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寿山乡针对高价彩礼、厚葬薄养、铺张宴请等不良社会风气,组织本土剧作家深入村居。他们扎根群众生活,从村民的真实故事中寻找灵感,精心创作出《悔悟》《学悟新思想实践建新功》《邻里一家亲》《孝道治家》等10多部移风易俗相关的现代闽剧小品。其中,首演剧目《悔悟》以石牌村
近年来,晋安区寿山乡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以闽剧为切入口,探索传统戏曲与移风易俗的深度融合,成功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移风易俗之路。
“闽剧+创作演绎”
让新风尚“好戏连台”
寿山乡针对高价彩礼、厚葬薄养、铺张宴请等不良社会风气,组织本土剧作家深入村居。他们扎根群众生活,从村民的真实故事中寻找灵感,精心创作出 《悔悟》《学悟新思想实践建新功》《邻里一家亲》《孝道治家》等 10多部移风易俗相关的现代闽剧小品。其中,首演剧目《悔悟》以石牌村的真人真事为原型,生动展现了一位村民改邪归正的历程。这些作品紧密结合辖区内的好人好事、典型案例以及乡规民约,通过现身说教、帮扶助困等情节,在乡村大舞台精彩演绎。以“自己村里的事自己演,自己教育自己”的创新方式,让闽剧成为传播新思想、倡导新风尚的有力媒介,让移风易俗的理念随着精彩的剧情走进每一位村民心中。
闽剧《悔悟》演出现场
村民观看闽剧表演
“闽剧+巡演宣传”
让新理念“声声传情”
为使移风易俗的理念广泛深入群众生活,寿山乡在全乡 22个行政村开展了 2轮闽剧巡演。在巡演过程中,将移风易俗等政策融入唱词、化作剧情,通过闽剧情景交融的表演形式,提升移风易俗宣传的传播力与感染力。同时,依托乡域内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借助闽剧对群众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广泛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活动。工作人员以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引导群众抵制封建迷信、婚丧陋习、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并发放《推行移风易俗 简办婚丧嫁娶倡议书》,让群众从单纯的闽剧文化欣赏者转变为移风易俗的积极参与者,有力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在乡村落地生根。
“文明祭扫移风易俗进村(居)”活动在寿山乡石牌村中心广场举行
晋安非遗(闽剧)展示馆
“闽剧+机制建设”
让文明花“四季绽放”
寿山乡注重强化移风易俗等相关长效机制。以省级文明村石牌村为示范引领,集中开展宣传发动工作,组织文艺爱好者围绕红白理事会等移风易俗主题,创作小品、快板等节目,将《红白理事会章程》巧妙融入节目内容,宣传到家家户户,并引导党员干部带头践行章程规定,以身作则破除陈规陋习,不断拓展移风易俗宣传的广度和深度,搭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体系。此外,寿山乡定期组织评选“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树立学习榜样,积极主动服务村民,持续深入宣传中央及地方有关婚俗和丧俗等移风易俗方针、政策及办法,让文明新风持续吹拂千家万户,确保文明之花常开不败。
闽剧《加演五代同堂》演出现场
石牌村两委进行集中学习移风易俗相关方针政策
接下来,寿山乡将持续深化以闽剧为核心的移风易俗工作,不断挖掘闽剧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潜力,让闽剧在移风易俗的道路上发挥更大作用,为构建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贡献更多力量。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