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博导东思嘉自杀后续:丈夫竟是同院副院长,校方“冷处理”引争议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30 19:36 3

摘要:他生前学识渊博、事业有成,在这个许多人刚刚起步的年纪,已成为高校博导,拥有许多人一生难以企及的成就与未来。可偏偏就在看似光芒万丈的人生阶段,他选择了离开。

8月28日,一则令人痛心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东思嘉不幸离世,年仅33岁。

他生前学识渊博、事业有成,在这个许多人刚刚起步的年纪,已成为高校博导,拥有许多人一生难以企及的成就与未来。可偏偏就在看似光芒万丈的人生阶段,他选择了离开。

其所在学院相关负责人随后发声,呼吁网友们降低对此事的关注与讨论,避免对逝者亲友造成二次伤害。

一个正处在黄金年华的生命悄然离去,让人不禁追问:明明前程似锦,为何会选择这样的结局?

校方对东思嘉离世的具体情况并未详细说明,仅以“不清楚”回应外界的关切。这种模糊的回应,反而让各种猜测不断涌现,舆论持续发酵。

然而,就在众人对死因议论纷纷却难有定论之时,她生前的一位好友突然打破沉默。尽管并未直接说明她选择轻生的原因,但却透露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也为外界理解她的经历与痛苦,提供了新的视角。

好友是在四月初得知东思嘉离世的消息的。

她还透露了一个关键信息:东思嘉与同学院的副院长实际上是夫妻关系。为了避嫌,两人还被安排在不同的科研项目中工作。

在旁人看来,他们的婚姻堪称“强强联合”——既是生活中的伴侣,也是事业上势均力敌的同行。外人眼中光鲜亮丽的背后,却无人知晓她正经历怎样的煎熬。

究竟是什么,最终击垮了她的心理防线,让她选择以这样的方式告别世界?而作为她最亲密的伴侣与同事,身为副院长的丈夫,又是否真正察觉了她正在经历的挣扎?

东思嘉在读本科时,赵良就已经是她的导师。以他的年龄和阅历,对东思嘉的性格与特点应当非常了解。

他最终选择主动追求她,想必不只看中她优秀的个人品质,也可能与她光鲜的学术身份与社会认可密切相关。

据南大学生透露,东思嘉的丈夫正是比她年长14岁的副院长赵良。2022年东思嘉入职南大地球科学院时,赵良也在该院任副院长。

引人注意的是,2023年赵良调往能源与资源学院继续担任副院长,东思嘉也在同一时间被调至同一单位。

东思嘉是一名90后,家乡在江苏徐州。她本科考入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在校期间表现十分亮眼,屡获大奖。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她曾荣获每年全国仅有五个名额的“李四光优秀学生奖”,不但是获奖者之一,更是以第一名的成绩脱颖而出,其学术实力早在学生时期就已达到顶尖水平。

在她大三那年,东思嘉成功研发出“深海原位反应装置”,这项成果不仅在国内学界名列前茅,更被收录进美国权威教材——足以见得她在科研上的卓越天赋与扎实能力。

之后,她前往美国南加州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又在加州理工学院完成博士后研究。尽管完全有机会留在美国继续发展,她却毅然选择回到祖国、重返母校南京大学,受聘成为博士生导师——一路走来,不只靠的是才华,更是一份真诚的报国之心。

目前,两人究竟是从国外求学时就在一起,还是回国进入南大后才逐渐走近,外界仍然没有确切的说法。

这一点非常关键——它不仅可能牵扯到东思嘉当初毅然回国的真实原因,如果继续深入追溯,甚至有可能为我们理解她最终的选择,提供重要的线索。

据她生前好友透露,东思嘉性格单纯直率,从小到大一心扑在学业和科研上,在认识赵良之前,几乎没什么感情经历,是一个非常纯粹、专注的人。

至于她最终选择轻生的原因是否与感情变故有关,目前仍没有确切的说法。但可以肯定的是,她在南京大学工作的这两年,一直勤恳踏实、全心投入教学与科研,从未懈怠。

可惜天不遂人愿,她还没等到应有的回报与收获,生命就戛然而止。

此前曾与她合作撰写论文《通过加速船载石灰石的风化进行二氧化碳封存的可能性》(东思嘉为第一作者)的研究团队成员,也专门发文悼念,怀念她在学术上的严谨与贡献。

斯人已逝。对她的亲人而言,此刻最大的愿望,或许是让她安静地离去,不再受人世纷扰与喧嚣的打扰。

但对许多关心此事的公众而言,一个如此鲜活而有价值的生命不应就这样不明不白地骤然消逝。真相,对他们来说依然至关重要。

希望有关方面能尽早作出回应,不要让舆论继续朝不可控的方向发酵。目前,各种猜测已不仅限于感情纠纷,甚至出现了许多极为离谱的推断,这些失实信息无疑是对逝者和家属的二次伤害。

而此前东思嘉生前单位向公众发出的“降低关注”建议,在实际传播中,反而像一剂催化剂,激起了更多人追问真相的意愿,并未真正起到平息舆论的作用。事实上,越是回避和沉默,越容易引发公众的疑虑与联想。

您觉得呢?坦诚、及时地回应关键疑问,或许才是对逝者最好的尊重,也是对舆论负责任的引导。

来源:湖北电视台-教育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