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锅十年,默克尔真相大白!专家:欧洲欠德国一个道歉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1 17:21 1

摘要:十年前,安格拉·默克尔以一句振聋发聩的“我们能做到”(Wir schaffen das)回应了席卷欧洲的难民危机。十年后,关于这位前德国总理的决策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争论依旧激烈。法国高等学院教授弗朗索瓦·埃兰在《世界报》发表专栏文章,试图拨开迷雾,纠正人们对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日新说观点

十年前,安格拉·默克尔以一句振聋发聩的“我们能做到”(Wir schaffen das)回应了席卷欧洲的难民危机。十年后,关于这位前德国总理的决策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争论依旧激烈。法国高等学院教授弗朗索瓦·埃兰在《世界报》发表专栏文章,试图拨开迷雾,纠正人们对默克尔难民政策的普遍误解。

2015年8月31日,默克尔在学年开学新闻发布会上发表了那番著名的讲话。在此之前十天,时任内政部长托马斯·德·迈齐埃已宣布,当年的寻求庇护者数量将达到80万,但德国有能力应对。然而,部长典型的官僚措辞,远不如默克尔那句脱稿而出的“Wir schaffen das”更具震撼力。新闻编辑室次日便抓住了这三个字,使之成为一个时代标签。默克尔在回忆录中坦言,她对此感到意外。一年后,当这个口号及其反义词“我们做不到!”(Wir schaffen das nicht!)被滥用时,她与之保持了距离,称其已沦为“一个空洞的词组”。

在漫长的十年间,一种说法已根深蒂固:默克尔迫于叙利亚、伊拉克和阿富汗寻求庇护者的压力,在未与欧洲邻国协商、也未征询国民意见的情况下,出乎意料地做出了大规模接收难民的决定。直到她离任九年后,继任的社会民主党总理奥拉夫·肖尔茨才恢复“现实主义”,下令加强边境管制。

然而,埃兰教授指出,真实情况与此大相径庭。早在8月31日的发布会上,默克尔便已提及正在与安卡拉展开谈判,旨在“帮助土耳其人”解决难民问题。2016年3月,当默克尔意识到西欧和东欧邻国都拒绝分担责任时,她与土耳其达成了一项协议,从源头上遏制难民潮。欧盟内政部长们也纷纷效仿。这项协议取得了显著成效:2016年至2017年间,德国收到的来自中东的庇护申请数量下降了80%。由此可见,真正“改变方向”的并非奥拉夫·肖尔茨,而是安格拉·默克尔本人。

将大规模难民涌入归咎于默克尔也是不准确的。2015年,德国收到的中东难民申请总数并非最初预期的80万,而是44万,其中一半是在夏季涌入的。因此,默克尔是在一场她并未引发的运动中途介入,以寻求应对。

那么,她究竟做了什么?默克尔的副总理西格玛尔·加布里尔曾在2019年哈佛大学的一场活动上揭示了真相:默克尔反对内阁成员封锁东南边境的提议。对默克尔而言,柏林墙的倒塌是一种解脱,因此她绝不会再筑起另一堵墙。埃兰教授总结道,安格拉·默克尔并没有“打开移民闸门”,她只是阻止了筑墙之举,这两者有着本质区别。

默克尔的决定是否违背了公众舆论?事实恰恰相反。根据当时Infratest Dimap/ARD的民意调查,2015年7月底,仅有38%的德国人希望减少难民数量,而高达93%的人同意“接纳逃离战争或内战的人”。一个月后,在她演讲当天,这一比例更是升至96%。民众的支持并非空谈:88%的德国人愿意以实物或现金帮助难民,67%的人愿意担任志愿者。

支持难民是当时德国社会的普遍共识。另一项调查显示,85%的德国人支持“为流亡者提供合法途径,使其免于旅途中的危险”,92%的人要求每个欧盟国家承担其应尽的责任。事后看来,默克尔和她的国民们都犯了一个乐观的错误:欧洲主要大国要么推卸责任,要么其吸引力远低于预期。流亡者有自己的选择,例如他们对拥有健全社会福利和属地法的法国,并不像法国人自己所认为的那样趋之若鹜。

随后的发展众所周知。当各州、各市镇和志愿者发现联邦政府的援助难以跟进时,公众热情逐渐消退。2015年12月31日科隆发生的性侵事件更是助长了舆论逆转。尽管如此,默克尔仍在2016年12月6日赢得了她的第九次也是最后一次胜利,而这距离柏林圣诞市场发生卡车冲撞袭击事件仅有两周。

总体而言,德国在难民危机中所做的努力令人印象深刻:根据欧盟统计局数据,2014年至2024年间,欧盟收到的所有来自中东的庇护申请中,德国占49%,奥地利占8%,法国仅占5%。尽管如此,德国在经合组织(OECD)的融合指标评估中表现依然不俗。

2015年8月31日的讲话,也成为了一个绝佳的“评论艺术”范本,不同流派对默克尔的动机做出了截然不同的解读:《明镜》周刊将“安格拉妈妈”比作特蕾莎修女,认为她的决定是出于基督教式的同情心;金融媒体则将其视为明智之举,旨在解决德国人口出生率下降导致的劳动力和人才短缺问题;而哲学家乌尔里希·贝克的追随者们则谴责默克尔是渴望暗中统治欧洲的“默克尔亚维尔”。

在一系列看似矛盾的解读背后,默克尔在回忆录中以克制的笔调揭示了部分真相:她致力于恢复德国因纳粹主义而丧失的道德权威。她的演讲援引了宪法中关于人类尊严的条款,即使对无证移民也一视同仁。她所倡导的“欢迎文化”(Willkommenskultur),正是二战后形成的、并在柏林墙倒塌后复兴的德国社会传统。

时至今日,德国仍在激烈讨论默克尔的这场“赌注”是否成功。但无论如何,她都将作为一位不可思议的女性强人的化身——一个彻头彻尾的保守派,却在关键时刻有勇气直面难民危机,这一形象必将长期存在于历史记忆之中。

作者:弗朗索瓦·埃兰,法国高等研究院教授,移民融合研究所(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主席。最新著作:《移民,巨大的否认》(Seuil出版社,2023年)。

来源:日新说Copernicium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