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研经费眼看要到期,钱没花完急得团团转?不少老师遇到过这种情况,既怕突击花钱不合规,又怕项目结题时被审计查出问题。其实只要选对支出方向,既能花得合规,又能真正帮到科研,这四类方向可以重点考虑。
科研经费眼看要到期,钱没花完急得团团转?不少老师遇到过这种情况,既怕突击花钱不合规,又怕项目结题时被审计查出问题。其实只要选对支出方向,既能花得合规,又能真正帮到科研,这四类方向可以重点考虑。
实验室常用的耗材是最稳妥的选择。比如化学试剂、实验样品、打印纸、U 盘这些消耗品,只要在课题预算范围内,采购流程简单,报销也不容易出问题。某高校的课题组在经费到期前,集中采购了一批常用的色谱柱和标准品,不仅没超支,还避免了后续实验中断的麻烦。
小型设备也可以考虑,但别贪大。像便携式检测仪、数据采集器这类单价不高(通常低于 5 万元)、能直接用于课题研究的设备,采购周期短,还能长期为科研服务。需要注意的是,采购前要查清楚课题预算里 “设备费” 的额度,别超范围花钱。另外,别买和研究无关的物品,比如给办公室换打印机、买空调,这类支出很容易被审计驳回。
参加学术会议是花经费的好途径,还能顺便拓展人脉。可以优先选本地或周边城市的会议,能节省差旅费,报销流程也简单。如果时间来不及线下参会,很多学术会议有线上参会选项,注册费、在线直播权限费用都能从科研经费里出。某团队在经费到期前,给 5 名成员报名了线上国际研讨会,既花了钱,又获取了行业最新动态。
文献资料购买也很实用。比如订阅专业数据库的年度权限、购买研究必需的外文专著,甚至是课题相关的行业报告,这些支出既合规又能直接服务于科研。有些老师还会打印装订课题相关的文献集,这笔费用虽然不多,但积少成多,也能消化一部分经费。
如果课题有研究生参与,可以按规定发放助研津贴。很多老师容易忽略这笔支出,其实只要按学校规定的标准(通常每月不超过 2000 元)、造表签字,就能合规发放。某课题组在结题前,给 3 名参与实验的研究生补了 2 个月津贴,既激励了学生,又合理花掉了经费。
临时用工费用也能考虑。比如课题需要整理大量数据、录入信息,可以聘请临时人员帮忙,按工时支付报酬。这部分支出要记得签订简易用工协议,保留考勤记录,报销时附上身份证复印件,避免被认定为 “无依据支出”。
论文发表的版面费、查重费是刚需。如果课题有完成的论文还没发表,刚好可以用剩余经费支付这些费用。有些核心期刊的加急发表费虽然不便宜,但能保证论文在课题结题前见刊,既花了钱,又能充实结题成果,一举两得。
专利申请和维护费也值得投入。发明专利的实质审查费、年费,实用新型专利的登记费,这些费用看似零散,但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某团队用剩余经费给 3 项专利续了 5 年年费,避免了因欠费导致专利失效,为后续成果转化留了后路。
需要提醒的是,突击花钱千万别碰这两条红线:一是别虚开发票,比如买了 1000 元的耗材却开 5000 元的票,审计时很容易被查出;二是别把经费转成 “福利”,比如给团队发购物卡、聚餐报销,这类支出属于违规使用,后果很严重。
其实只要提前规划,经费花不完的问题完全可以避免。平时多留意预算执行进度,到期前 3 个月就开始梳理剩余额度,按这四类方向稳步支出,既能通过审计,又能让每一分钱都用在科研上,何乐而不为?
来源:袁了了的论文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