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珠江潮涌,南海波涛,广东正以9700多亿元的农林牧渔总产值和科技创新的硬核实力,在岭南沃野上描绘着一幅农业现代化的壮美画卷。
珠江潮涌,南海波涛,广东正以9700多亿元的农林牧渔总产值和科技创新的硬核实力,在岭南沃野上描绘着一幅农业现代化的壮美画卷。
2024年,广东省农林牧渔总产值达9701.21亿元,位居全国前列,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1.63万亿元,拥有农业龙头企业5507家。
但在规模优势背后,广东现代农业仍存在特色产业规模不大、生物种业实力不强、农机推广应用面小、农业品牌经营主体分散等问题。
广东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和经济大省,其农产品供给影响着全国14亿人的“菜篮子”。岭南特色农业已成为广东的“金字招牌”,水果、蔬菜、肉类、水产品等多种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
全省收集保存农业种质资源36.8万份,保存种类和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建成农作物、畜禽、水产、微生物四大省级农业种质资源库。
在科技赋能农业方面,广东取得了显著进展。2024年,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1.3%;深圳大疆和广州极飞两家企业的农业无人机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约96%。
华南农业大学突破无人化智慧农场关键技术,在全国15个省市建设30多个无人化智慧农场。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指出,广东在发展智慧农业中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距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他建议广东加大智慧农业关键技术创新研发,包括数字化感知、智能化决策、精准化作业和智慧化管理。
罗锡文还强调,广东需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宜机化改造,建成适应现代农业规模化生产的地平整、土肥沃、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主任张偲提出要打造“广东海鲜”品牌,做强海洋牧场,重视精深加工和市场建设。
他建议推动“多规合一”,在国土空间规划中优先保障海洋牧场建设用海需求,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一张图”以明确空间布局与安全红线。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研究员刘耀光强调,生物育种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支撑。
他建议构建“种质资源保护—基因编辑—品种培育”全链条攻关路径,加快突破性品种选育与产业化应用,筑牢国家粮食安全的种源防线。
广东在智慧农业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全省已建设8个智慧农场示范点,并推广到全国各地建设示范点32个,引领全国智慧农业发展。
华南农业大学突破了无人农场的一批关键技术,实现了耕、种、管、收全程无人化作业。
在广州黄埔极飞超级农场,装载了“AI大脑”的农业无人机在飞播作业,播种效率是传统人工的50倍。
这款无人机能在工作人员输入指令后自主规划路线,自动识别田埂、沟渠、电线杆等复杂地形特征并进行障碍物标注。
广东集聚全国30%以上的无人机企业,覆盖整机、零部件研发、生产、销售及应用服务全部环节,无人机全产业链全球领先。
大疆农业和极飞科技的农业无人机产品备受农户欢迎,已经在植保、监测、播种、施肥、吊运等多种场景得到广泛应用。
种子被喻为农业“芯片”,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广东在“粤强种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育成超级稻品种36个,占全国28%。
育成畜禽新品种40个,约占全国15%,培育水产新品种43个,约占全国水产新品种总数的14%。
10家(次)畜禽企业、12家(次)水产企业入选国家种业企业阵型,居全国首位。其中,海大集团2024年水产种苗销量稳居全球第一。
当前全球种业竞争日趋激烈,生物育种已进入“BT+IT+AI”深度融合的4.0时代。刘耀光院士建议实施全链条攻关,突破“卡脖子”技术。
建设高能级平台,强化协同创新;深化科企融合,加速成果转化。
广东在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方面开局良好,“蓝色粮仓”初见成效。截至2024年底,广东累计建成重力式深水网箱6073个,桁架类网箱13个。
累计建设5个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总投资超70亿元。2024年海水养殖产量达376.83万吨,同比增长5.47%、增速创2011年以来新高。
在珠海市桂山蜘洲岛海域的“格盛1号”智慧型桁架式深远海养殖平台,配备了全回转伸缩臂吊机、海水淡化系统、污水处理系统、低温冷藏库、无人机起降平台等先进设备。
广东已下水全国首台具备升降功能的桁架类网箱“联塑L001”号,经受住17级“摩羯”台风考验;还下水了全国最大的风渔融合养殖平台“伏羲一号”。
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丹建议建立水产品储备库,规划建设5万—10万吨冷链物流鱼库,参考粮食储备给予鱼虾储备补贴,打造粤海粮仓、中国鱼库,保障粮食安全。
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黎少松建议,针对重点育种企业,在资金、项目、人才等方面给予长周期、精准化扶持政策。
生物育种是未来种业竞争的主赛道、主战场,他建议制定相关政策,进一步加快生物育种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进程。
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钱姝婷认为,破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难题,关键在构建“创新—共享—交易”体系。
她建议以行业龙头为纽带,组建智能农机专利共享池,将重大攻关项目专利有偿授权给中小企业,降低创新门槛。
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省乡村振兴局局长刘棕会表示,将扎实做好“土特产”文章,建设乡村产业发展平台,培强产业发展主体。
从实施农业种质资源精准鉴定、开展重大品种育种联合攻关、种业企业扶优扶强等5个方面确保种业振兴。
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吴世文提出,要加力研发生物育种底盘技术和储备育种关键基因数据,加紧优化以产业和市场为导向的育种目标体系。
加速推动育种工作向“育种4.0”阶段转变,推动种业从“经验育种”向“科学育种”转变。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陈磊表示,要综合运用产业园区、首台(套)、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基金、技术改造等政策,协同推进农机装备研发制造和应用。
重点围绕丘陵山区小型农机、基础零部件、智能制造等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研究[^4。
广东正以创新之笔,在岭南沃野绘就农业现代化的壮美画卷。
广州极飞科技公共事务负责人钱姝婷的体会是,农业是一件“非常长期主义的事情”。
在这场科技与农业的深度融合中,政府、企业、学校多方联动,共同描绘出一幅智慧农业的“施工图”。
未来5年,广东计划建设500个智慧农业和500个数字乡村应用场景,这场从田间地头到深蓝海洋的科技革命,正在重塑岭南农业的未来。
华南农业大学校长薛红卫表示,岭南特色是广东现代农业的“根与魂”。广东应结合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开展岭南特色农作物、畜禽、水产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与利用,培育更多适应岭南气候和市场需求的优良品种,重点发展具有岭南特色的水果、蔬菜、茶叶、花卉、南药、水产等优势产业。薛红卫介绍,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的广东省畜禽种质资源库作为农业农村部首批建成的九大区域性基因库之一,承担华南地区畜禽遗传资源保存、鉴定及开发利用核心职能,现已保存12.8万份,完整覆盖广东省20个地方畜禽品种,并辐射海南、广西等地区。
【1】南方日报|为岭南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共谋良策 这场会亮点频出_广东省_建设_创新
[2]如何绘就岭南农业新图景?院士专家、人大代表、科技机构代表、企业代表来支招_南方网
来源:苏沃生态农业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