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中安时评:基层减负要在制度长效上用力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1 14:18 1

摘要: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把基层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束缚中解脱出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担当作为,有更多精力抓落实。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把基层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束缚中解脱出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担当作为,有更多精力抓落实。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建章立制,可以促规范、管长效、保落实。基层减负不是“一阵风”的运动式整治,而是需要制度“硬支撑”的长效工程。唯有把制度笼子扎紧扎牢,让减负措施有章可循、落实有规可依,才能真正为基层松绑赋能,让基层干部“卸下包袱加油干”。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制度要发挥长效作用,首先得从源头防控形式主义滋生。基层负担过重,表象在事,根源在人。而形式主义的病根在于政绩观错位与权责边界模糊,制度建设必须双管齐下。一方面要建立“政绩观纠偏”机制,把“为民办实事”“群众满意度”纳入考核核心,通过常态化学习和警示教育,引导干部跳出“留痕显绩”误区,树牢“实干为要”导向;另一方面要健全“权责清单刚性约束”制度,明确“清单之外无责任”,严禁以“属地管理”“签责任状”等名义转嫁基层无力承接的任务,让干部清楚“该干什么、不该担什么”,从根源避免“干得越多、责任越重”的荒诞现实。

除了从源头扎紧制度笼子,精准施策直击痛点同样关键。针对“文山会海”“督查泛滥”“指尖负担”等突出问题,需用具体制度划出“红线”。比如文件会议管理推行“量化管控+质量评估”,明确年度发文只减不增、会议能合则合,给文件字数设上限、会议时长划底线,配套无效文件退回机制;督查考核实施“总量控制+标准重构”,综合性督查检查考核事项不超1项,禁止重复督查和“留痕”等评判标准;政务APP管理建立“清理整合+功能规范”,要求同类数据最多报一次,严禁打卡签到、积分排名等强制功能,让技术工具回归服务本质。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弊非一日之寒,从根子上减轻基层负担也非一日之功,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制度要真正落地见效,离不开长效监督筑牢堤坝。要强化层级监督,将减负落实纳入巡视巡察和绩效考核,对“红头变白头”“变相借调干部”等规避行为“零容忍”,形成“制度长牙、纪律带电”的震慑;要畅通基层反馈渠道,建立减负问题直通车,通过定期调研、线上平台让基层有处说理,对新增负担“一键上报”,及时纠正执行偏差。同时推行“减负成效评估”制度,每年结合基层反馈和群众评价优化制度,防反弹、应新变。

基层减负,制度是“压舱石”,落实是“试金石”。只有用制度管根本、管长远,让源头防控更精准、施策更对路、监督更有效,才能让干部摆脱形式主义束缚,把更多精力放在抓落实、惠民生上,让减负成果真正转化为群众的获得感。

本文来自【中安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