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了解的印度网红甲亢姐:人生经历堪比爽文照进现实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1 07:28 1

摘要:为了报道印度总理莫迪出席上合组织峰会的新闻,近几天有很多印度记者和主持人都来到了天津。

为了报道印度总理莫迪出席上合组织峰会的新闻,近几天有很多印度记者和主持人都来到了天津。

而在他们当中,有一位我国大众熟悉的人,她就是被网友称之为甲亢姐的帕尔基·夏尔玛(Palki Sharma)。

不得不说,在印度普遍重男轻女的社会里,甲亢姐绝对称得上一位成功的女性。

作为印度知名的新闻主持人,她不仅在国内家喻户晓,在国外也拥有大量粉丝。

由于其独特的主持风格和时常发表的争议性言论经常在网络中引起两极化评论,从而让甲亢姐成为网络中的一个红人。

特别是她主持的节目中,完全不按现实情况的吹捧祖国,导致有网友戏称,哪怕是外星人降临地球都别想打得过印度人。

因此甲亢姐这次行程倍受国人关注,但其实这是她生平第一次来中国。

从甲亢姐以往的言论来看,网友都知她涉及东大的言论都很片面,有时甚至是处处贬低东大,借以抬高印度。

比方说甲亢姐和嘉宾讨论中印差距时,总喜欢说些“印度必胜”的豪言壮语,让我们网友看得哈哈大笑。

对此,有网友解释甲亢姐爱说东大坏话的原因是曾经谈过一位上海男友,结果却被对方甩了。

这让她“恨屋及乌”,因此在公共场合总喜欢采取反华的立场。

可这只是一个网络谣言,现实是根本没有这回事。

而且,甲亢姐早就结婚了,不过关于她的家族情况,国内的网友多不太了解。

抛开甲亢姐那些博眼球的言论,翻看她的平生经历,大家会发现她是个很励志的人,甚至有种网络爽文照进现实的感觉。

只不过,它不是我们通常看到的那种大女主为争夺男主斗天斗地斗小三的夸张戏码,而是一个对社会发展有着敏锐观察力,努力把握住机会的聪明人。

和网络中流传甲亢姐生活在一个较为贫穷,家里有众多兄弟姐妹背景不同的是,她实际上出生在拉贾斯坦邦的一个婆罗门家庭里。

她父亲是个有点名气的板球运动员,母亲经营着一家美容院。

1982年5月29日出生的甲亢姐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从小就比普通家庭更能享受到文化和教育带来的红利。

通常在印度,她这种家境还算优越的孩子,应该是按部就班读书上大学,毕业了在有名气的大公司上班,成为一名白领人士。

而后就是找个至少是有着同样家境的好男人结婚,舒舒服服地过一生。

可甲亢姐却有着不同想法,她选择走一条不同寻常的路。

有人说甲亢姐读书时成绩很好,后来考入印度知名大学攻读新闻学专业。

而后大学期间积极参与各种新闻实践活动,从而为日后的媒体生涯积累了丰富经验。

其实这也是个不可靠消息,现实是甲亢姐中学毕业以后就没有再上学了。

一般人拿个中学文凭走入社会后很难找到体面工作,搞不好一辈子都在生产流水线上拧螺丝。

但甲亢姐显然不会有这种想法,年纪轻轻的她早就规划好了未来的路。

甲亢姐直接去了印度的地方电视台应聘,这是很需要勇气的事。

可她成功了,如愿以偿当上新闻记者,具体工作是现场采访和后期排版。

是金子到哪里都能发光,甲亢姐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很快崭露头角,没过多久就当上了主持。

不过有意思的是,那时候的甲亢姐主持风格很温和,全然不像现在这样目光犀利、言辞激烈。

新的转折点出现在2005年,当时的印度首富穆克什·安巴尼想插足新闻业,就和美国的CNN联合成立了一个新闻集团,它就是后来印度知名的Network18。

甲亢姐目光敏锐地看出它能够让自己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于是辞掉原先的铁饭碗,转投了Network18。

刚开始,她干的也是老本行,负责新闻采访和编辑之类的工作。

在此期间,甲亢姐有机会接触大量的国际政要和同行,逐渐摸清楚了西方传媒的那套叙事方式。

于是,她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采访时逐渐改变原有的风格。

也就是那时候,工作优秀的甲亢姐获得了不少荣誉,因此在国内越来越有名气。

某天,一家大学主动找上了她。

这所大学的负责人说,美女你看自己还是个中学文凭,这和你的身份不对称啊,要不这样吧,你到我们学校读几年,我到时给你颁个新闻学硕士学历。

甲亢姐一听还有这种好事,当然是求之不得。

而现实的情况是,学校也指望借她的名气吸引更多的资源。

因此我们查阅甲亢姐的学历,会发现她不像我国大学生那样有着专科和本科的学历,而是直接拥有ICG传播与新闻学硕士学位。

这在我国可能是件让人不可思议的事,但在印度可能算不了什么。

所以说人红就是好,资本都要围着你来转。

真正让甲亢姐火出圈的时间是2022年,她在Network18”旗下Firstpost(第一视觉)创立了一个叫做Vantage的栏目,自己当上了主持。

前面说过,甲亢姐因为比国内同行接触了更多西方新闻学的那套模式,于是她决定活学活用。

而后,甲亢姐在栏目里吸收西方新闻报道的叙事逻辑中的“精华”,将其转化为印度模式来评论时事。

具体做法就是大力赞扬祖国取得的成就,夸奖祖国是世界上最有潜力的国家,同时附带贬低其他国家。

无论是新闻报道还是谈论时事,甲亢姐主打一个宗旨:那就是印度即将成为世界第一,世界各国未来的发展都离不开印度。

而且她在肆意宣传印度的同时也做到一视同仁的境界,在评论其他国家时不仅嘲讽我们东大,就连西方各国也是她经常嘲讽的对象。

由于她在节目中频繁拍桌子、翻白眼、提高嗓门,因此被网友戏称为“甲亢姐”,反而本名逐渐被网友淡忘。

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甲亢姐主播风格,虽然会引来众多网友的批评,但在印度国内却大受欢迎。

很多印度民众都喜欢看甲亢姐主持的新闻节目,连带着Vantage收视率的数据一路攀升,芝麻开花节节高。

说实话,这种带有强烈民族主义风格的新闻节目,在世界上大多国家都会受到本国民众的欢迎,甲亢姐也当仁不让的成为印度知名主持人。

现如今,成为全球网红的甲亢姐,已经不再是满足于做自己的本职工作了。

前几年她成立了自己的服装品牌Reyva,主打印度民族服装,也就是印度女子常穿的一种叫纱丽服的民族服装。

得益于自己的知名度,甲亢姐创立的服装品牌在印度的销路还不错,年销售量达到一千万美元以上。

我再说说一个大家可能感兴趣的话题,甲亢姐的老公同样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人士。

他是印度的IT精英,经营着一家专门给新闻机构提供软件服务的公司,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

甲亢姐比他老公更优秀,根据2024年印度媒体排出的印度名人财富榜,她是目前女性主持人当中收入最高的一位。

所以说,甲亢姐目前在印度是妥妥的人生赢家。

但令国内网友惊诧的是,这一次她来天津反而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感觉。

以前,甲亢姐对东大有鲜明的偏激色彩,言论中充斥着对东大的偏见与误解。

可如今来到中国以后,她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在报道我国的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时,她说“它们似乎直接来自未来,如此先进的技术充斥着这个庞大的聚会,这是要告诉西方,他们可以欺负南半球但不会成功。”

同时还说“今年的上合组织峰会对印度至关重要”,为此她在节目中疾呼:“我们总盯着西方,却忽略了东方的机会! 中印28亿人口的市场若联手,贸易平衡完全可期! ”

这种略显中肯的评论,不仅让我国网友很惊讶,还让印度民众破了防。

甲亢姐这种大变脸的态度,让许多网友纷纷直呼不习惯,甚至有人笑称以前暴躁的甲亢姐怎么来中国以后成了温柔的甲亢妹?

也有网友感慨:“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的科技应用太绝了,中国在科技领域的进步太迅猛了,这不仅让我们国人自豪,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能为全球发展带来的活力。”

真的是甲亢姐首次来中国,初次体验到我们先进的科技后开始说东大的好话了吗?

如果你抱有这种想法,那只能说你从未了解过甲亢姐。

从她以往主持的节目内容来看,你能发现甲亢姐一直在紧跟时事,但凡是世界上有点热度的新闻基本都报道过。

也就是说,听上去总爱发表偏激言论的甲亢姐其实很了解世界的动向,她比印度民众更了解中国的现状。

之所以在节目中时常嘲讽东大,吹嘘印度,并非因为她是个民族主义者,实则为了给自己树立一种讨好本国民众的人设。

只有这样,甲亢姐才能在国内众多主持人中脱颖而出,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虽然她和印度很多精英一样,对东大的崛起充满了忧虑,但也希望印度能在中美,甚至是欧洲与俄罗斯之间左右逢源,从而让本国有快速发展的机会。

但问题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欧美抬高印度的目的是希望用它来充当反华的桥头堡,以遏制东大的发展。

可是印度要发展,却也不甘心充当欧美的棋子。

因此印度和欧美的关系看起来不错,背地里是各有各的心思。

重新上台的特朗普对印度的小算盘看得很清楚,宣称美国优先的他自然是不能坐视不理。

先是今年G7峰会特朗普就曾放言不邀请印度,虽然后来又让印度成为受邀成员,但此举已让印度有了不满情绪。

到了7月底,美国政府又宣布对从印度进口的商品征收25%的关税。

这让印度的有识之士意识到,全面拥抱西方是种不是很靠谱的政策。

所以,印度要重新和亚洲各国建立一种良好关系,以应对美国的霸权。

这一次上合组织峰会,无疑是印度重塑国际形象的好机会。

了解当下的政治现状,我们就容易理解甲亢姐的某些转变。

一个中学毕业就敢闯社会,投身自己喜爱行业的甲亢姐,并不是有些人想当然认为的那种满嘴跑火车,毫无主见的人。

她所有报道都围绕本国的利益来谈,博眼球的言论只是她事业成功的表面现象。

实际上,在新闻业摸爬滚打十数年的甲亢姐看问题的眼光并不短视,要不然也不会取得今天的成绩。

她在天津发表的“亲中”言论,也是符合当下印度的整体利益与未来发展。

我相信甲亢姐回国后在思想上会有所改变,将来报道中国的新闻少了一些咄咄逼人的姿态。

但要想看到她有彻底改变,那也是不符合现实的事情。

毕竟打造多年的人设是甲亢姐在新闻业混得风生水起的标志,怎么能说丢就能丢掉了?

来源:战千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