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印度总理莫迪出席上合天津峰会,和咱们国家领导人见面时还特意隆重的握了握手。
莫迪来华激动坏了。
8月31日,距阅兵还剩最后3天。
印度总理莫迪出席上合天津峰会,和咱们国家领导人见面时还特意隆重的握了握手。
对此,不少网友纳闷。
这老头前段时间不是还因巴基斯坦问题“摆脸色”吗?怎么突然从西方阵营“倒戈”了呢?
而这一切,还要从莫迪昨天对中方所给出的三点“承诺”说起......
莫迪
距离9月3日大阅兵不足48小时,天津峰会的落幕并未让莫迪多作停留。
据中国外交部公布的行程,莫迪在峰会闭幕后当天便乘坐专机返回新德里,未将观礼阅兵纳入行程。
但相较于行程上的“疏离”,会晤时的细节却透露出不同信号。
央视播出的画面显示,莫迪全程面带笑容,谈及中印合作时神色略显激动,与中方握手时,不自觉地额外摇晃了两下。
莫迪
而更受关注的是莫迪在会晤中的表态。
彼时,大阅兵的筹备已进入最后阶段,全球目光聚焦中国,而莫迪却在此刻主动提及中印关系的未来方向。
这种“行程上缺席、表态上积极”的反差,很快引发国际舆论讨论。
毕竟,自加勒万河谷冲突后,莫迪政府对华态度始终保持谨慎,此次在重要时间节点主动释放善意,显然有更深层的考量。
而这份考量,既要放在中印关系的框架里看,更离不开印度当下被美国步步紧逼的现实。
莫迪的承诺,更像是在外部压力下,为印度寻找的一条“东方出路”。
莫迪
“印中是伙伴而不是对手,共识远大于分歧”。
这句乍一看的“场面话”,其实背后有大学问。
众所周知,在美国“印太战略”的推动下,印度一直将中国视为主要竞争对手,且还因边境问题与中方陷入长时间对峙。
而“伙伴”两字的定调,寓意着莫迪彻底放弃了与咱们“锋芒相对”的打算,这个头开的很关键。
毕竟,作为全球最著名的两个人口大国,印度本应该聚焦于国内经济发展、民生等问题,却因老美的“大国教唆论”而频频跟咱们对着干。
可结果呢?大国梦实现没不知道,国内一地鸡毛却是实实在在的,如今醒悟还来得及。
莫迪
第二条就更不得了。
针对边界问题,莫迪表示“愿同中方寻求公平合理、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要知道,中印边界问题一直是阿三那边的敏感话题。
政府想强硬吧,可打不过解放军,真挑起事来也只有被成建制俘虏的下场。
可“软”吧,又被西方势力评为“懦弱”,自己国内政治声望下降都是轻的,闹不好还得下台。
可如今,莫迪老儿在这个问题上“松口”了,对咱们来说也是极大进展。
毕竟能上桌谈的话,就犯不着用“拳头”了不是?
莫迪
然而,如果是前两条还捎带“委婉”性质的“投名状”,那么最后一条,可谓是彻底与美国“撕破脸”了。
莫迪强调“两国关系不受第三方影响,合作将让21世纪成为亚洲世纪”。
这是什么概念?意味着老莫彻底不跟特朗普玩了,阿三要自己掌控在亚洲的话语权!
那么问题来了,之前印度不是一直想抱美国大腿的吗?怎么突然就“反水”了呢?
其实,莫迪此时对华示好,并非突然的“善意觉醒”,而是被美国逼到墙角后的现实选择。
莫迪
2024年8月以来,特朗普政府对印度接连挥出“三刀”,每一刀都戳中印度的痛点。
第一刀是舆论羞辱。
8月26日,特朗普在白宫内阁会议宣称,是他制止了印巴冲突,并称印度被击落的战机很可能不止7架这个数字。
报道
一石激起千层浪。
印度这个国家有一个“逆鳞”,就是不管他实际过的再“烂”,可明面上却不允许任何人揭穿。
为了庆祝巴印冲突“胜利”,莫迪还全国放假了几天,就是为了维持住印度“胜利大国”形象。
可如今,这个泡沫被特朗普戳破了,这是所有印度人无法接受的。
而除了上述的措施以外,美国还对印度施加了经济上的重锤。
报道
7月30日,特朗普突然宣布,称因美印贸易逆差突破800亿美元、印度非货币贸易壁垒严苛,从8月1日起对印度商品加征25%关税。
不仅如此,美国还要求莫迪开放农产品入印门槛,企图进一步收割当地的经济。
一旦印度政府屈服,其国内的本土粮食企业很可能一夜之间就被西方粮食巨头给全部击溃,这也是后者万万不能接受的局面。
可问题是,特朗普的关税大刀已经悬在脖子上了,莫迪急需找到替代市场,这才来华以缓和形象示众。
莫迪
至于最后一刀,虽然没有直接对阿三造成什么危害的局面,却恶心程度拉满了。
特朗普宣布与巴基斯坦达成石油开发协议,计划联合开发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的石油储备,还公开表示称,未来可能将这些石油卖给印度。
这一操作被印度称为双重羞辱。
一边打压印度,还一边拉拢印度的宿敌巴基斯坦,还想让印度当“买家”,彻底点燃印度民众的怒火。
而国内的反美浪潮,让莫迪不得不重新审视外交方向,而对华承诺,正是他缓解国内压力、寻找新出路的重要一步。
报道
尽管莫迪的承诺释放了缓和信号,但咱们还是不能轻易就掉以轻心的。
毕竟,这究竟是印度转向东方的长远战略,还是应对当下困局的权宜之计呢?没人能说清。
而从印度的外交动作与西方对印的定位逻辑来看,答案更偏向后者。
对莫迪而言,能否让承诺落地,不仅关乎中印关系,更关乎其国内政治前途。
2024年印度大选临近,莫迪需要用外交突破和经济成果争取支持,而与华缓和若能带来贸易增长、边境稳定,将成为他的重要“政绩”。
但同时,他也要顶住美国压力与国内反对党的质疑。
这种“平衡术”,考验着莫迪的政治智慧。
信源截图
而对印度而言,此次转向东方的尝试,或许也让其明白。
在大国博弈的棋局中,真正的“战略自主”不是依附某一方,而是与周边国家建立平等互利的合作关系。
未来,若印度能持续推进与华合作,摒弃“零和思维”,中印关系或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毕竟,在动荡的全球格局中,和平与合作,才是唯一的共赢之路。
来源:九初浅谈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