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石牌街辖内的绿荷、南镇、朝阳、逢源四个社区是原石牌旧村范围内的村改居社区,因基础条件限制,存在 人员密、楼栋多、街巷窄等特点 ,制约了卫生保洁与环境治理等工作,也对“两热”防控提出更高要求。绿荷、南镇、朝阳、逢源 四 个社区因地制宜,集结力量,切实筑牢城中村防
石牌街辖内的绿荷、南镇、朝阳、逢源四个社区是原石牌旧村范围内的村改居社区,因基础条件限制,存在 人员密、楼栋多、街巷窄等特点 ,制约了卫生保洁与环境治理等工作,也对“两热”防控提出更高要求。绿荷、南镇、朝阳、逢源 四 个社区因地制宜,集结力量,切实筑牢城中村防控网。
工作人员在石牌村内进行防蚊消杀工作
同时,村经济联社积极配合,同步聘请专业消杀队伍,每日聚焦早、晚适宜消杀时段,对社区公共环境精准消杀,构建环境清洁与专业防控的双重防线。
“卫生清理与环境消杀仅是基础,提升居民自我防护意识才是关键”,绿荷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主任陈映英说,“社区充分盘活辖区各种宣传资源,利用现有电子宣传屏滚动播放“两热”预防宣传片,在人员密集场所通过音响循环播报防控知识,上门入户向居民宣传并发放驱蚊片,详细告知疑似症状的就医指引,并指导居民挂蚊帐、装纱窗,每日落实家庭‘翻盆倒罐’行动,从源头阻断蚊虫孳生。”通过“清、杀、防、宣、测、管”六大举措一体化推进,社区成功将蚊媒密度稳定控制在安全标准以内。
绿荷社区工作人员清扫辖区垃圾
绿荷社区工作人员清倒积水
南镇社区住户规模与绿荷社区相近,现有居民楼550余栋。“我们以网格为作战单元,将工作人员按网格为依据分成7个小组。”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主任潘艳明介绍,石牌村街巷非常密,对于不熟悉环境的人来说,在村内开展工作很有难度,所以每组均吸纳社区工作者、联社社长、出租屋管理员等熟悉辖区情况的“活地图”型骨干,依托他们对每一栋楼、每一条巷的熟稔,社区蚊媒防控工作实现了效率与精准度的双重提升。在入户宣传工作中,南镇社区工作人员耐心讲解防蚊灭蚊知识,主动清理居民楼顶堆积的废旧杂物,用实际行动带动居民参与;联动辖区机团单位开展联合消杀,并针对排查问题实行“先易后难、分类攻坚”策略,确保各类隐患及时处置到位。社区还建立“每日问题汇总机制”,安排专人专项梳理当日新发现的积水点、卫生死角,以及已完成整改的蚊虫孳生地,让防控工作全程可追溯、可核查。
南镇社区工作人员清理辖区垃圾
南镇社区工作人员为下水道口加装防蚊网
朝阳社区辖内有近900栋楼,10000多户,防控任务更加艰巨。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主任池淑雯率先将自己分配到户数最多、楼层最高的片区开展工作,同时推行“党员包片、网格员包楼、街道干部包重点户”的分级联包模式,确保防控工作全覆盖。在早、中、晚三个时段分批次上门宣传之外,社区加强与环卫部门联动,做到“发现积水及时清理、发现垃圾迅速清运”,有效保障环境整洁,同时组织辖区党员常态化开展天台、楼道和公共绿化带区域的巡查清理工作,构建起群防群治的安全防线。朝阳社区统筹部署“两热”防控工作
朝阳社区工作人员向居民派发宣传单张
逢源社区楼栋规模与朝阳社区相近,通过“清积水、除隐患、广宣传”三管齐下,全力筑牢“双热”防控屏障。该社区租户多从事服务业,居家时间与社区工作人员工作时间高度错开,给入户宣传工作带来不小挑战。为破解难题,逢源社区工作人员先电话初步摸排,再针对性开展夜间入户宣传,同时发动屋主与二房东共同参与,形成“入户宣传、隐患整改、知识普及”合力。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潘绍发说,“仅靠社区单方面发力远远不够,必须整合多方资源形成防控合力。”为此,逢源社区主动与经济联社联动协作,在社区显著路口设置宣传喇叭、派发防控宣传单页;组织党员志愿者常态化开展天台及社区公共区域积水杂物清理行动。
在逢源社区的街巷里弄,党员志愿者身着红马甲的身影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他们手持“两热”防控宣传折页,挨家挨户讲解知识、排查隐患,为居民织密织牢安全防护网。
逢源社区开展“两热”防控工作部署
逢源社区工作人员清倒积水
逢源社区工作人员在楼顶清污
从网格包干到专业消杀,
从宣传发动到党员冲锋,
石牌街四个村改居社区通过
扎根街巷、贴近民心的行动,
让“清杀防宣”每一步都走得扎实,
营造更加良好的人居环境。
来源:永远的热血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