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有二件事情记忆犹新,想把它记录下来。一个是我参加过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会议。1971年的冬天,乡里召开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会,组织工农商学兵的代表,集中交流学习毛主席著作,学校推荐我和雷三玲参加,小小年纪,站在台上背诵几篇毛主席语
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有二件事情记忆犹新,想把它记录下来。一个是我参加过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会议。1971年的冬天,乡里召开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会,组织工农商学兵的代表,集中交流学习毛主席著作,学校推荐我和雷三玲参加,小小年纪,站在台上背诵几篇毛主席语录,够了不起的,虽然不大理解其中的含义,但觉得参加这个会议光荣,而且能吃到烩菜和扛子馍,心里无比高兴。这是我人生的骄傲,是一件值得记忆的事情。还有一件事,大约73年的春节,华县秦腔团来学校招收学员,宋老师认为我嗓子好,有文艺才华,推荐参加了应考。当时考试比较简单,在教室里摆二张桌子,坐上几个监考官,没有乐器伴奏,只有几个老师站在旁边,考生站在中央每人用高音清唱二首歌,其中有《咱们的领䄂毛泽东》,我是二号考生,胆子挺大,也不怯场,发挥得比较正常,唱完之后,模仿老师做了几个动作,回答几个问题。
考官都挺满意。第三天,进入复赛阶段,清唱了一首《绣金匾》,一鸣惊人,赢得掌声,顺利通过了面试环节,接着考官让我听候消息。
说心里话,我很在意应考,特别珍惜这次机会,期待早日拿到通知书。主要源于二种原因:一是个人爱好文艺,尤其喜欢秦戏。小时候,热衷于唱戏,跟着父亲学戏,收听广播戏曲,把语文课本上戏曲章节背诵下来,登台演戏,喜欢看戏,徒步几公里路到邻村看演出,有一定的文艺细胞和唱戏天赋。二是家里比较穷。吃不饱饭,认为唱戏有饭吃,有钱花,也用不着下地干活。所以,对戏曲产生强烈的兴趣,心中有理想,考上剧团,系统学习,发挥特长,把戏唱好,改变人生命运。
面试结束后,我把消息告诉了家人,母亲文化不高,只是觉得剧团蹦蹦跳跳,喊喊叫叫,会影响到我的学习成绩。父亲认为唱戏是个苦差事,不让我吃这份苦,更重要的是怕耽误文化学习,影响前途,不同意我去唱戏。就这样等了很长时间,没有拿到通知书,剧团的事不了了之。事后听宋老师讲,我父亲到过学校,表明了态度,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现在想来,属于情理之中。人的命运变化莫测,不可能定在同一格局,也不易掌控在自己手里。假如当初考入剧团,命运会重新改写,随着时代的变化,剧团早早的倒闭了,员工下岗了,日子过得更苦,岂能遇有当兵,考军校的机会,事实证明了父亲的决策是正确的。但这只是假设而已。人生没有假设,过去的事不能复活,只需留着美好的记忆,人生就是在无数的记忆中不断总结,不断进步,不断成长的。这里特别要感谢刘銀照老师,宋水镜老师!
每个人都有难忘的记忆,用笔记录下来,就是一个平凡的故事,分享给大家便是莫大的快乐。
来源:铁血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