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18岁女大学生不幸感染艾滋,她的亲身经历警醒众多人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01 10:13 2

摘要:这位女生名叫小雅(化名),来自一个普通小城,高考后考入省会一所重点大学。刚进入大学,她和许多同龄人一样,对自由和恋爱充满向往。在一次社团聚会中,她认识了学长阿立,两人迅速坠入爱河,很快便有了亲密关系。

2017年,一位刚上大学不久、年仅18岁的女生被确诊感染艾滋病毒。

她并非所谓“高危人群”,这让许多人感到疑惑:一个普通的女大学生,怎么会感染艾滋?她的经历到底说明了什么问题?

这个看似遥远的故事,其实离我们很近。

这位女生名叫小雅(化名),来自一个普通小城,高考后考入省会一所重点大学。刚进入大学,她和许多同龄人一样,对自由和恋爱充满向往。在一次社团聚会中,她认识了学长阿立,两人迅速坠入爱河,很快便有了亲密关系。

小雅从未想过要使用安全措施,她相信爱情,也信任对方。她说,那时的自己“根本没意识到这些事情会有风险”,更没想到阿立其实早已是艾滋病毒携带者,但他自己并不知情。

直到大二体检时,小雅意外查出HIV阳性。她懵了,不敢相信,甚至以为是误诊。复查后结果依旧,医生告诉她,这种情况并不罕见,越来越多“非高危人群”因为缺乏防护意识而感染。

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2010年到2020年间,我国15-24岁人群中报告的HIV感染者数量持续增加。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增长速度令人担忧。

调查发现,他们中很多人并不认为自己“有风险”。他们没有多个性伴侣,也不涉毒。但正是因为这种“我不会得”的心理,让他们在亲密行为中放松了警惕。

还有一种情况值得注意:越来越多年轻人通过社交软件认识陌生人,发生关系时没有使用安全套,感染风险大大增加。小雅就是这样的例子,她从来没觉得自己“会是那个倒霉的人”。

刚确诊那段时间,小雅几乎每天都在哭。她担心未来找不到工作,更害怕再也没有人愿意爱她。最让她难过的是,她感觉自己“变得很脏”。

除了心理上的打击,身体也出现了一些异常表现。比如她开始频繁感冒、脸上长疱疹,甚至有几次低烧持续不退。医生告诉她,这些都是免疫系统被破坏后的结果。

她开始服用抗病毒药物,虽然能延缓病情,但每天都要按时吃药,生活节奏也被打乱了。有一种药还让她出现了恶心呕吐的副作用,吃完饭就想吐,体重也掉了不少。

小雅感染的方式并不复杂,但她从未接受过正规的性教育。她说,在整个高中阶段,关于性和疾病的课程几乎没有,老师也不愿多讲。

哪怕大学里,她也没看到任何关于艾滋的宣传。她坦言:“如果有人告诉我一次亲密行为就可能感染,我一定会更小心。”

一些感染者是在献血时才得知自己携带病毒;还有一些人直到出现反复发烧、盗汗和淋巴肿大,才意识到身体出了问题。这种延迟发现,不仅损害了他们的健康,也增加了病毒传播的风险。

关键问题不是“谁更危险”,而是“你是否了解风险”。

小雅接受了现实,也公开了自己的经历。她开始参加公益组织,走进高校做科普演讲。她说:“如果我说的能让一个人改变想法,那我就不是白白吃这个苦。”

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正视艾滋,了解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它一无所知。许多人并不知道现在的抗病毒疗法可以把病毒控制得很低,甚至检测不到,治疗越早越好。

而感染者的生活也可以正常,甚至可以拥有家庭,只要配偶采取预防性用药(PrEP),孩子也能健康出生。

小雅现在已经大四,准备考研。她的病情稳定,精神状态也很好。她常说的一句话是,“我感染了艾滋,但我不是艾滋。”

她希望大家从她的故事里记住一件事:爱自己,就要学会保护自己。如果有了亲密行为,不要觉得不好意思,去医院做一个HIV抗体检测,其实只需要抽一点血,几天就能出结果。

她还建议,不要轻信“外表健康就没事”,艾滋病毒有很长的潜伏期,有些人感染多年都没有症状。

小雅的故事并不是个例。越来越多看似“普通”的年轻人,因为一次不设防的亲密接触,背上了终身的疾病。

而很多悲剧,其实是可以避免的。

通过正规渠道了解性知识,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发生关系时使用安全措施,必要时做检测,这些看似“麻烦”的步骤,可能就是你和疾病之间的那道防线。

别再用“我不会那么倒霉”来安慰自己。病毒不会挑人,它只认机会。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艾滋病性病疫情报告分析.2020年.

[2]李兰娟,王福生,曾毅.艾滋病病毒感染与艾滋病.中华传染病杂志,2018,36(9):529-534.

[3]UNAIDS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023全球艾滋病报告.2023年7月.

来源:谭医生健康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