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开门?非洲人连肚子都填不饱,为啥不种粮食却大量种芝麻?有啥科学解释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31 23:48 3

摘要:去年秋天,武汉农科院的芝麻种子坐上冷链车,转机三次才到莫桑比克。这趟跨国旅行要花上将近一个礼拜,比点个外卖慢多了。来年收获季,这些黑亮亮的小颗粒就会坐着货轮回中国,最后变成你碗里的芝麻酱、手里的芝麻糖。

去年秋天,武汉农科院的芝麻种子坐上冷链车,转机三次才到莫桑比克。这趟跨国旅行要花上将近一个礼拜,比点个外卖慢多了。来年收获季,这些黑亮亮的小颗粒就会坐着货轮回中国,最后变成你碗里的芝麻酱、手里的芝麻糖。

非洲人种芝麻这事儿,乍一听挺让人捉摸不透的,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报告显示,非洲去年约有2.8亿人面临严重粮食短缺,相当于每五个非洲人就有一个连肚子都填不饱。

可另一组数据更让人摸不着头脑,全球每10粒芝麻里,6粒来自非洲。光是西非小国布基纳法索,去年就出口了18万吨芝麻,够中国人做4亿瓶芝麻酱。

饭都吃不饱,为啥死磕芝麻?这事儿得掰开了说。非洲那地方,旱季太阳毒得能煎鸡蛋,好多地方全年降水量还不如武汉一个梅雨季。

水稻小麦这种娇气作物,缺水就容易蔫巴,芝麻却是个“硬骨头”,40度高温晒着照样精神,沙土地里也能活得滋润。

关键还是来钱快,非洲人骨子里带点惰性,他们最怕折腾,小麦从播种到收割得小半年,期间要是遇上部落冲突,可能连地都顾不上管。

芝麻就不一样了,埃塞俄比亚的早熟品种80天就能收,跟种一茬小白菜差不多。莫桑比克农民若去年试种中国提供的芝麻种子,三个月后赚的钱比种玉米还多,聪明人当然选择种芝麻。

但要说非洲人自愿选芝麻,那可就太天真了。这事儿得从殖民时期埋的雷说起。欧洲人当年在非洲圈地,全种咖啡、可可这些能卖钱的玩意儿,粮食爱种不种。

结果到现在,非洲国家每年要花750亿美元进口粮食,光尼日利亚一年就进口600万吨大米。

不是不想自给自足,是农业技术还停留在"刀耕火种"阶段,联合国数据说,非洲农民平均每公顷产量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番茄烂在地里,玉米被老鼠啃,只有芝麻这种耐储存的能挺过糟心的物流。

中国市场的胃口,给这条产业链添了把火,现在中国人均每年大约消耗1公斤左右的芝麻,是二十年前的三倍。湖北襄阳的芝麻再好,架不住全国一年要吞下155万吨,自己产的却越来越少。

非洲芝麻不光量大,质量还顶好,苏丹白芝麻出油率能到52%,比国产的还高两个点。日本商家早就盯上了,专门进口非洲芝麻做高级点心。

这笔买卖其实挺划算,2006年中国给非洲芝麻开了绿灯,大部分零关税进口。山东企业手把手教坦桑尼亚农民用农机,产量噌噌涨了四成。现在非洲农民学精了,卖芝麻赚美元,转头就去买便宜的小麦粉,既填饱肚子,又换了外汇。

非洲人最爱的木薯也没扔了,肯尼亚现在搞"芝麻+木薯"套种,木薯保自家口粮,芝麻换钱。中国农技组在赞比亚推广"芝麻种三年,换一年水稻"的轮作模式,地力保住了,粮食也有了。

乌干达农民发现中国收购商喜欢干净芝麻,现在收完芝麻都拿筛子过三遍,说这是"中国标准",中国人的高标准严要求在非洲也体现出来了。

非洲人种芝麻就像东北人冬天大街上卖冰棍,这就是顺带手的事,看着不合理,细想全是生活智慧。现在非洲的芝麻,既是换外汇的硬通货,也悄悄牵着农业转型的线头。

这回知道非洲人为啥大面积种芝麻咋回事了吧?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

来源:向航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