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先问你个问题:提到奶酪,你脑子里第一反应是啥颜色?十有八九是黄色吧?不管是超市里给孩子买的奶酪棒,还是《猫和老鼠》里汤姆追着抢的那块,好像“奶酪=黄色”是天经地义的事。但你知道吗?最早的奶酪根本不是黄色的,这事儿还得从几千年前说起。
先问你个问题:提到奶酪,你脑子里第一反应是啥颜色?十有八九是黄色吧?不管是超市里给孩子买的奶酪棒,还是《猫和老鼠》里汤姆追着抢的那块,好像“奶酪=黄色”是天经地义的事。但你知道吗?最早的奶酪根本不是黄色的,这事儿还得从几千年前说起。
人类做奶酪的历史能追溯到几千年前,最早的做法特简单:往鲜牛奶里加俩东西——乳酸菌发酵剂和凝乳酶,让牛奶里的蛋白质凝固成块,把里面的脂肪留住,再把剩下的乳清(占牛奶90%的水分)倒掉,奶酪就差不多成了。
不过那时候做奶酪,用的可不是牛奶,而是羊奶。为啥?因为早年的野牛又大又野,不好驯化,主要用来干活;羊就不一样了,体型小、好养活,是当时产奶的主力。
有意思的是,牛羊都吃青草,但做出来的奶酪颜色差老远。关键就在于青草里的一种黄色色素——β-胡萝卜素。这东西特别喜欢“躲”在脂肪里,要是用牛奶做奶酪,它就跟着牛奶脂肪留在奶酪里,让奶酪变成黄色;可羊不一样,羊吃了青草,会把β-胡萝卜素直接转化成无色的维生素A,所以羊奶奶酪全是白色的。在那个羊奶奶酪当家的时代,市面上的奶酪基本都是白的。
奶酪变黄色,纯属巧合——因为羊奶奶酪“失宠”了。
14世纪的时候,羊毛产业突然火了,利润特别高,养殖户发现“养羊卖羊毛”比“养羊挤奶做奶酪”赚得多,就把羊更多用来产羊毛,不怎么挤羊奶了。到了15世纪,又赶上大规模的绵羊病,羊死了一大片,羊奶奶酪直接没法做了。这时候,牛奶奶酪就趁机补了缺,开始大批量生产。
牛奶奶酪里有β-胡萝卜素啊,尤其是脂肪多的奶酪,黄色特别明显。那时候大家觉得“黄色=脂肪多、纯天然”,觉得这样的奶酪才好,慢慢就接受了黄色奶酪,市面上的黄奶酪也越来越多。
你以为黄色都是天然的?错了!最早给奶酪染色,根本不是为了好看,是商家为了“遮丑”——他们偷偷把牛奶里的脂肪抽走了。
牛奶里的脂肪是好东西,既能做奶酪,还能做黄油,而且黄油卖得更贵。有些作坊就动了歪心思:先把牛奶里的脂肪捞出来做黄油,再用剩下的脱脂牛奶做奶酪,这样一份牛奶能赚两份钱。可问题来了,脱脂牛奶里β-胡萝卜素也少了,做出来的奶酪颜色变浅,一看就“没营养”,没人买。怎么办?商家就开始加色素,把奶酪染回黄色,假装还是原来的高脂奶酪。
到了19世纪50年代,奶酪开始工业化生产,一下子冒出来好多奶酪厂,但周边的牛奶就那么多,根本不够用。1860年那阵儿,美国家庭都喜欢自己做黄油,做完黄油的脱脂牛奶就送到工厂,工厂没办法,只能用这些低质量牛奶做奶酪。这时候,色素就成了“救星”——不管牛奶好不好,染成黄色,看起来就都一样“优质”。
给奶酪染色的“颜料”,也一直在升级。最开始商家用的是天然植物色素,比如胡萝卜里的β-胡萝卜素、万寿菊里的叶黄素,甚至还用过藏红花。但叶黄素染色不稳定,放几天颜色就变了;藏红花又太贵,根本不划算。
直到15、16世纪航海热,一种叫“胭脂树橙”的色素从红木种子里被发现了。这东西又便宜,染出来的颜色还稳定,一下子就成了商家的“心头好”。
到了19世纪70年代,化学公司更狠,直接研发出了人造色素——颜料黄AB和颜料黄OB,专门给黄油和奶酪用。这玩意儿比植物色素还便宜,一点点就能染一大锅,颜色还特均匀,商家们当然乐意用,很快就普及开了。
不过,人造色素用多了,问题也来了。20世纪初,政府和媒体开始关注“人造色素有没有毒”,美国还出台了法令,要求色素必须“无害”,但那时候管得不严,商家该用还在用。
直到60、70年代,大家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人造色素的麻烦才暴露出来:1965年有研究说,颜料黄AB和OB里有致癌的东西;1973年又有实验发现,人造色素可能让小孩多动。这时候商家才开始收敛,要么用天然色素,要么干脆不加。
但新问题又来了:现在的奶牛,大多吃的是干草、玉米青贮饲料,不像以前那样天天吃新鲜牧草,牛奶里的β-胡萝卜素比以前少多了。就算是全脂奶酪,也没以前那么黄了。
可几百年下来,咱们早就被“洗脑”了——“奶酪就该是黄色的”这个想法,已经刻在骨子里了。有研究说,食品颜色符不符合预期,直接影响咱们买不买。就拿切达奶酪来说,有调查显示,58.3%的人更喜欢橙色的,只有21.7%喜欢白色的。哪怕大家都承认“白色看起来更天然”,还是愿意买黄色的。
不过现在不一样了,商家给奶酪染色,更多是为了“打品牌”——比如某个牌子的奶酪固定染成深黄色,时间长了,大家看到这个颜色就想到它,成了“专属标识”。
而且现在的奶酪选择也多了:想减肥的人可以选白色的低脂奶酪,蛋白质和钙都不少;像雀巢这些牌子,也出了0色素的白色奶酪,主打“天然”。
咱们中国的奶酪市场也越来越火,比如蒙牛,靠“妙可蓝多+蒙牛奶酪+爱氏晨曦”这三个牌子,占了不少市场份额,不管是给孩子当零食的奶酪棒,还是家里做饭用的奶酪碎,啥场景的都有。
现在超市货架上,白色奶酪还是放在不起眼的地方,毕竟大多数人还是习惯买黄色的。但说真的,现在吃奶酪,谁还盯着颜色啊?不管是拌沙拉、做蛋糕,还是直接嚼着吃,口感好不好、营养够不够,才是最该关心的。至于那抹骗了我们几百年的黄色?就当是食品工业史上的一段小插曲吧。
来源:Thefainte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