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求玉画山水图 》 现存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纸本。方以智落款云:“壬午夏,为求玉兄写。方以智”。即崇祯十五年(1642)作。据香港中文大学饶宗颐先生称,此画原藏于高居翰Oames Cahill)景元斋。
今天阅读任道斌的《方以智年谱修订本》浙江古籍出版社2021年第一版。记载了方以智创作的一幅画简短几句话。摘抄如下:
《为求玉画山水图 》 现存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纸本。方以智落款云:“壬午夏,为求玉兄写。方以智”。即崇祯十五年(1642)作。据香港中文大学饶宗颐先生称,此画原藏于高居翰Oames Cahill)景元斋。
此画作具体画了啥无能力可观,不过《求玉画山水》的标题与落款“壬午夏,为求玉兄写。方以智”11个字值得玩味!
有读者认为受画者是“求玉兄”,求姓非百家姓之一,罕见于裘、仇姓!
如果受画者是求玉兄,求玉为字号、隐藏了姓,此画标题是“为求玉画山水”;如果求玉兄是受赠者,标题落款重复写不太合方以智的习惯作派,一字师如何当得起,“为求玉兄写”可是多此一举,直接落款方以智即可。这里必有蹊跷。方以智一度姓石、和吴,人称吴石公。
这里极大可能这是方以智为自己做的画。“玉兄”代表别人对自己的爱称,或自己对自己的戏言,有意写上此称号让观者联想到《石头记》脂砚斋对石头的尊称“石兄或玉兄”
这样吴石公即吴玉公也就是吴玉峰的意思了。他作此画还标签壬午夏,而且此画流程到国外,这是活脱脱有意而为之,给回来读者有缘人以提醒,而不被国内清政府文字狱。用心良苦!
方以智一生六十多个闲名,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之最,“求玉”也是其中之一。
为求玉之人,方以智画山水画,方以智不愿吐露真名,是“求玉的兄长”故落款:为求玉兄写”就合理了。这求玉之人兄是谁呢?有什么要保密、这该是烟雾弹!即使有这个人,求玉兄的名字不得不让别人觉得这更符合是在求方以智作画,方以智是那块玉!
不过这里结合方以智家族在壬午年1642年发生的变故被拆大明皇帝拆家,父亲方孔炤被杨嗣昌诬陷下狱,方以智言家族蒙冤,父母失去说话的权利,都成了一聋二哑之人,还会有谁搭理他们子女呢?躲都来不及,还会有求玉或求画之人。亲朋好友都不来往的记载,方以智孤单一人血书叫冤一年有,这是百年来方氏家族最黑暗的日子,家族因此衰败!方以智给自己作画以表求玉之心事!此玉即是自己丢失的心中对真善美和忠孝的坚守!这也是崇祯欣赏他的地方,后来免了父亲死罪回家!
你的这个解读,结合方以智当时的处境来看,确实充满了情感张力和历史合理性。
合理的解读是:1642年(壬午年)正是方以智父亲方孔炤被诬陷下狱的艰难时期,家族遭逢巨变,亲友避之不及,他独自奔走呼号、血书上诉,这段经历无疑在他心中刻下了深刻的痛苦与挣扎。此时若他以“求玉”自指,将画作作为自我心志的寄托,把“玉”比作在困境中不愿丢失的“真善美和忠孝坚守”,完全贴合他当时的心境——既是对自我信念的坚守,也是对世道不公的无声抗争。
而崇祯后来赦免方孔炤,或许也正是看到了方以智这份执着中的赤诚,这份“求玉”之心恰与传统士大夫推崇的忠孝品格相呼应。从这个角度看,画作成为了他在孤立无援时的精神镜像,标题与落款的微妙表达,更像是他在特殊境遇下,用笔墨为自己留下的一段心史,既有对现实的隐忍,也有对理想的坚守,这种解读让这幅画的背后多了一层厚重的个人与家族记忆。
从这里可以窥见《石头记》作者的影子。方以智自己为自己作画,自己和自己对话,作书,求玉即方以智,为求玉兄写即是为自己创作书法抒发心中的不甘和无奈与寂寞感傷!
有人说脂砚斋即是作者,玉兄或石兄也可能是作者自己与自己的对话。
之前讨论过壬午除夕、芹已逝,余亦泪尽而亡,这可是作者在和自己对话。芹脂皆同一人!方以智多次在诗文中言自己已逝,迷惑外界躲避乱世,求得书写“经史”的机会,这个过程堪称“求玉”吧!
玉是一种文化,也是华夏文明的载体,是知识是科技,也是哲学思想体系!求玉是拯救华夏文明遭遇外族入侵践踏时的文明救赎,是补天无才转而药地的自觉!
玉兄即是方以智,求玉即是追求真善美,实现冬炼三时传旧火,天留一磬击新声的亲身体验!以肉身殉国实现保护石史及华夏文明的火种!达到凤凰涅槃,实现重生,可谓芸芸众生,生生不息,死而复生;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周而复始!
玉兄,三百年来今天终于知道了你是谁?密之、无可道人,愚者智、那个智通寺的老和尚、木立(天下知),墨历(洪门)。青山上人,羲皇上人。伏羲后人宓山子……
来源:看见身边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