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象回升≠万事大吉:三个阶段警惕白血病‘隐形复发!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1 10:19 2

摘要:白血病治疗后,血象回升是治疗有效的重要信号,但绝不意味着 “治愈” 或 “高枕无忧”。临床中,部分患者可能出现 “隐形复发” —— 即血象看似正常,但体内已存在残留白血病细胞,若未及时发现和干预,可能进展为显性复发。

白血病治疗后,血象回升是治疗有效的重要信号,但绝不意味着 “治愈” 或 “高枕无忧”。临床中,部分患者可能出现 “隐形复发” —— 即血象看似正常,但体内已存在残留白血病细胞,若未及时发现和干预,可能进展为显性复发。

一、缓解初期(治疗结束后 3-6 个月)—— 免疫力薄弱期,警惕 “潜伏感染 + MRD 抬头”

此阶段血象虽逐步恢复正常,但患者经化疗、放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重建,且体内可能残留少量白血病细胞(MRD 阳性),是 “隐形复发” 的萌芽期。

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体温>38.5℃且持续 2 天以上)、咳嗽、腹泻、口腔溃疡反复不愈,需警惕 —— 并非单纯 “免疫力差”,可能是残留白血病细胞影响免疫功能,或 MRD 激活导致机体抗感染能力下降。

二、巩固治疗期(6 个月 - 2 年)—— 治疗关键期,警惕 “依从性差 + 耐药性复发”

多数白血病患者在缓解后需接受 6-12 个月的巩固治疗(如化疗、靶向药维持、免疫治疗),目的是清除残留细胞,此阶段若因副作用或主观原因擅自停药、减量,易导致残留细胞耐药,引发 “隐形复发”。

如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服用伊马替尼期间,若出现不明原因的脾脏轻度肿大、血小板缓慢升高,需警惕 BCR-ABL 基因突变导致的耐药性 “隐形复发”,及时做基因检测明确突变类型(如 T315I 突变),更换二代 / 三代靶向药。

三、关键监测期(2-5 年)—— 复发高风险期,警惕 “无症状 MRD 反弹”

临床数据显示,白血病复发多发生在治疗结束后的2-5 年,被称为 “复发高风险窗口”,此阶段患者可能已恢复正常生活,容易忽视随访,而 “隐形复发” 可能在无任何症状的情况下进展。

即使血象连续 1 年正常,也需每 3-6 个月做一次骨髓穿刺 + MRD 检测(而非仅查血常规)。例如,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若 5 年内 MRD 持续阴性,复发率仅 5% 左右;若期间出现 MRD “间歇性阳性”(如一次阳性、一次阴性),需缩短随访间隔至 1-2 个月,避免漏诊 “波动型隐形复发”。

来源:血液科岳主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