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人工少女》:十二个房间串联起星尘往事,寻觅那些不被理解的人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01 09:42 1

摘要:在瘟疫摧毁的末世废墟中,马来西亚作家龚万辉的长篇小说《人工少女》(浙江文艺出版社,2025)以十二扇记忆之门为钥匙,开启了一场穿梭于时间褶皱的救赎之旅。这部首度将南洋叙事推向“世界文学”维度的作品,通过父亲与人工女儿莉莉卡的逃亡叙事,在雨林接管的城市废墟间,构

在瘟疫摧毁的末世废墟中,马来西亚作家龚万辉的长篇小说《人工少女》(浙江文艺出版社,2025)以十二扇记忆之门为钥匙,开启了一场穿梭于时间褶皱的救赎之旅。这部首度将南洋叙事推向“世界文学”维度的作品,通过父亲与人工女儿莉莉卡的逃亡叙事,在雨林接管的城市废墟间,构建起一座关于生育、暴力与沟通失效的隐喻迷宫。

●具备了“世界文学”的素质

被誉为马来西亚华语文坛“四十岁以下的写作者中最受期待的之一”的龚万辉,著有小说集《卵生年代》《隔壁的房间》,散文集《清晨校车》,图文集《如光如影》《比寂寞更轻》,曾获马来西亚花踪文学奖、海鸥文学奖、马来西亚优秀青年作家奖等。年届不惑的他在2022年交出了首部长篇小说《人工少女》,并入选2022《亚洲周刊》世界华人十大小说,并获代表马华文坛最高荣誉的花踪文学奖马华文学大奖。

与前辈作家李永平、张贵兴等人的作品不同,尽管《人工少女》不乏马华文学的常见元素,但其笔墨并不在“蕉风椰雨”的南洋地域风情上流连。它植根于另一种“雨林”——由钢筋水泥铸造的城市森林,以王家卫电影般缱绻的语言和寓言式结构,讲述其中发生的种种无力沟通、怕被(或已被)伤害的人的故事,深刻揭示出主动或被动的“隔离”,乃是现代生活的常态——黎紫书评价其为“一个深度‘i人’的忧伤”。

在这个意义上,《人工少女》超越一般的“南洋文学”,而具备了“世界文学”的素质。在全世界经历了特殊时期的封闭之后,《人工少女》以一种内在的方式,探讨重建沟通的可能性。

●魔幻现实主义的叙事风格

《人工少女》最显著的文学特色之一是其魔幻现实主义的叙事风格。小说以近未来的世界为背景,构建了一个因瘟疫而毁灭的末日景象,这种设定本身就带有强烈的科幻色彩。然而,龚万辉并未止步于传统的科幻叙事,而是将魔幻元素巧妙地融入其中,使得整个故事充满了超现实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小说中,父亲带着人工女儿莉莉卡的旅程,不仅是物理上的移动,更是心灵上的探索。他们通过“记忆之门”穿梭回过去,经历了一个个片段化的往事,这些往事如同梦境般虚幻而真实。一个衰老、无助的父亲,在女儿手中像蜡烛一样溶解在浴缸里(这是濒临死亡的隐喻);一个痴迷角色扮演、不被家人理解的少年,在封闭的房间中日复一复用缝纫机织出一只“茧”裹住自己,并从中逃逸;地道里游击队员们的婴孩,在大雨倾盆的山林之中,变成了一群野猪崽子……龚万辉施展他的时空变形术,将生活乃至历史中潜藏的暴力,以极为写意的方式表现出来,并提供了一种新的认知伤害的路径。例如,在“第一个房间:黑色的房间”中,叙述者回忆起自己在妇产科诊所的经历,他描述道:“我坐在诊所的长椅上,不断抬头看墙上跳闪的数字。诊所里播放着轻音乐,但似乎因为都经历了太长的等待,所有人都沉陷在一样木然、失焦的表情里。”这种描写不仅营造出了一种压抑而孤独的氛围,更暗示了人物内心的迷茫和无助。

龚万辉在小说中大量运用了象征和隐喻,将现实与魔幻交织在一起。例如,人工女儿莉莉卡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隐喻,她象征着人类对生命的渴望、对完美家庭的追求,以及科技对人性的挑战。而父亲的旅程则象征着人类在面对灾难时的无助与挣扎,以及对过去的反思和对未来的迷茫。

●深刻的主题探讨

《人工少女》不仅仅是一部魔幻小说,它还深刻地探讨了人性、家庭、记忆与救赎等主题。小说通过多个角色的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样性。其中,父亲的形象尤为突出。他是一个疲惫而无奈的角色,面对末日的绝望,他试图通过带着人工女儿莉莉卡的旅程来寻找心灵的慰藉。然而,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在“序章:一趟旅程”中,叙述者回忆起父亲的沉默与孤独:“父亲一贯静默不语。”这种沉默不仅是父亲性格的体现,更是他对现实无力感的表达。

家庭关系也是小说中重要的主题之一。父亲与人工女儿莉莉卡之间的关系,以及叙述者与妻子惠子之间的关系,都充满了复杂的情感。在“第一个房间:黑色的房间”中,叙述者回忆起与惠子的婚姻生活,他们因为无法生育而陷入困境:“我们开始严格依循着红笔打圈的日期做爱。但只有我忧伤地知道,新婚初始的那种即兴和激情都已经不复存在了。”这段描写不仅展现了夫妻之间的无奈与痛苦,也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们在生育问题上的困境和焦虑。

记忆是小说中另一个重要的主题。在小说中,记忆被描绘成一种容器,它承载着人物的过去和情感。父亲通过“记忆之门”穿梭回过去,试图寻找那些被遗忘的记忆,以此来救赎自己的心灵。这种对记忆的探索和挖掘,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思考。正如叙述者所说:“有时记忆就是最大的容器,只要把自己装进不同的容器里面,也许慢慢就会有了不同的形状。”

●丰富的文化内涵

《人工少女》不仅在叙事和主题上具有深刻的内涵,它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元素。小说以马来西亚为背景,融入了大量东南亚的文化符号和历史背景。例如,小说中提到的“马共突击队员”“橡胶林和油棕园”等元素,都反映了马来西亚的历史和社会现实。这些文化元素不仅为小说增添了地域色彩,也使得作品具有了更深刻的文化内涵。

此外,小说中还融入了许多现代文化的元素,如“宝可梦”“电子鸡”等。这些元素不仅为小说增添了趣味性,也反映了现代社会中科技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在“序章:一趟旅程”中,叙述者“我”回忆起自己小时候玩电子鸡的经历:“我从枕头底下摸出我的电子鸡,那其实只是一个蛋圆形的塑胶电子玩具,小小的黑白荧幕里,有一只像素粗糙的小鸡伏着睡觉。我必须等它醒来,然后再喂它一点吃的。”这种描写不仅展现了童年的纯真与美好,也暗示了科技对人类情感的替代和影响。

●独特的叙事结构

《人工少女》采用了独特的叙事结构,通过“十二个房间”的形式,将故事分割成多个片段化的章节。每个房间都代表了一个独立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又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世界观。这种叙事结构不仅使得故事更加丰富和多元,也使得读者能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发现新的细节和线索。

在小说中,每个房间都代表了一个特定的主题或情感。例如,“第一个房间:黑色的房间”主要探讨了生育与家庭的主题;而“第二个房间:换取的孩子”则聚焦于人性的矛盾与挣扎。这种结构使得读者能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深入思考,同时也为小说增添了更多的层次感和深度。

小说的结尾,一只从动物园里逃逸而出的马来虎,在月色中纵身入海,游向对岸。《少年Pi的奇幻漂流》说“有老虎的故事,是一个比较好的故事”。《人工少女》的确是一个“好故事”,它耐心地将多线索、群像的故事密密缝起,将残忍的“真相”告白天下。惟其执着,方显其底色充满勇气。

总之,《人工少女》作为一部具有深刻内涵和独特风格的长篇小说,龚万辉通过魔幻现实主义的叙事手法,深刻地探讨了人性、家庭、记忆与救赎等主题。小说不仅在叙事和主题上具有深刻的内涵,它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元素和独特的叙事结构。这部作品不仅是龚万辉个人创作生涯的重要里程碑,更是马来西亚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值得一提的是,本书还收录了龚万辉绘制的24幅插画。

在当今这个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时代,《人工少女》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它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样性,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与救赎的可能性。正如小说中所说:“我知道,只要在一切开始陷落之前按下暂停键,都可以再重来一次。”这句话不仅表达了小说的核心主题,也为我们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提供了一种思考和启示。(读者报全媒体记者 何建)

来源:第一读者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