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伴随的含盐碱尾水氮磷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传统生物处理技术在强碱环境下效率低下,成为制约可持续养殖的瓶颈。常规耐碱微生物在pH 11条件下脱氮效率通常不足80%,且缺乏系统性机制解析。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舒琥教授指导生物科学专业21级本科生范晓瑄
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伴随的含盐碱尾水氮磷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传统生物处理技术在强碱环境下效率低下,成为制约可持续养殖的瓶颈。常规耐碱微生物在pH 11条件下脱氮效率通常不足80%,且缺乏系统性机制解析。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舒琥教授指导生物科学专业21级本科生范晓瑄、研究生马永浩等人成功从海水养殖池塘中分离出一株具有耐强碱能力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除磷菌株(SNDPR)——源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ediminis)I4。该菌株在极端碱性条件(pH 7-11)下表现出高效、同步脱氮除磷效能,为解决盐碱环境水污染治理难题提供了新的微生物资源和技术路径。
近日,研究成果在工程技术领域顶级期刊《Bioresource Technology》在线发表了题为Novel Alkali-Resistant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Strain I4: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Molecular Mechanism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全基因组测序、酶活测定及转录组分析,系统揭示了菌株I4在强碱环境下的独特代谢途径与耐碱分子机制。
菌株I4是目前报道的在强碱性条件下(pH 11)同步脱氮除磷效率最高、机制最清晰的SNDPR菌株之一。研究团队通过优化培养条件,确定了菌株I4的最佳脱氮除磷参数,并结合Illumina HiSeq和Nanopore平台对I4菌株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并通过KEGG等数据库进行了深入的功能注释与分析,揭示了其高效耐碱脱氮除磷的分子机制。其卓越的耐碱性能、高效的营养物质去除能力和可靠的安全性,使其在盐碱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拓展养殖空间等方面展现出巨大应用价值。
舒琥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环境微生物资源开发、污染物生物降解机制及养殖尾水污染控制技术研究,尤其在养殖尾水氮磷污染控制及功能性环境微生物菌剂开发利用方面取得系列创新成果。团队注重基础研究与实际应用的结合,积极推动科技成果服务于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
该研究成果广州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第一作者为生物科学专业21级本科生范晓瑄(推免南京大学读研),通讯作者为舒琥教授和研究生马永浩,广州大学陈琼华副教授、岳莎实验师等参与了合作研究。该研究得到了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项目、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广东省乡村振兴种业攻关项目和广州大学“2+5”平台等项目资金支持。
论文链接:
来源:英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