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这个“总裁人设”满天飞的时代,刘强东悄悄回到老家、举着一次性啤酒杯,在宿迁的大排档上喝出了亿级流量。
在这个“总裁人设”满天飞的时代,刘强东悄悄回到老家、举着一次性啤酒杯,在宿迁的大排档上喝出了亿级流量。
从高光的京东营收榜首,到朴素的老家夜市“鬼脸自拍”,他的这一趟归乡不仅让老乡炸锅,更让同行汗颜。
当“千亿总裁”卸下包袱,回到最初的村口小巷,那个曾靠76个鸡蛋踏上大学路的少年,也又一次被重新看见。
这次归乡,刘强东究竟是“放松自己”,还是有更深的谋局?
在一众穿西装讲战略的企业家当中,刘强东最近的“人设翻转”显得格外别致。
白天,他照例穿上那件标志性的白衬衫,出现在宿迁的自家超市开业活动上。
这并非随便凑数的门店试水,而是四家一同启用,每家店的面积都能装下半个小型商场。
比起开在城市中心的旗舰店,这些超市的本质更像是京东在下沉市场的一次试水。
价格压下去了、货足了、地段接地气了,连门头也用的是最朴素的红白配色,完全是“胖东来式情怀超市”的工业翻版。
而故乡宿迁,作为“东哥”成长的起点,刚好成了这个战略的“样板间”。
然而,真正让这场“富贵归乡”上热搜的,并不是白天的开业仪式,而是夜晚那一场“不设限”的地摊聚会。
凌晨一点,刘强东现身夜市,实打实地坐下喝酒、撸串、合影,一顿操作让整条夜宵街秒变“流量总控室”。
随手把手机往桌上一放,端起塑料碗就开干,偶尔还来两张调皮的自拍鬼脸,场面热烈得堪比网红直播首秀。
现场的视频很快传遍社交平台,很多网友第一时间都不敢相信这是“东哥本尊”。
有人激动评论:“这不是那个动辄年报利润百亿、刚拿下中国民企500强第一的京东老板吗?”
也有人调侃:“喝成这样,不怕章泽天追着打回去吗?”
但正因如此“不怕”,才让人觉得这画面有点真实得过头——他不是在演“亲民”,而是真的在放松。
这种放松,是从骨子里透出的那种“我回家了”的底气。
坐在矮桌上喝酒、合照时搭着老乡肩膀,甚至说出了那句“就算不买京东的东西,也觉得这人不讨厌”。
更耐人寻味的是,这种“随性画风”背后,其实仍然是经过精密算计的形象传播。
从上午开业仪式、下午社交预热、夜晚爆点场景,到次日媒体集中发布报道,刘强东这趟“剧本级归乡”几乎每一个环节都踩得极其精准。
不需要发布会,不需要代言人,他本身就是最好的传播器。
人设、场景、话题、节奏,一个都不少。
而这样的传播方式,比任何一支广告片都更能打动人,不是因为拍得多好,而是因为它“看起来不像广告”。
可以说这是一种新型的企业家营销打法,也可以理解为一次品牌温度的回归测试——让人记住的不只是“京东”,而是“京东的刘强东”。
要知道,在“高高在上”的商业世界里,“朴素”是一种越来越稀缺的品质。
这种回归感,或许才是今天的用户最稀缺的情感投射。
毕竟,在互联网圈混久了,不少企业家的“归乡桥段”总有些千篇一律——不是捐学校就是建牌坊,再配点“标准”合影就算交差。
而刘强东的“宿迁叙事”显然走的是另一条路子,路数不复杂,情感却厚实得多。
与其说他是在“回乡”,不如说是在一层层铺展一段长线编织的故事。
而这个故事,从他拿着乡亲们东拼西凑的500块路费和76个鸡蛋,登上北上的绿皮火车开始写下第一章。
那一趟,是改变命运的远行,也开启了一场从农村少年到千亿企业家的漫长征途。
几十年过去,刘强东早已功成名就,可他从未忘记那群当年送他上学的村民。
从修路、修广场、发红包、送年礼,到每年春节为60岁以上老人准备万元压岁钱。
他的返乡不是一年一次的亮相,而是一种持续多年、几乎成“制度”的情感经营。
受益的家乡人或许记不清刘强东的年营收和净利润,却都记得那个每年都回来的“大强子”,从不空手。
而这次回宿迁,恰好踩在了一场地方联赛的节点上。
苏超联赛迎来一场颇具关注度的“宿迁VS淮安”之战,而刘强东也如约出现在看台上,为家乡球队打call。
这事看着像是“老板闲来观赛”,但背后的逻辑比想象中复杂得多。
这可不是刘强东随便买张票进去坐着看球,而是“自家人”看“自家比赛”。
本地球队宿迁FC的主场横幅早已挂上醒目的“JD”标识,企业与赛事的联名模式也早早成型。
这场球,对于宿迁市民是情怀,对于京东来说,是品牌落地最“接地气”的方式之一。
当“电商巨头”与“地方球队”联手,这种跨界碰撞所激起的舆论热度,早就突破了体育赛事本身的范畴。
三京东近几年,确实过得不算轻松。
别看年年财报上数字还算漂亮,实际上内外夹击、动静不断。
外头有多家网购平台“抢生意”,里头还要协调供应链、物流、成本、用户满意度几个大系统。
为了找出口,京东开始全面扩张,从线上走到线下,从一线城市铺到县域乡镇。
今年动作尤其频繁:开设京东MALL、大店型折扣超市、上线外卖服务、跨界医美、酒旅、短剧、国际市场一个不落地全尝了一遍。
其中,京东外卖的推出算是最具爆点的动作。
它不是简单的“模仿秀”,而是想通过“品质+低价”的路数冲进美团和饿了么的防御线。
为了造势,刘强东亲自上阵穿上配送服,跑去给人送饭。
这些操作,其实都在传递一个信号——京东正在用更柔软的方式和普通用户沟通。
过去的“高配电商平台”,要下沉就得换姿态,不然容易掉队。
而宿迁夜市的那一顿烧烤,便成了这场“软性渗透”的最佳注脚。
没有横幅、没有媒体预告、没有保镖隔离区,刘强东一个人就坐在市井烟火气最旺的地方,和路人拼酒合影做表情包。
这种“去中心化”的互动,比任何一次年会发言都更能拉近距离。
他不是坐在董事长席位上念PPT,而是在啤酒摊边“做用户调研”——当然,是那种情绪价值型的调研。
宿迁不是偶然的选择,作为刘强东的家乡,这里既是他个人情感的归属地,也是京东线下业务的试验田。
首批京东折扣超市选址于此,规格直接拉满,不是“先看反应”那种试探,而是“就按这模式放大复制”。
产品多、面积大、价格低,像极了一个准备随时爆发的“地方旗舰”。
而夜市的那一刻,不是简单的“老板放松”,而是一次精准的人设打磨。
让用户相信,这家以技术和供应链著称的巨头,也有“接地气”的灵魂人物。
再放大一点看,这种“个人IP带动品牌温度”的打法,并不多见。
大部分企业家选择在社交平台上发一两条“年度总结”,最多也就是录段短视频喊员工加油。
而刘强东这一套是“真人出镜+现场社交+流量自带”,本质上是一场低成本高穿透力的形象战。
这个时代,有多少品牌的企业家,敢用这种“不说话的方式”,讲出最打动人的故事?
刘强东现身苏超赛场·长城网·2025-08-30
刘强东现身宿迁老家,或将参与苏超应援·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2025-08-30
刘强东现身宿迁凌晨与路人吃大排档 或将参与苏超应援·大象新闻·2025-08-30
刘强东回宿迁老家逛京东折扣超市,与家乡人亲切打招呼·大河报·2025-08-30
来源:小东美食坊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