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靠父母,靠朋友,靠上帝,靠皇恩,靠什么都行,就是别靠自己。"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天道》中,丁元英一针见血地点破:
"靠父母,靠朋友,靠上帝,靠皇恩,靠什么都行,就是别靠自己。"
这句话,戳破了多少"老实人"的伪装。
他们不是真老实,而是把"无能"包装成"本分"。
老话常说:"憨厚老实是个宝,太过老实变成草。"
初识时觉得他们简单纯粹,久处后才惊觉:
这种看似无害的"老实",实则是人际关系中最磨人的钝刀。
愚钝难破
想法一根筋,听不进劝言
庄子说:"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冰"。
和井底之蛙说大海,和夏天虫子谈冰雪,注定徒劳无功。
明代冯梦龙《古今谭概》记载过一桩轶事:
书生李某屡试不第,友人劝其改行经商。
李某愤然:"士农工商,商为末流!"
后遇灾年,乡邻赠其粮种劝其耕作,竟遭拒绝:
"君子远庖厨,岂能亲身务农?"
最终饿死家中,临终仍在抱怨世道不公。
这让我想起某单位的老技术员周工。
三十年来只用手绘图纸,拒绝学习CAD制图。
年轻人劝他:"电脑制图效率高十倍。"
他却总说:"手绘图才有灵魂。"
去年单位全面数字化,这位"老师傅"成了首批裁员对象。
心理学有个"认知闭合"概念:当人陷入思维定式,会本能排斥新信息。
就像我认识的一位长辈,宁可每天转三趟公交耗时两小时,也不愿学网约车:
"手机叫车?那是年轻人瞎折腾!"
《平凡的世界》说得好:"固执的人,就像戴着枷锁跳舞。"
他们把自己的认知当作真理的边界,用"老实"包装顽固,用"本分"掩饰懒惰。
与这样的人共事,仿佛推着石头上山——你费尽心力,他岿然不动。
情商欠缺
不懂体谅,相处起来让人难受
俗话说:"舌为利害本,口是祸福门"。
言语关系利害,说话决定祸福。
清人《一笑散》记载:钱员外晚年得子,宴请宾客。
席间友人夸婴儿"眉清目秀"。
厨子阿福却嘟囔:"新生儿都像红皮猴子。"
满座愕然间,他又补刀:"看我作甚?本来就像嘛!"
这种"老实人"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探望病人说:"你这脸色比死人还难看"。
同事升职宴上,偏有人说"这位置以前没人坐得久"。
邻居买新车,立刻吐槽"这品牌最爱出故障"。
读者小王分享过切肤之痛:
母亲手术那天,姑父来医院张口就是:
"这病死亡率挺高啊!隔壁老陈就是这么走的。"
气得他当场把姑父"请"出病房。
事后姑父还委屈:"我就是实话实说..."
心理学家武志红点破关键:"许多'心直口快',本质是共情能力缺失。"
他们像自带破壁机的谈话杀手,总能精准粉碎别人的好心情。
与这类人相处,就像怀抱刺猬——不被扎伤的唯一方式,就是保持距离。
依赖成瘾
自己没主见,大小事都等别人安排
老话讲:"藤蔓绕树终自缚,雏鹰离巢始高飞"。
过度依赖他人者,终将失去自立的能力。
《儒林外史》范进中举的故事另有深意:
范进考前连赶考盘缠都要向屠夫岳父借,中举后竟连官服怎么穿都要问管家。
看似荒唐,却是依赖型人格的真实写照.
他们把自己的生命力嫁接在别人身上。
这种"依赖型人格"在现代社会更为常见:
亲戚常喊"来帮我看看手机",其实只是音量键被锁。
同事总问"这个文件怎么排版",其实桌上有操作手册。
最典型的是邻居家儿子。35岁还和父母同住,每天流程如下:
母亲喊起床、妻子挤牙膏、父亲热车子。
有次电梯故障,他竟打电话问:"爬楼梯先迈左腿还是右腿?"
作家毕淑敏的警示振聋发聩:"命运从不负责捧喂,只嘉奖自渡之人。"
依赖成瘾者像精神上的藤蔓,看似柔软无害,实则会绞杀所依附的大树。
与这类人同行,你会从搭档沦为人形拐杖。
▽
《周易》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真正的老实,不是懦弱无能,而是厚道中带着锋芒;
不是愚钝固执,而是谦逊中保有主见。
丁元英的智慧在于看透:与其抱怨"老实人"的种种不是,不如自己活成一道光。
成年人的交往,重在价值互换,贵在彼此成就。#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来源:朔州日报健康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