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莫迪踏上天津的土地,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时语出惊人:“中印保持紧密关系,对亚洲乃至全球繁荣都能产生积极影响,中印保持关系密切非常重要”。他强调“印中是伙伴,非竞争对手”,双方共识远超分歧。
印度总理莫迪在天津落地时的一句“亚洲世纪”,不仅让美国总统特朗普取消访印计划,更揭示了大国博弈中微妙而复杂的权力重新洗牌。
莫迪踏上天津的土地,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时语出惊人:“中印保持紧密关系,对亚洲乃至全球繁荣都能产生积极影响,中印保持关系密切非常重要”。他强调“印中是伙伴,非竞争对手”,双方共识远超分歧。
更意味深长的是,莫迪接下来明确表示:“印中都致力于战略自主与独立外交,两国关系不受第三方干扰”。这句话在外交场合激起千层浪。
就在莫迪发表这番“水平很高”的讲话后不久,特朗普宣布取消原定对印度的访问,不再参加今年秋季在印度举行的“四方安全对话”(QUAD)峰会。
特朗普政府对印度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措施。8月7日开始,美国对印度输美商品征收25%的关税,随后又以印度购买俄罗斯能源为由,额外加征25%的关税。
8月27日,这些关税正式生效,使美国对印度商品征收的关税总额达到惊人的50%。这一税率远高于对欧盟、日本等国的15%-20%。
高关税直接冲击了印度的纺织、宝石和珠宝等劳动密集型行业。据印度出口组织联合会估算,若关税长期化,印度年经济损失或达70亿美元,GDP增速也将放缓。
特朗普取消原定今年秋季赴印度参加QUAD峰会的计划,标志着美印关系达到新低点。
美印关系的紧张态势最早可追溯到今年6月。当时印巴空战刚刚结束,特朗普在与莫迪的通话中声称自己“调停了印巴冲突”。
莫迪则坚决否认这一说法,强调不会接受任何人的调停,是印巴两国直接达成了停火。自那以后,双方再未有交谈。
《纽约时报》报道称,特朗普最近几周曾四度试图拨通莫迪的电话,但均遭拒绝。莫迪在国内公开表示:“无论压力有多大,我们都将不断增强力量,以抵御挑战”。
莫迪在访华期间强调“亚洲世纪”的概念,并非一时兴起。就在访问中国之前,他先访问了日本,与日本首相修订了日印《安全保障合作联合宣言》。
日本宣布未来十年对印投资680亿美元,重点布局半导体、关键矿产领域。这个数字接近日本对印历史投资总和,凸显日本想要将印度打造为“中国替代”的急迫。
但莫迪显然不愿完全倒向任何一方。他在日本期间就曾强调中印稳定关系对全球至关重要,在天津又明确提出“两国关系不受第三方影响”。
QUAD最初是为应对2004年印度洋大海啸而建立的,后来在2017年由特朗普政府恢复。拜登上任后,将其升级为“定期会面”的领导人峰会,以帮助对抗中国在“印太地区”不断扩大的影响力。
然而,当前的美印摩擦暴露了这一机制的内在脆弱性。当经济利刃出鞘时,所谓“战略合作”的光环瞬间黯淡。
中国外交部此前就曾表示,任何地区合作机制不应针对第三方,或损害第三方利益,搞封闭排他、针对他国的“小圈子”,违背时代潮流,与地区国家的愿望背道而驰,不得人心,注定不会得逞。
莫迪提出的“亚洲世纪”概念,不仅仅是对中印关系的描述,更是对亚洲国家自主决定地区事务的呼吁。
他在东京政策对话中表示:“当占全球人口40%的邻国在边境管控、贸易投资、气候治理等领域建立可预测的协作模式时,这种战略互惠产生的乘数效应将推动多极化世界秩序的实质性演进。”
莫迪阐释了印中战略协作的三重维度:在区域层面构筑亚洲世纪的安全支柱;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形成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协同;在文明对话领域建立东西方价值观的沟通桥梁。
这种愿景与美国试图维持的单极世界秩序形成鲜明对比。
特朗普取消访印计划和对印度加征高额关税,可能产生与其意图相反的效果。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指出,特朗普的“粗暴行动”将印度推向中国怀抱,美国前政府4年拉拢印度的努力,全白费了。
印度长期以来奉行的都是战略自主政策,不愿成为任何大国的附庸。莫迪在访华期间明确表示:“印中都坚持战略自主和独立外交,两国关系不受第三方影响”。
这种战略自主使印度能够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追求自身国家利益最大化。
美印关系紧张对亚洲力量平衡产生深远影响。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今年8月访问中国期间,乌克兰军方首次在战场上使用“火烈鸟”巡航导弹,向俄军阵地发射了三枚。这种导弹射程超过3000公里,理论上可直达莫斯科。
虽然这一事件与美印关系没有直接联系,但它表明地缘政治平衡正在发生变化。各国都在寻求增强自身战略自主性,减少对传统盟友的依赖。
印度在美中之间的平衡行动,可能会为其他亚洲国家提供借鉴,从而进一步改变地区力量对比。
莫迪离开中国后,美印关系的裂痕依然显著。特朗普的高压政策没有使印度屈服,反而促使这个南亚大国更加坚定地走上战略自主的道路。
在东京、天津和华盛顿的三角博弈中,莫迪用一句“不受第三方干扰”道出了印度外交的未来方向,也道破了全球格局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
来源:生活自由自在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