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Immunol | TNF和IFN-I共同调控pDC的命运和功能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31 17:15 1

摘要:浆细胞样树突细胞( pDC )具有 很强的 分泌能力, 可以 快速产生I型干扰素( IFN-I )来应对病毒 感染 ;传统树突细胞( cDC )则 主要负责 激活抗原特异性T细胞。IFN-I 的分泌 必须受到严格调控,以防止有害炎症和自身免疫反应。 目前认为

撰文|一只鱼

浆细胞样树突细胞( pDC )具有 很强的 分泌能力, 可以 快速产生I型干扰素( IFN-I )来应对病毒 感染 ;传统树突细胞( cDC )则 主要负责 激活抗原特异性T细胞。IFN-I 的分泌 必须受到严格调控,以防止有害炎症和自身免疫反应。 目前认为 一种调控机制是细胞命运转换过程 ,即 从分泌IFN-I的pDC转变为缺乏IFN分泌能力的cDC。但由于难以长期追踪单个细胞的命运,这一分化过程 仍 存在争议。

近日,来自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 Juliana Idoyaga 研究团队 在 Nature Immunology 上 发表题为 TNF and type I interferon crosstalk controls the fate and function of 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s 的 文章, 发现 活化的人类pDC 会 丧失其作为IFN-I分泌细胞的特性,并获得cDC的转录特征、表观遗传特征和功能特征。这种pDC命运转换过程受肿瘤坏死因子 (TNF) 促进,但被IFN-I阻断。 且 该现象在人类皮肤炎症性疾病和损伤过程中原位发生,并在老年群体中呈现生理性表现 。

研究人员利用单细胞多组学技术 构建了涵盖所有人源主要血液DC群体转录组和染色质景观的全景DC图谱 ,为了 探究活化pDC的命运轨迹 ,他们 使用CD40L刺激分选pDC , 分选存活pDC进行 单核 多组学测序,解析出四个具有不同基因表达和染色质特征的细胞集群 ,其中 集群C1 与 pDC 相关, 高表达pDC基因 ,C 2 为 类似tDC的中间态 ( 诱导型tDC , itDC ),C 3类似cDC2或成熟DC ( 诱导型cDC2 , icDC2 ) ,因此, pDC 被激活后 会产生 cDC 2 。接下来他们 采用质谱流式细胞技术(CyTOF)筛选表面标志物 ,发现可以用 CD11c 和 CD33区分pDC、itDC和icDC2 ,并分析发现 单个pDC 可以 通过增殖性itDC中间态产生icDC2 , icDC2是pDC分化的稳定终点 。

pDC的圆形-卵圆形形态适于细胞因子分泌,cDC的树突状形态则能增加与T细胞的表面接触 ,他们发现 icDC2丧失了pDC的圆形形态,呈现出具有伪足和树突的星状形态,与cDC相似 。 cDC2通过MHC-II介导的抗原呈递高效激活CD4 + T细胞 ,他们发现 icDC2上调了MHC-II主调控因子 CIITA , 下调 了 促进MHC-II内化和降解 的 E3泛素连接酶MARCH1 ,并且 icDC2比pDC更高效地捕获颗粒抗原,与cDC2 类似,也具有很强的抗原呈递功能。因此,pDC可以转化成功能性cDC。

TCF4和RUNX2 是 两个pDC谱系定义性 的转录因子,它们 在pDC中活跃,但在itDC和icDC2中被沉默 。 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显示pDC表达IFNα应答基因,而icDC2表达NF-κB TNF信号传导基因 ,提示 TNF和IFN-I可能调控pDC命运 。 确实,单独使用TNF即可诱导命运转换,而IFNα以剂量依赖方式阻断CD40L和TNF诱导的转化 。因此, CD40L诱导的TNF通过下调TCF4驱动pDC命运转换,而IFN-I通过阻断TNF信号、维持TCF4水平和强化pDC程序来对抗这一转变 。此外他们通过体内实验证明了 pDC浸润皮肤创伤部位并在体内发生转录水平的命运转换 ,与体外观察到的结果类似。最后他们分析了衰老过程中pDC的变化,发现 老年个体pDC逐渐丧失谱系定义特征,变得更易获得cDC2样特性 。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揭示了pDC向cDC重编程的转化路径,并构建了对其进行治疗性调控的机制框架。

制版人: 十一

学术合作组织

战略合作伙伴

(*排名不分先后)

转载须知

【原创文章】BioArt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分享,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所刊登的所有作品的著作权均为BioArt所拥有。BioArt保留所有法定权利,违者必究。

BioArt

Med

Plants

人才招聘

近期直播推荐

来源:科学探索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