地理气候条件赋予了地处乌蒙之巅的威宁独特气质。

这是国际公认的中长跑黄金训练高度,非常接近耐力性运动项目东非高原训练基地,与世界长跑之乡肯尼亚高度相似,“低纬度+高海拔”让威宁成为“贵州省高原训练基地”。

21.0975公里,既是半程马拉松比赛的距离,也是一段感受民族文化、城市底蕴的悦心之旅。

赛道经过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赛事组委会供图)

“威马”赛道设计精妙串联起威宁的城市风貌与草海国家级保护区的自然美景。半程马拉松项目的跑者从乌撒广场出发,途经凤山大道现代气象、滨海大道湖光山色,穿越北坡生态公园的苍翠,最终回到起点,尽情欣赏草海“高原明珠”的壮美风光。

本地市民热情助威(赛事组委会供图)

赛前,威宁各族同胞带来了精彩的民族歌舞表演,用原生态的歌声和舞蹈为选手助威。赛中,赛道沿线设置了多个民族文化展示点,让跑者在奔跑间隙感受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与炽热的城市温度,“最炫民族风”成为“威马”鲜明的标签。

2025威宁半程马拉松项目女子组冠军丁常琴冲线(赛事组委会供图)

“高海拔的地理条件为赛事增添了不少挑战性,对参赛选手的耐力也是一种考验,但沿途的风景和观众的热情让人忘却疲惫。”2025“威马”女子组冠军丁常琴开心地表示,这是一场值得年年来参加的赛事。

赛事升级:规模与品质双提升

“威马”自2022年首届举办以来,实现了令人瞩目的“三级跳”:赛事规模从最初的5000人扩展到万人规模,赛事等级从中国田协C类赛事跃升至高规格A1类赛事,参赛群体从国内跑者扩展至国际舞台,今年吸引了来自8个国家的选手参与。

本届赛事设置半程马拉松和欢乐跑两个项目,6000个半马名额和4000个欢乐跑名额全部报满,报名人数创历史新高,其中55%的选手来自毕节市外。

各地跑友在草海湖畔欢乐奔跑(赛事组委会供图)

“在草海畔奔跑,每一步都能感受到高原的呼吸,期待下次再来威宁参赛。”来自广西的参赛选手韦洁婷在赛后不禁赞叹,跑场马拉松,爱上一座城。

“威马”的成功举办的背后,是一场全城总动员的协同作战。950余名安保人员、1000多名志愿者、240名医疗观察志愿者、22名急救跑者、15台救护车、45台除颤设备、2家定点医院共同构筑起赛事的安全屏障,确保每一位跑者都能安心参赛。

2025威宁半程马拉松比赛现场(何欢 摄)

以赛事为契机,威宁对赛道沿线道路进行了全面清洗整治,修复塌陷井盖,提升城市面貌。这场赛事不仅是对城市行政管理能力的大考,更是提升城市面貌的加速器。

四年来,“威马”已从单纯的体育竞赛蜕变成为贵州西部重要门户城市的形象展示窗口,向全国,向世界展示着威宁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魅力,进一步擦亮了“阳光威宁·浪漫草海”的亮丽名片。

品牌打造:高原曲线正在延伸

30斤重的威宁火腿作为“最接地气的冠军礼”,成为本届赛事最受关注的亮点。女子组冠军丁常琴在赛前笑言“希望带个火腿回家”,赛后果然捧得硕大火腿,场面生动有趣。

颁奖现场(赛事组委会供图)

本次赛事参赛包物资重量和品类创历届之最,除了必需品,还有威宁土豆片、冻干苹果、茶叶、荞饼干等,威宁丰厚的诚意,向跑者展示着“南方马铃薯之乡”“中药材之乡”“冷凉蔬菜之乡”的丰厚馈赠。

赛前和赛后,众多跑者化身为移动的社交媒体,将草海的生态画卷与民族风情传向远方。

“这条赛道将自然美景与人文风情完美结合,威宁人的热情好客让我印象深刻,适合跑步,更适合避暑旅游。”来自广东的选手杨彬说。

参赛跑友合影留念(赛事组委会供图)

这场由中国田径协会认证的A1类赛事,正依托“高原明珠”的独特禀赋——平均海拔2200米构筑天然运动场域,夏日均温18℃缔造清凉避暑跑马胜地,形成了“高原挑战+避暑竞技”的双重赛事IP,其效应早已超越21.0975公里的竞技本身。

据统计,“威马”比赛期间全县酒店入住率飙近90%,威宁火腿、威宁洋芋、威宁荞酥等特产借势成“爆款”。加上丰富的周边旅游资源,如牛栏江大峡谷、百草坪,更延长了赛事价值链。

农特产品展示(赛事组委会供图)

在“威马”赛事品牌的加持下,威宁积极探索“赛事+旅游+农特产品”融合发展模式,通过打造马拉松赛、山地越野、户外探险、自行车赛、篮球联赛等精品赛事,让赛事“流量”将有效转化为发展“增量”,直接拉动消费破亿。

如今,“威马”的赛道不止如此,它正用一条高原曲线,将“马铃薯之乡”与“长跑之乡”的基因熔铸,将赛事”延伸到“学堂”,走向体教融合的下一站。威宁共有887所中小学校,其中16所被挂牌为耐力运动后备人才训练基地。当孩子们在海拔2200米的操场上奔跑,未来的冠军或许已经孕育。

参赛选手与小朋友热情互动(赛事组委会供图)

2200米海拔×10000名跑者=?这道算式真正的答案,远不止于简单的数字相乘。

“威马”的成功举办,交出了一份关于城市形象塑造、文化传播、旅游推广的多维答卷,它带来的不仅是几个小时的赛事狂欢,更是城市影响力提升的长久回报。

这场马拉松,让威宁"跑"向了全国,更让这座高原小城在奔跑中朝着体育名城进行美丽蜕变。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阳

编辑 汪瑞梁

二审 谢朝政

三审 李凯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