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5 世纪中叶前,欧洲与东方的三条商路均汇聚于地中海东部的欧亚连接点,东方商品经此转运至欧洲。15 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亚欧商路,对商品课以重税,致使东方商品在欧洲价格暴涨,欧洲人迫切渴望开辟新航道。
15 世纪中叶前,欧洲与东方的三条商路均汇聚于地中海东部的欧亚连接点,东方商品经此转运至欧洲。15 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亚欧商路,对商品课以重税,致使东方商品在欧洲价格暴涨,欧洲人迫切渴望开辟新航道。
随着地理知识、航海技术的积累及王室支持,探索条件成熟。1492 年,哥伦布启程寻找通往亚洲的新航道,意外发现美洲新大陆。
欧洲的世界版图被改写,大西洋成为新贸易中心,进一步重塑了世界的经济、政治与文化版图。
而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历史将再一次重演。
这次的区别在于,人们已经事先知道远方的新大陆,是由技术构建起的美好世界。为了实现这一愿景,大家都在组建自己的舰队,去巡航、探索和发现。
很难说谁会成为那个找到新大陆的哥伦布,但可以确定的是,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
最近,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产操作系统加速崛起,以鸿蒙系统为例,鸿蒙生态设备总量突破11.9亿台,为手机、汽车、家电等1200多类产品装上了“智能中枢” 。
我想,鸿蒙或许就是那个在操作系统中的新大陆。
存量困局下,鸿蒙撕开的一道增长口
增长问题,应该是所有企业都需要直面的问题,也是开发者们需攻克的关键难题。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手机应用已经进入存量时代。根据QuestMobile数据,2020-2024年间,中国互联网整体用户规模稳定在12.44亿,市场趋于饱和。且除头部平台外,许多中小平台用户规模开始缩减,流量竞争愈发激烈。
在不少企业还在传统安卓、IOS赛道挤破头时,一个新的蓝海已然出现。
截至目前,鸿蒙5终端数量已突破1200万,中国市占率也高达19%,超越IOS。
IDC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华为手机出货量高达1250万台,市场份额为18.1%,超过苹果、小米等品牌位居榜首。
终端设备的持续扩容,同步吸引了更为庞大的应用开发者群体。数据显示,开源鸿蒙代码行已超1.3亿行,注册开发者超800万。按照计划,淘天集团旗下的淘宝、天猫、闲鱼、1688等APP,将在今年9月30日前实现核心链路 100%适配鸿蒙。
InfoQ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技术市场发展趋势2025之开发者篇》也显示,鸿蒙开发者收入价值尤为突出,获得超出预期收入的鸿蒙开发者数量是其他开发者接近两倍。
对企业而言,在用户增长这场战役里,接入鸿蒙已经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早入局,早占位,才能抢占增长先机。
企查查移动端的技术专家刘伟杰认为,布局鸿蒙生态属于前瞻性卡位,有助于抢占先发优势。一方面,鸿蒙的分布式架构可实现企查查在手机、平板与PC间的无缝联动,精准匹配金融从业者终端办公的刚需;另一方面,其在工业物联网的高渗透率意味着大量B端用户将向该系统迁移,需提前卡位;此外,鸿蒙基于安全设计的内核,能更保障数据安全。
企查查移动端技术专家 刘伟杰
对于企查查这类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而言,接入鸿蒙生态,是一场关乎未来竞争力的战略布局。在生态安全的坚实保障下,既能实现对已有目标客户的体验升级,也能提前扎根未来的蓝海市场。
运动领域的头部应用咕咚也有同样的感受。咕咚创始人申波就与团队在多次评估后一致认为,鸿蒙生态已经越来越成熟且成为应用必须入驻的关键阵地。
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市面上出现了越来越多鸿蒙的硬件设备。硬件的数量决定了软件的上限,这种量级的硬件覆盖,首先就为软件开发者提供了足够大的用户基数。
咕咚创始人 CEO 申波
软硬件本身就是共生关系,软件无法脱离硬件存在,硬件也不能在缺少算法支持下独立推进。这也便形成了一种制衡关系,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定义了边界,为软件提供了底层基建,软件则利用硬件资源实现功能,给到用户更好的体验。
鸿蒙提出的 “超级终端” 概念,其底层支撑就是不同硬件设备的算力、传感器、交互模块的协同调用。例如,当手机、平板、智慧屏组成跨设备工作空间时,软件需要调用手机的 5G 模块、平板的触控笔协议、智慧屏的显示驱动,这种多硬件协同能力的实现,依赖于硬件层面统一的互联协议与接口标准。
意识到鸿蒙系统的潜力,行业内越来越多企业入驻,形成了生态内强大的吸附效应。就像上世纪 80-90 年代,Windows 把 GUI 与开放的 PC 硬件生态结合,形成“硬件—操作系统—应用”正循环。硬件端,英特尔、戴尔等企业围绕其迭代产品;软件端,众多适配软件在 Windows 95 发布后一年内涌现,Office、WPS 及各类游戏构建起庞大应用体系,使其迅速垄断桌面系统市场。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却又不尽相同。鸿蒙系统正复刻着 Windows 早期生态吸附的成功路径,且在万物互联的新时代背景下,展现出更为强大的潜力与适应性。所以对于企业而言,如果对鸿蒙生态视而不见,无疑是主动放弃了一片极具潜力的市场。
不难看出,鸿蒙生态在这几年来的市场前景,不过我想我们更不可忽略的是数字背后的技术内生力。
技术平权下,行业大洗牌
过去几年,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下,带动了不计其数的应用发展。但潮水退却后,不少应用已经淹没在转瞬即逝的浪潮中,不少存活下来的也陷入如何迭代更新的困境中。
而作为数字世界基石的操作系统,也陷入创新的瓶颈之中。过往,操作系统在交互逻辑、内核架构等关键领域频繁突破,推动了计算设备从大型机到个人电脑,再到移动智能终端的变革。
但如今,不少主流操作系虽仍在进行版本迭代,可多集中于细节优化与功能补全,比如界面视觉微调、部分应用兼容性提升等。在核心交互逻辑上始终没有颠覆性创新,难以给用户带来全新的操作体验。
也许不难发现,对于开发者来说,或许从0-1的初开发过程并不算难,但从1-10对应用长效维护和迭代的过程却不容易。或者说,大量的应用开发者也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
这就需要本就更新且相对成熟的生态提供工具和资源助力,帮助开发者们放大创造力。我想,鸿蒙生态或许就是这个中心化的舞台。在不少开发者眼里,鸿蒙的价值不仅仅是一个新机会,更核心的是其所具备的系统性创新能力。
全场景实时切换,提升多设备协调效率华为1+8+N的全场景硬件就让用户可以在多端实时切换,只需要有一个华为账号,用户就可以在不同终端被服务,一座链接起生态和用户的数据桥梁也就此构建。
知源中医的产品经理姚金龙和技术负责人高万庆认为,鸿蒙生态最大的优势就是其多端的互动,毫秒级的多端账号进度读取让用户在各个设备之间可以无缝流转。相比之下,其他生态虽具备投屏功能,但与之存在明显差距。
知源中医技术负责人 高万庆(左)
知源中医产品经理 姚金龙(右)
说到这里,或许大家很难有具象的感知。举个例子,如果大家需要准备一次会议发言,就可以在智慧办公应用的手机端设置会议提醒并整理相关资料,打开平板端直接调取会议资料可进行排版优化,随后连接智慧屏继续展示相关内容。各个端口的连接跳转顺畅,无需多余的点击步骤,实现更自然的用户体验,也极大程度的提升了多设备协调的效率。
在商业竞争中,懒往往是第一生产力,其本质上所代表的是对效率的追求,通过降低用户操作成本、缩短等待时间来响应需求,往往是行业优化变革的重要手段。人们对这些便捷服务的习惯一旦形成,便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也便加强了对应用的依赖。可以说,鸿蒙的分布式技术为开发者打开了想象空间,让应用设计从单点突破跃升为全场景思维。
技术平权,降低开发创新门槛鸿蒙生态以一场技术平权降低了开发创新优质应用门槛的同时,也掀起了一场应用市场竞争格局的变革。
游浙里的项目总监陶杰就透露,游浙里元服务从开发到上线只花了一个月时间,而鸿蒙让整个开发过程更为轻松。
一方面,华为的技术人员会倾力指导一起协同开发。游浙里在与西湖风景区合作时,就因设置的POI点位密度过高,导致 “移步换景” 等功能无法正常实现,并连续三天未能有效解决。随后,华为工程师连续多日在西湖现场开展验证,最终定位问题并第一时间完成修复。
另一方面,鸿蒙生态中有可直接套用的组件,无需自行耗时修改代码。游浙里开发文创商城时,就因未仔细查看模板组件,自行编写代码耗费了大量时间,最终却发现生态提供的商城组件更为完善。这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在鸿蒙生态中开发并非另起炉灶,而是要学会借力打力。
游浙里-项目总监 陶杰
知源中医也在鸿蒙生态的技术支持下受益。鸿蒙 SDK 作为一个完整生态,封装了大量功能,开发者只需调用基础库即可实现相应效果。而且鸿蒙生态直接采用TypeScript语法,这让前端开发者能凭借庞大的存量人才快速进入鸿蒙开发,无需学习繁琐的其他语法。
开发的门槛变低,更多开发者能够将创意变成现实,头部应用的技术优势也不再不可复制,机会与挑战并存。
锚定用户体验,形成聚变效应当然,技术的目的终究是服务用户。只有在开发的过程中将体验做到极致,才能让用户在使用的点滴中形成认知沉淀,从而形成聚变效应。
尤其是在文旅领域,交付体验和感受本就是行业的核心需求。
对游客而言,如何做好旅游攻略、依据景点实时人流调整目的地,是旅行规划中的难题。游浙里接入鸿蒙AI后,能更高效快捷地从游客的搜索、查询、提问中识别其核心需求,并将相关信息直接推送至用户。约80%的用户都曾点击询问AI旅游路线及游玩方式。
上线鸿蒙的航旅纵横,基于鸿蒙的实况窗功能,也收获了众多用户的好评。当航班即将登机时,实况窗的提醒会从胶囊状态切换为卡片样式,同时响起铃声,提醒触达率提升了3倍多。
同样借助鸿蒙技术优化用户体验并赢得好评的还有咕咚。在运动健康领域,稳定性是极高的需求,前端和后端的持续运行时间往往在一小时以上,尤其是马拉松等场景甚至需要保持数小时的稳定运行。咕咚就通过集成鸿蒙系统的诸多细节及功能,维持应用的稳定给到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
这些正向的用户反馈,催生出一套良性循环机制:平台输出技术支持,开发者创造应用价值,用户获取优质服务,反馈反哺持续优化。从早期的摸索试水,到如今的应用成熟,整个生态正朝着更丰富、更完善的方向不断演进。
找对牌桌,回归商业增长的原点
事实上,鸿蒙的商业和技术价值为开发者奠定了效率杠杆与变现通路,但增长的第一性仍在于用户。唯有将应用锚定于高匹配度客群,才能将技术红利转化为持续留存与复利式扩张。
首先,华为终端聚集更高净值的用户群体。据调研机构 BCI 数据,2024 年全年,华为在4000元以上价位段市场份额 28.4%,排名第二;在8000元以上价位超高端市场份额18.7%,同样排名第二。
《艾瑞咨询:2024年鸿蒙生态全场景流量分析报告》也显示,华为用户的家庭平均收入为27万元,其中25-45岁的中青年精英占比67.6%。他们对生活的品质要求更高,也有更强的消费能力。而华为的高净值用户池,也成为更多优质应用的价值沃土。
其次,华为用户对品牌有着更高的忠诚度。中国日报网报道,华为 2024 年全品类线下服务满意度达99.6%,覆盖 2100 余家授权服务中心及 2 万余个服务接机点。官方数据也显示,有69%的华为手机用户额外绑定了8+N鸿蒙生态设备,例如手表、平板、电视,甚至鸿蒙智行汽车。对用户而言,鸿蒙已不仅是单一设备的操作系统,而是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
而且,这些用户不仅粘性更强,他们对新技术接受度更高。艾瑞咨询报告显示,鸿蒙用户群体对新技术付费意愿比大盘高1.8倍,是智能硬件与订阅服务的核心付费者。
高净值、高忠诚、高付费意愿这三个特质的叠加,使鸿蒙生态形成了独特的商业环境。在这里,开发者的技术投入更容易转化成用户认可,创新成本被摊薄,变现路径更清晰。对想在智能时代分一杯羹的玩家来说,选对牌桌的重要性,从来不亚于练好牌技。
写在最后
随着鸿蒙终端设备数量的持续扩张,其覆盖的高净值用户群体、不断丰富的场景生态,正打开一个增量空间。鸿蒙的分布式架构、多端协同能力及不断完善的开发工具链,不仅为开发者提供了 “一次开发、多端部署” 的效率红利,更支撑起万物互联场景下的体验革新。
就像当年的互联网浪潮,新大陆的轮廓刚一浮现,先踏浪而来的人总能更早听见潮声。在鸿蒙这片土地上,那些已经埋下种子的开发者,或许也正站在一个时代的转角 。
当下的鸿蒙生态恰似一块正在开垦的新大陆,先发者既能更早熟悉生态规则、占据用户心智,也能在持续迭代中积累技术与数据优势。当生态红利全面释放时,这些早期深耕者,自然会成为第一批收获者。
内容作者:刘白
编辑:郑晶敏
总编:沈帅波
来源:进击的沈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