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年前,寒武纪股价只有几十元。8月20日,其股价站上千元关口。8月27日午后,A股迎来了历史性时刻,寒武纪午后再度发力,股价强势上涨近10%,最高报1464.98元/股,正式超越长期霸榜的贵州茅台,登顶A股股价排行榜,成为新晋“股王”。
三年前,寒武纪股价只有几十元。8月20日,其股价站上千元关口。8月27日午后,A股迎来了历史性时刻,寒武纪午后再度发力,股价强势上涨近10%,最高报1464.98元/股,正式超越长期霸榜的贵州茅台,登顶A股股价排行榜,成为新晋“股王”。
市场认为,这标志着A股市场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贵州茅台当日下跌1.43%,为寒武纪的历史性超越让出了道路。第二天,寒武纪继续大涨,涨幅高达15.73%。
那么,寒武纪股价暴涨,并且超越茅台“封王”,其股价到底有没有泡沫?未来市值能否也超过贵州茅台?
记者:周雪松
编辑:李 捷
制图:张宇萱
近来,寒武纪股价暴涨,成为A股焦点。然而,8月29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而“寒王”大跌6%。
前一交易日,寒武纪还大涨了15.73%,收报1587.91元/股,股价再次超过贵州茅台,成为A股第一高价股,总市值达6643亿元。因近期涨势过猛,当天晚间,寒武纪不得不发布股票交易风险提示公告,翌日股价随之下跌。
今年以来,寒武纪股价涨势如虹,累计涨幅接近130%。其中,8月涨幅超过110%。而从2023年至今算起,涨幅更是高达20多倍。
谈到寒武纪的股价和未来走势,接受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和专家看法出现了分歧,有的认为其股价泡沫严重,有的认为还会继续涨。
PART 1
寒武纪股价起飞,到底有没有泡沫
“这轮牛市撑死胆大的。”有股民说。伴随着寒武纪股价起飞,最牛散户“章盟主”暴赚几十亿元,成为热议话题。
三年前,寒武纪股价只有几十元。8月20日,其股价站上千元关口。8月27日午后,A股迎来了历史性时刻。寒武纪午后再度发力,股价强势上涨近10%,最高报1464.98元/股,正式超越长期霸榜的贵州茅台(1460.44元/股),登顶A股股价排行榜,成为新晋“股王”。
望华资本创始人戚克栴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股价上涨从根本上来说,主要是两方面因素推动:一是业绩的增长;二是预期的向好。这两方面因素带来了估值的增长。寒武纪的股价大涨,背后原因也是如此。
8月26日晚间,寒武纪发布2025年中报,上半年营业收入28.81亿元,同比增长4347.82%;净利润10.38亿元,实现扭亏为盈。该公司在2024年四季度首次实现单季盈利,并在2025年一季度延续业绩向好势头。
市场认为,这标志着A股市场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贵州茅台当日下跌1.43%,为寒武纪的历史性超越让出了道路。第二天,寒武纪继续大涨,涨幅高达15.73%。
那么,寒武纪股价暴涨,并且超越茅台“封王”,其股价到底有没有泡沫?未来市值能否也超过贵州茅台?
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记者采访的一位科技界企业高管表示,没有泡沫,至于其未来能不能超过茅台,还需要看寒武纪的收入。
外界较为关注的是,寒武纪业绩能否持续快速增长,就多个相关问题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记者联系了寒武纪方面,但截至截稿,暂未收到该公司回复。
PART 2
能否复刻英伟达
寒武纪被称为“国产英伟达”,但其崛起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曾长期亏损并饱受质疑。
如今,随着寒武纪股价暴涨,其掌门人陈天石身价也随之水涨船高,高达1600亿元。
一位寒武纪前高管在两年前选择离开了寒武纪,并开始创业。寒武纪股价暴涨后,他会有什么感想?这位前高管向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记者表示,“没啥特别的感想,波澜不惊,未来再顶峰相见。”
这位前高管告诉记者,他持有的寒武纪股票,在离开公司时已经都减持完。“没啥后悔的,财富不是检验人生的唯一标准,我现在创业的事也是我很喜欢的。”
据了解,如果他持有的寒武纪股票留到现在,价值超过“一个小目标”。
作为科技与投资领域的创业者,中欧资本董事长张俊乐见寒武纪的崛起,但他对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记者表示,寒武纪与英伟达存在巨大差距。
“一方面我为国产芯片的进步感到鼓舞,另一方面又因其与世界顶尖水平的巨大差距而担忧。”张俊从技术、产品、市场等多个维度,客观梳理了这两家公司的差异。
他说,从市场地位来看,英伟达是全球AI芯片霸主,市场份额超80%;寒武纪主要在中国市场活动,是国产替代的重要参与者。
从2024年财务指标看,英伟达营收1305亿美元,净利润729亿美元,研发投入129亿美元;寒武纪营收约11.74亿元人民币,净亏损4.43亿元人民币,研发投入10.72亿元人民币。
从生态建设看,英伟达CUDA生态强大,开发者社区庞大,客户黏性极高;寒武纪缺少类似CUDA的底层生态,长期依赖定制化项目,标准化能力不足。从技术路线看,英伟达是应用驱动,紧跟市场需求,工程落地能力强。
他进一步表示,寒武纪虽然技术理想远大,力求自研指令集和架构创新,但商业化兑现较慢。从最近市值看,英伟达市值约30万亿元人民币,寒武纪近6000亿元人民币。从员工规模看,英伟达员工数29000多人,寒武纪900多人。两者的差距巨大。
另外,张俊还从技术与产品参数对比,道出了两者的巨大差距。“芯片的性能不仅取决于单一指标,而是制程工艺、架构设计、内存子系统、互联技术、软件优化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他认为,寒武纪与英伟达的生态差距比硬件差距更难追赶,英伟达最强大的护城河并非仅仅是硬件性能,而是其历经十余年构建的CUDA软件生态系统。无数的开发者、算法工程师、学术研究都基于CUDA构建,这种用户习惯和生态黏性是需要寒武纪等国产芯片厂商花费巨大努力和更长时间去突破的瓶颈。
上海市科委自然科学专家库专家、企业数字化转型技术专家周俊钢接受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采访时表示,寒武纪要想复刻英伟达难度也是非常大的。
“投资寒武纪,某种程度上是在投资一个关于国产AI芯片未来的美好预期。但这个预期能否如期兑现,还需要时间和技术来验证。”周俊钢说。
PART 3
投资寒武纪,押注中国AI芯片的未来
戚克栴认为,这一波科技股的估值上涨,包括以芯片为代表的科技公司业绩的上涨,背后直接的原因是中国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以及在算力领域的巨大投资导致的硬件需求快速上升,有的企业净利润会出现相对于去年500%甚至1000%的增长。
根据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发布的数据,寒武纪最新滚动市盈率为5117.75倍,市净率为113.98倍,不过,寒武纪所处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最新滚动市盈率为88.97倍,市净率仅为5.95倍,其滚动市盈率、市净率显著高于行业水平。有分析也指出,寒武纪的估值已脱离传统估值框架。
8月28日晚间,寒武纪发布股票交易风险提示公告称,公司关注到近期市场上存在部分对公司经营情况的预测,公司结合实际情况,预计2025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0亿至70亿元。投资者及相关人士均应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认识,并且应当理解计划、预测与承诺之间的差异,注意投资风险。
同时,寒武纪还称,公司未有新产品发布计划,近期网上传播的关于公司新产品情况的信息,均为误导市场的不实信息。由于集成电路整个行业链是专业化分工且技术门槛较高,加之公司及部分子公司已被列入“实体清单”,将对公司供应链的稳定造成一定风险,可能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9月1日,寒武纪继续回踩,收报1448.39,跌2.95%。不过,高盛称,寒武纪宣布的二季度业绩强劲,保持对公司的积极看法,上调12个月目标价14.7%至2104元。
张俊对记者表示,不同于英伟达的市值建立在全球领先的盈利能力、市场垄断地位和强大的生态壁垒之上,寒武纪的市值更多反映了市场对“国产替代” 巨大前景的预期,以及对中国AI芯片企业能够突破技术封锁、分享未来AI浪潮红利的希望。
日前,高盛曾将寒武纪的目标价上调至1835元,甚至在牛市情况下看高至3934元。张俊认为,这种预测基于对中国云计算资本支出大幅增长、芯片平台多元化需求以及寒武纪研发投入的乐观假设。但这是一种非常前瞻的、充满不确定性的估值模型,其实现需要多个强假设条件同时达成。
在张俊看来,投资英伟达,某种程度上是投资全球AI发展的“现在”,风险更多在于行业周期波动和竞争。而投资寒武纪则是押注中国AI芯片的“未来”,其面临的是生存性风险,如果未来不能找到稳定、规模化的营收来源,公司可能被边缘化。传统估值方法在此可能失效。
理性|客观|独到
来源:中时财经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