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抗战胜利日是9月3日,而不是8月15日,投降日之争,意义重大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1 10:06 4

摘要:一直以来,大家都有一个疑惑:日本是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的,但为何我们的纪念抗战胜利纪念日却定在9月3日呢?

一直以来,大家都有一个疑惑:日本是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的,但为何我们的纪念抗战胜利纪念日却定在9月3日呢?

抗战胜利宣传

针对这个疑惑,最近头条也有不少作者写了,我也看了许多,大家各有各的看法,但我觉得有个点大家都没有涉及,即战争投降日话语权的重要性。

首先大家要记得一个概念,即战争投降日的选择是一个非常严肃且严谨的事情。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战争投降日的选择是关乎历史事件的最终定义,是注定要被史书大幅记载的重大事件,是对历史贡献的盖棺定论,更是要传承千年的重要历史记!

举个例子,很多人不一定了解抗战时期的所有战役的过程,也不一定清楚某一次战争的影响,但是大家乃至全世界都会记住,9月3日,是我们获得抗战胜利的日子,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终胜利的日子,这就是投降日的历史重要性。

日本战败投降油画:《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陈坚绘

而在日本投降之前,苏联和英美就因德国的投降产生了分歧!

一般来说,战败国只要签署一次投降书即可,但在欧洲战场上,战败国德国却前后签署了两次投降书。

为什么这么离谱呢?其实就是我说的投降日之争。

1945年4月30日,大势已去的希特勒在总理府的地下室开枪自杀,当晚9点50分,苏联红军把军旗插上了国会大厦,取得了苏德战争的最终胜利。

欧洲战场经典照

对于斯大林而言,柏林既然是苏联打下的,那么纳粹德国就该向苏联投降,可德军呢?害怕遭到苏军的清算,得知苏军进入柏林后,疯狂向西边走,打算向英美联军投降。

毕竟德国和英美之间,没有太大的仇恨,向英美投降,至少可以得到妥善的处置,而要是向苏军投降,以德军当年在苏联境内的血腥政策,他们的结局肯定落不到好。

而一边苏军看德军不仅不投降,还一路狂奔向西,以为还想继续打,就在背后不断追击,好在德军跑的快,在苏军赶上之前,跑到英美阵地前。

然后希特勒的接班人邓尼茨在5月5日派代表跑去法国兰斯市表达了自己投降的愿望。

1945年5月7日,德方投降代表约德尔(中)

英美一听,这就是送上门的功劳岂能不要?立即同意了。

5月7日,艾森豪威尔率领盟军接受了德国的投降。

而在现场签字的时候,苏联的代表只是一个联络官少将苏斯诺帕洛夫,没有接到莫斯科的命令,也没有签字权,为规避风险,只能硬着头皮用法语签字。

约德尔(中)正在签字

消息传到了苏联,斯大林相当愤怒。

因为苏德战争中,苏联前前后后死了2700万人,柏林也是苏军血战后打进的,结果在投降仪式上,苏联毫无存在感,更令人他愤怒的是,英美又抢在苏联之前官宣胜利,各大报纸头条全是英美联军击败纳粹苏联,搞得苏联不存在一样。

一旦接受了这个既定的事实,那意味着苏联在欧洲战场上的胜利果实将会被英美窃取,日后历史上记载的是英美联军击败的纳粹德国,而在他们的宣传下,后人将无法得知事情的真相,那苏联人的血就白流了。

为维护苏联的战争成果,也避免日后出现历史虚无主义。

5月7日,斯大林公开表示,德军必须向苏联重新投降一次,否则战争将会继续。

斯大林说到做到,话音刚落,就命令苏军向布拉格90多万的德军发起了猛攻,此时的德军哪里还打得过?无奈之下,德军宣布再向苏联投降一次。

德军向苏军投降

5月8日,德军在柏林又一次向苏、美、英、法军队统帅部的代表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而苏联这次负责签字的是朱可夫元帅。

朱可夫代表苏联参与投降仪式

明明德军已经投降,可苏联为何坚持要按照自己的时间去签订投降书呢?

就是因为时间会让人们忘记真实的历史细节,在没有苏联在场的情况下德军宣布投降,那后人只会知道是英美盟军击败了纳粹德国,而忽略了苏联的贡献。

所以,苏联一定要把这个主动权掌握在手上,还得确定真正的投降日。

这次德国负责签字的是德国最高统帅部参谋长凯特尔

因为因为第一次投降书生效时间是中欧时间5月8日23:01,而莫斯科在东二区,时间已经是5月9日,因而苏联宣布,苏联的二战胜利日是5月9日,而非5月8日,并在每年的5月9日,举办红场阅兵以纪念。

而英美,则坚持按自己的时区,认定是5月8日。

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和苏联的解体,斯大林的担忧成为现实。

比如在2020年5月8日,美国白宫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段特朗普向二战纪念碑敬献花圈的视频,然后附上了一段文字:“1945年5月8日,美国和英国战胜了纳粹主义。美国精神将永远制胜。”

2020年5月8日,特朗普向二战纪念碑敬献花圈

文字中完全忽视了苏联贡献,甚至还撤掉了那张全球知名的苏联红军攻入柏林后将红旗插上国会大厦的照片,引起俄罗斯的不满。

事实上,从冷战开始,美国就极力宣传自己,抹掉二战功绩。

而在2025年5月5日,英国举行活动,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胜利80周年,5月5日,正是当年邓尼茨向英美表达投降的日子。

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前排右二)参加阅兵仪式,图源:新华社

换句话说,英国认为欧洲战场胜利是5月5日,而非5月9日。

各个纪念日的不同实际上暗藏玄机,即谁定日子,谁就是二战战胜国。

那回到开头,我们为什么不选择8月15日作为抗战胜利纪念日,而选择9月3日呢?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

在欧洲战场即将结束的时候,日本还在负隅顽抗,甚至还想利用手头上的一些兵力作为讨价还价的资本同美国实行停战谈判,甚至寄希望于苏联,希望以苏联调停的方式结束战争,妄图保留侵略的果实。

日本玉碎计划

结果4月5日,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知会日本驻苏大使佐藤尚武,宣布退出《苏日中立条约》。

苏联的突然退出让日本很意外,立马判断,这是苏联想要追求一个对自己更有利的新条约。

为了向苏联示好,日本居然派代表前往莫斯科参加了苏联的卫国战争胜利阅兵,见证了自己曾经的盟友纳粹德国的彻底失败。

而在6月7日,日本又表示,愿意将双方争议的南萨哈林岛和千岛群岛归还苏联以签订的新条约,同时还打算用两艘旧航空母舰交换苏联的数百架军用飞机,所有的示好,都是为了能让自己“体面”的结束战争。

7月26日,美国、英国和中国共同发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迅速无条件投降,但日本置之不理,还想负隅顽抗。

投下两枚原子弹

即便在8月6日,美国投下两颗原子弹之后,日本也依然心存幻想。

8月9日零时,苏军对日本关东军发起全线总攻击,给垂死挣扎的日本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最后一击。

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表了《终战诏书》,表示接受中美英三国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大部分认为,8月15日的《终战诏书》,代表日本正式认输了,投降了。

问题是,所谓的《终战诏书》通篇看下来,几百个字里,居然没有投降二字,用的词始终是“终战”,何为“终战”,就是“结束战争”的意思。

《终战诏书》

与其说这是一个投降公告,倒不如说是日本单方面宣布战争结束的一个通知,即日本不打了,战争就此结束,完全没有投降的诚意。

更离谱的是,《终战诏书》里,日本丝毫没有悔过,对自己的暴行只字未提,甚至美化自己的侵略行为,将侵华战争诡辩为“自存与东亚安定”。

甚至为了刻意抹除1931年-1945年侵华罪行,刻意提出是“交战已历四载”,意图将战争起点伪饰为1941年对美英开战。

《终战诏书》翻译

之所以选择要“终战”,是“残虐炸弹”(原子弹)和“护持国体”,只突出原子弹“残虐”,却回避日军在亚洲屠杀数千万平民的罪行,而且还拒不承认亚洲战场溃败及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

通篇下来,既无“战败”,也无“投降”,一昧的强调“终止”,可谓无耻至极。

所以《终战诏书》发布的次日,大公报就在头版发表《日本投降矣!》檄文驳斥:

“彼所谓‘护持国体’,实护持其吸血吃髓之特权;彼所谓‘残虐炸弹’,不及‘三光政策’之万一!自沈阳事变始,十四载血债如山,今乃欲以数语漂白,天下岂有此理!”

《日本投降矣!》

而在《终战诏书》发布的同一天,在中国战场上的日军不愿意承认投降的结局,依然在负隅顽抗,各地依旧爆发零星的战斗。

因而对于我们而言,战事并未结束,日本的投降声明也无任何诚意,8月15日,并不是我们战胜日本的真正纪念日。

真正的战争结束要到9月2日,也就是日本在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正式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当时接受投降的各国代表包括英美苏以及代表我国的徐永昌将军。

9月2日,在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正式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

而与签字仪式同步的,是裕仁发布了第二份诏书《降伏诏书》。

之所以发布第二份诏书,是因为《终战诏书》引起美、英、中、苏盟国的强烈不满,质疑日本政府是否真正投降,抨击其试图在国际舆论中为自己“洗白”,这才不得已再次发布《降伏诏书》,明确命令全国臣民立即停止敌对行为、交出武器,严格履行投降文件的所有条款。

1945年9月9日,冈村宁次在南京签署投降书

那又有读者问了,既然是9月2日是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为何不把这一天当做抗战胜利纪念日呢?

实际上将9月3日定为抗战纪念日,是在1951年,而且是经过毛主席的慎重考虑的。

首先呢,就是自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一些日军不肯投降,各地依旧有零星的战事,真正的战事结束,已经是9月2日之后了。

而9月2日,随着日本正式签字仪式消息传到中国,全国各地才相信,日本是真的投降了,各地百姓也自发的走上街头庆祝。

举国同庆,其实是9月3日开始的。

延安军民集会庆祝抗战胜利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毛主席认为,对重要历史时间的定义,应该以我国为主,不受西方标准的限制。

各地欢呼

所以,基于这些考虑,我国最终将9月3日定为抗战纪念日。

这个日子既符合是既定事实,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民族记忆,更告诉所有人,抗日战争的胜利,我们不是靠美苏才取得,中国14年的抗战历史贡献,不容抹去。

2015年9月3日,抗战老兵方队

为此,我们在2015年9月3日举办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向全世界再一次强化这个历史记忆。

2025年8月

十年后的2025年,我们依然选择在9月3日这天举行阅兵仪式。

毕竟战争才过去八十年,西方一些人开始模糊历史,美国防长竟然在硫磺岛公开称赞日军的“勇气”,属实有些离谱。

当地时间3月29日,出访亚太的美防长赫格塞斯参加硫磺岛战役纪念仪式

我们举办阅兵,就是打破西方对历史的解释权,就是告诉全世界,我们才是二战的战胜国。

历史记忆,不容任何人,任何国家篡改。

参考资料:

环球时报:《白宫称美英战胜纳粹却不提苏联,俄方愤怒:我们认真谈谈》,2020-05-11

新华社客户端:《英国举行活动纪念二战胜利80周年》,2025-05-06

央视新闻客户端:《美防长赞二战日军“英勇”惹众怒:还记得谁袭击了珍珠港?》,2025-03-30

北京卫视:《档案》-《纳粹德国 必须正式向苏联投降》.2025-05-12

李恒、邱维骥:《铁案:日本无条件投降》,云南人民出版社,2015年

来源: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