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夏末秋初,气温逐渐转凉,昼夜温差增大,幼儿园里孩子们聚集性强、接触密切,成为秋季传染病的 “高发地”。为了让宝贝们在幼儿园里健康快乐地成长,这份超详细的《幼儿园秋季传染病预防指南》,老师和家长们一定要认真看完哦!
夏末秋初,气温逐渐转凉,昼夜温差增大,幼儿园里孩子们聚集性强、接触密切,成为秋季传染病的 “高发地”。为了让宝贝们在幼儿园里健康快乐地成长,这份超详细的《幼儿园秋季传染病预防指南》,老师和家长们一定要认真看完哦!
一、秋季高发传染病,这些 “危险分子” 要警惕!
进入秋季,以下几种传染病在幼儿园场景中最为常见,了解它们的 “真面目”,才能更好地做好预防工作。
1.流行性感冒(流感)
症状表现:和普通感冒不同,流感起病更急,宝贝会突然出现高热(通常超过 39℃)、头痛、肌肉酸痛、乏力,还可能伴有咳嗽、咽痛、流涕等呼吸道症状,部分宝贝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反应。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比如宝贝打喷嚏、咳嗽时产生的飞沫,被其他小朋友吸入后就可能感染;也能通过接触传播,比如接触到被病毒污染的玩具、餐具、门把手等,再摸口鼻就容易 “中招”。
高发人群:幼儿园 3-6 岁儿童,尤其是免疫力较弱的宝贝。
2.手足口病
症状表现:发病初期会出现发热、食欲不振、口腔疼痛等症状,1-2 天后口腔黏膜会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多在舌头、颊黏膜、硬腭等部位),同时手心、脚心、臀部也会出现红色斑丘疹或疱疹,一般 1 周左右可自愈,但部分重症患儿可能出现脑膜炎、心肌炎等并发症,需格外注意。
传播途径:传播途径多样,可通过消化道(吃了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水)、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接触疱疹液、污染的物品),在幼儿园等集体场所易暴发。
高发人群:5 岁以下儿童,尤其是 3 岁以下婴幼儿。
3.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症状表现:具有起病急的特点,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部分宝贝会伴有发热、头痛、乏力等。儿童感染后呕吐症状更明显,成人则以腹泻为主,一般病程 1-3 天,多数患者可自行康复,但需注意预防脱水。
传播途径:传染性极强,可通过被污染的食物、水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品传播,在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单位易出现聚集性病例。
高发季节:虽然全年均可发生,但秋季是高发期,尤其是 10-12 月。
4.水痘
症状表现:发病初期会出现低热、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1-2 天后开始出疹,皮疹先从躯干和头部出现,逐渐蔓延至面部和四肢。皮疹初期为红色斑疹,数小时后变为丘疹并发展成疱疹,疱疹内充满清亮液体,容易破裂、结痂,且 “斑疹、丘疹、疱疹、结痂” 会同时存在,伴有瘙痒感,宝贝容易忍不住抓挠。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比如接触到水痘患者的疱疹液、呼吸道分泌物,或使用被污染的玩具、衣物等,传染性极强,从发病前 1-2 天到皮疹完全结痂为止,都具有传染性。
高发人群:6 个月 - 6 岁儿童,未接种水痘疫苗的宝贝更容易感染。
二、幼儿园:筑牢 “防护墙”,守护集体健康
幼儿园是宝贝们每天生活学习的地方,做好园内的预防工作,是阻断传染病传播的关键。
1.严格执行 “晨午检” 制度
每天早晨入园时,老师会对宝贝进行体温测量和健康观察,查看是否有发热、皮疹、咽痛、呕吐等异常症状,若发现异常,会及时联系家长带宝贝就医,并做好登记。
午睡前和下午离园前,会再次进行体温检测和健康巡查,确保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2.加强环境卫生清洁与消毒
日常清洁:每天对教室、活动室、寝室、卫生间等场所进行全面清扫,保持地面、桌面、窗台干净整洁;定期开窗通风,每天至少 3 次,每次通风 30 分钟以上,降低室内病毒和细菌浓度,保持空气流通。
重点消毒:对宝贝经常接触的物品,如玩具、餐具、水杯、毛巾、门把手、楼梯扶手、滑梯等,每天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或浸泡消毒(消毒后需用清水冲洗干净,避免残留);宝贝的被褥每周至少清洗晾晒 1 次,保持干燥整洁。
3.开展健康教育,培养良好习惯
通过儿歌、动画、故事、小游戏等宝贝容易接受的方式,教宝贝学会正确洗手(七步洗手法:内、外、夹、弓、大、立、腕),饭前便后、接触玩具后、打喷嚏后都要洗手;教宝贝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捂住口鼻,或用肘部遮挡,避免飞沫传播。
合理安排户外活动,每天保证 2 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让宝贝多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4.做好病例管理,防止交叉感染
若园内出现传染病病例,会立即让患病宝贝隔离休息,并通知家长带宝贝就医,待宝贝完全康复(如流感需退热后 48 小时、水痘需皮疹完全结痂)且经医生允许后,方可返园。
对患病宝贝所在的班级进行彻底消毒,包括空气、地面、物品等,同时密切观察班级其他宝贝的健康状况,若出现异常及时处理。
三、家庭:做好 “守护者”,配合园内防控
家庭是宝贝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家长的配合与重视,能让传染病预防工作更有效。
1.密切关注宝贝健康,及时就医不拖延
每天接送宝贝时,留意宝贝的精神状态、食欲、体温等,若发现宝贝出现发热(体温≥37.3℃)、皮疹、呕吐、腹泻、咽痛等症状,不要送宝贝去幼儿园,应及时带宝贝去正规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后遵医嘱治疗。
就医时告知医生宝贝的幼儿园就读情况,便于医生判断是否为传染病;宝贝康复后,需携带医生开具的 “康复证明”,经幼儿园确认后再返园,避免将病毒或细菌带入园内。
2.培养良好卫生习惯,从家庭做起
在家中督促宝贝坚持正确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用流动的清水和肥皂 / 洗手液洗手,洗手时间不少于 20 秒;告诉宝贝不要用脏手揉眼睛、挖鼻子、摸嘴巴,减少感染风险。
保持家庭环境清洁,定期打扫房间、清洗衣物,勤开窗通风;宝贝的玩具、餐具等要单独清洗消毒,避免与成人共用。
3.合理安排饮食作息,增强宝贝免疫力
秋季气候干燥,要让宝贝多喝温开水,补充水分;饮食上要营养均衡,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鸡蛋、牛奶、瘦肉等,保证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避免给宝贝吃生冷、辛辣、油腻的食物。
保证宝贝充足的睡眠,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 10 小时(小班宝贝 10.5 小时,中班 10 小时,大班 9.5 小时),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适当带宝贝进行户外活动,如散步、跑步、跳绳等,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4.按时接种疫苗,做好主动预防
四、家园协作:携手同行,共护宝贝健康
传染病的预防不是单方面的工作,需要幼儿园和家庭密切配合、携手协作。
家长要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各项防控措施,如晨午检、健康登记、消毒工作等,不隐瞒宝贝的健康状况;若园内出现传染病聚集性病例,要听从幼儿园的安排,配合做好隔离、观察等工作。
幼儿园要及时向家长宣传秋季传染病预防知识,通过家长群、家长会、宣传栏等方式,告知家长传染病的防控要点和园内的防控措施,让家长了解并支持幼儿园的工作。
秋季是传染病的高发期,但只要我们提高警惕、科学预防,幼儿园和家庭共同努力,就一定能为宝贝们筑起一道坚固的 “健康防线”,让宝贝们在幼儿园里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来源:育儿创造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