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富马酸比索洛尔是一种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常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它通过降低心率和减轻心肌收缩强度,减少心脏对氧的需求,从而在控制血压、缓解心绞痛以及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方面发挥作用。其具有起效平稳、作用时间长等特点。
富马酸比索洛尔是一种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常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它通过降低心率和减轻心肌收缩强度,减少心脏对氧的需求,从而在控制血压、缓解心绞痛以及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方面发挥作用。其具有起效平稳、作用时间长等特点。
2016年,54岁的李淑珍是济南一家社区超市的收银员。她每天早上七点准时到岗处理工作,一坐就是大半天,中途只能趁顾客少的时候活动一下。时间一长,饮食也跟着工作节奏变得急迫。早餐多是超市门口买的油条配咸豆浆,中午在员工食堂吃点红烧肉、土豆炖排骨一类重口味菜肴,等到晚上收工回家已很晚,经常就是泡面、卤味拼盘或者去小馆子点几样家常菜,应付一顿就上床休息。下了班后她几乎从不锻炼,只窝在沙发看剧、刷视频,周末也多半在家睡觉。家里人总劝她运动,但是她总觉得自己身体一向硬朗,从未放在心上……
4月18日上午,李淑珍结果面前顾客递过来的纸币将手伸进钱箱,低头从钱箱里取零钱时,忽然感觉脑袋里猛地一紧,像被一根细绳从里往外勒住一样,额角迅速鼓胀起来,血管跟着一跳一跳地敲打,不算剧痛,却让人透不过气。她下意识直起身,手里攥着零钱轻轻发抖,额头涌出的紧绷感让她忍不住抬手去揉,指尖在皮肤上按压着,能感觉到里面血脉在不规则地搏动。但好在几下轻揉过后,情况就缓解了不少,她勉强微笑着把零钱递出去,以为是天气太热的原因,便没有放在心上,努力让自己恢复到正常的工作节奏。
二十分钟后,顾客越来越多,购物袋很快用完,李淑珍转身伸手去拿,刚抓到购物袋,后脑忽然像被一记重锤狠狠敲中,钝重的冲击感从颈后窜到头顶,仿佛整个头颅瞬间涨大了一圈,而整个世界都开始旋转起来。她急忙转变了方向,用双手撑住收银台,借此稳住自己身形,并用另一只手赶紧按住太阳穴,不停地轻揉着,试图通过这种方式缓解。
面前的客户催促了两句,李淑珍咬牙,勉强抬手把购物袋递给顾客。但是疼痛感却并不打算放过她,随着她抬手的一瞬,头颅里的胀痛陡然加剧,仿佛血液在一股股猛冲,硬生生把整个脑袋往外撑开。她猛地弯腰,五官扭曲在一起,双手死死捂住太阳穴,指尖能触到里面剧烈的搏动,伴随着嗡嗡作响的耳鸣。她感觉到自己的胸口发紧,呼吸变浅,眼睛拼命睁开却只能看到斑驳光影,周围的一切仿佛在急速远去。紧接着,她的身体摇晃着向后一歪,随即整个人重重倒下,双臂无力垂落。顾客见状顿时被吓了一跳,不断地呼唤着她,但是她却没有任何反应,慌张的立刻拨打了120急救电话。
急救车把李淑珍送到医院后,医生第一时间为她做了常规检查。血压计的水银柱迅速升高,显示为 186/108 mmHg,脉搏每分钟 98次,明显快于平常。护士记录时还发现她的面色苍白、额头汗珠未干,呼吸浅促。随后的血常规和血生化结果显示,血钠 149 mmol/L,血钾 3.4 mmol/L,血肌酐轻度升高至 97 μmol/L,提示循环负担较重。心电图进一步检查时,显示 窦性心动过速,ST段轻度压低,医生敏锐地注意到这些变化背后可能隐藏的高血压病史。她平日未重视健康的习惯,使医生怀疑这并非单纯的突发性头痛,于是决定安排进一步的专项检查来明确病情。
次日早晨,李淑珍接受了 动态血压监测(24h-ABPM),结果显示白天平均血压 165/102 mmHg,夜间血压未能正常下降,平均值仍在 152/95 mmHg。心脏彩超提示 左心室轻度肥厚,室间隔厚度 12 mm,射血分数虽保持在 58%,但舒张功能下降。眼底检查中发现 动脉反光增强、动静脉交叉压迹,这意味着长期高血压已经对小血管造成损伤。结合收缩压与舒张压的持续升高、靶器官受累的证据,医生最终确诊为高血压二级(中危组)。
确诊后,她被收入心内科病房接受系统治疗。医生为她制定了综合方案,除给予对症降压药物外,还通过静脉补液、利尿调节和低盐饮食干预帮助稳定血压。每日晨起和睡前都要测量血压,数值逐渐下降到 135/85 mmHg 左右。同时,医生安排了护理团队对她进行健康教育,提醒减少高盐饮食、保证规律作息。在连续一周的观察中,她未再出现明显头痛、头晕,复查心电图和血生化均较入院时改善。
经过两周的住院治疗,李淑珍的血压逐渐平稳,症状明显减轻。复查动态血压监测显示白天平均血压已降至 138/88 mmHg,夜间血压维持在 125/80 mmHg,呈现出规律的昼夜节律。医生评估恢复情况良好,认为她已度过急性危险期,可以带药出院。
出院之前,医生找到李淑珍,对她解释道:“李阿姨,您的情况属于高血压二级,而且已经出现了心脏和小血管的受累,不能再掉以轻心。经过这段时间的治疗,血压已经控制在比较理想的范围,但要想维持稳定,必须依靠长期管理。我们给开具了富马酸比索洛尔,它是一种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可以减慢心率、降低心脏负荷,帮助血压保持平稳,同时也能保护心脏功能。这类药物需要每天规律服用,不能随意停用或自行增减。除了药物之外,饮食上一定要减少盐和油脂的摄入,像泡面、卤味这些高盐食品要尽量避免;作息要规律,每天保证足够睡眠;另外,哪怕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活动,比如快走、做伸展运动,每天二十分钟就能起到作用——高血压不是一时的问题,而是需要长期坚持管理的。”
李淑珍听完医生的叮嘱,心里直打鼓,想到自己差点倒在收银台上没能醒过来,心头阵阵后怕。她暗下决心要彻底改掉以前的坏习惯。出院后,她把家里常备的泡面、卤味全都清理掉,换成清淡的蔬菜和粗粮,每餐都刻意少放盐。每天清晨,她会按时服用医生开具的富马酸比索洛尔,再安静地坐五分钟测量血压,数值稳定在 130/85 mmHg 左右。她能明显感觉到心跳比住院前更平稳,没有了那种扑腾扑腾往上冲的慌乱感。每天她都会去小区楼下散步二十分钟,呼吸也比以前顺畅许多。工作再忙,她也会提前准备午餐,避免再在食堂点那些重口味的红烧肉和炖排骨。晚上下班后不再窝在沙发里刷手机,而是听医生的话做些伸展动作,早点休息。
三个月后,她按时回到医院复查。医生为她安排了血压监测,白天平均血压 128/82 mmHg,夜间平均 120/78 mmHg,昼夜节律恢复正常。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未见明显异常;血生化指标也较住院时明显改善。医生满意地告诉她,目前血压控制良好,富马酸比索洛尔的方案可以继续维持。李淑珍点点头,心里第一次真正松了口气,觉得自己这段时间的努力没有白费,认真的谢过医生,同时在心里下定决心,自己一定要继续保持。然而,让李淑珍没有想到的是,就在她以为一切都步入正轨、每天都严格遵照医生叮嘱去生活的时候,意外却依旧悄然而至……
2018年6月14日,李淑珍正在超市货架前弯腰整理最下层的方便面箱子,当她伸手去拉动一摞包装时,突然感到后脑深处像被一股热流冲击,紧接着一阵钝重的胀痛迅速蔓延开来。她直起身子,双手扶在货架边缘,呼吸急促,眼前的商品标签却逐渐模糊,仿佛有红色的阴影在视野边缘晃动。她咬紧牙关,抬手捂住太阳穴,额角血管鼓胀,随着心跳一下一下敲击,让她觉得头颅快要裂开。她努力深吸几口气,勉强伸手把散落的几袋泡面放回货架,却发现手指明显发抖,连动作都不稳了。
她意识到自己的状态不对劲,想要掏出手机拨打120急救电话,动作刚一用力,那一瞬间像有无形的力量在颅腔里撕扯,爆裂感猛地扩散开来,从后脑深处迅速蔓延到整个头颅。她本能地想抬手去捂住后脑,却失去了平衡,双膝一软重重跪倒在地,额角和太阳穴同时鼓胀,随着每一次心跳,都像有人在里面重重敲击。她控制不住的张开嘴的喘息起来,额头冷汗直冒,她想向周围的人呼救,但是却只能发出一些轻微的气声,甚至连自己都听不清楚。片刻后,她的身体完全失去控制,整个人向一侧倒去,重重的摔在地上,撞到了旁边的货物。这动静终于吸引了周围人围拢过来,有人呼喊她的名字,却没有得到回应。很快,人群中有人最先反应了过来,慌乱的拨打了120,将她紧急送往医院。
救护车很快将李淑珍送到医院急诊。入院时,她已处于昏迷状态,呼之不应,四肢松弛。医生立即为她测量生命体征:血压 210/120 mmHg,心率 112次/分,呼吸急促而不均匀,血氧饱和度仅有 86%。急查血常规与生化:血钠 150 mmol/L,血钾 3.2 mmol/L,血糖 9.1 mmol/L,提示机体应激反应明显。紧急行头颅CT检查,结果显示 左侧基底节区可见高密度影,出血量约 35 mL,伴有脑室铸型及明显中线移位约 7 mm,脑室受压,颅内压急剧升高。医生据此诊断为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形成。
急救小组立即展开抢救,给予静脉降压、脱水降低颅压、吸氧及对症处理,同时准备行开颅减压术。但在抢救过程中,李淑珍的瞳孔逐渐散大,右侧瞳孔直径达 5 mm,对光反射消失。心电监护上显示心律由窦性逐渐过渡为室性心动过速,随后出现心搏骤停。医护团队立即实施胸外按压、静脉推注肾上腺素,并接上呼吸机辅助通气。然而在持续近四十分钟的全力抢救后,患者仍未恢复自主循环。最终,在多次确认生命体征消失后,医生不得不宣布李淑珍因高血压脑出血导致的急性颅内压危象,抢救无效死亡。
李淑珍的儿子接到医院电话的第一时间就赶了过来,一路上心慌意乱,脑子里不断闪过母亲的身影。刚到急诊室门口,就被护士拦下,确认了身份后,把他带到急诊室外的家属等候区。医生很快出来,告知了他“抢救无效”的消息。那一瞬间,他整个人愣在原地,耳边嗡的一声,像被雷击中一样,连呼吸都停滞了。眼睛死死盯着医生的嘴唇在动,却一句话都听不进去,整个人像失去了重量,呆愣在那里,手里的手机差点滑落。他喉咙发紧,想开口却发不出声音,只能颤抖着重复一句:“不可能,不可能……” 额头冷汗直冒,双腿发软,几乎要跪倒在地。直到护士轻轻扶了一下,他才恍惚回过神,眼眶泛红,泪水控制不住地涌出,却依旧无法接受眼前的事实。
他的情绪渐渐从麻木转为失控,李淑珍的儿子忽然红着眼抬头,声音颤抖却带着压抑不住的愤怒:“为什么会这样?她明明已经很注意了!自从上次住院回来,她把家里的泡面、卤味全都丢掉,三餐都换成清淡的蔬菜和粗粮,连盐都控制得很严格。每天早晨都按时吃药,下班后她也去楼下散步二十分钟,有时候还做伸展运动。”他的声音哽咽,泪水不断滑落,“为什么?明明之前复查结果还稳定,不是说控制得很好吗?为什么还是会这么突然?我们明明把一切都做到了,为什么还是没有用?”
医生本来以为,李淑珍之所以会突然病情恶化,可能是因为没按时吃药,或者在生活中依然存在一些疏忽,比如高盐饮食、熬夜、缺乏运动。但现在听到家属情绪激动地诉说她在出院后已经做出的巨大改变,而且还坚持规律复查,结果稳定,这让医生心里一震。显然,这并不是一个依从性差导致的常见案例。
他皱起眉,沉默片刻,随后转身回到办公室,把李淑珍的所有住院记录、血压监测结果、心电图、彩超报告和复查数据一一翻出来,逐项比对。每一份检查报告的数据都很规整,没有明显的遗漏或异常。他又把家属叫到身边,逐条询问她的饮食、作息、运动情况,甚至问到她的日常小习惯,但得到的回答依旧与病历所记录的情况完全一致,几乎挑不出破绽。
反复查证无果后,医生的眼神渐渐透出困惑,意识到这并不是自己一个人能够解决的病例,便把病例带到科室例会上与同事们一起探讨。会议室里一份份报告被摊在桌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逐条分析血压监测、心电图、彩超结果,甚至连饮食和生活方式都被提及。可无论怎么推演,都没有人能给出一个让所有人信服的答案。讨论的声音逐渐增大,氛围显得焦躁而无力。
就在这时,科室主任路过,听到屋里的动静,推门走了进来。他没有打断大家,而是静静听了一会儿,随后询问情况。主治医生把病例经过简要叙述,主任接过病历,低头一页页仔细查看,从入院数据、复查记录到病程记录都翻看了一遍。他的神情始终平静,既没有否认大家的努力,也没有妄自下结论。沉思片刻后,他抬起头,只问了一句话:“患者家属在哪?我要和他们再谈一谈。”在医生的帮助之下,科室主任很快和患者家属进行了面谈,通过一个小时的沟通之后,科室主任终于找到了这一切的罪魁祸首!
得知真相后,科室主任的脸色大变,惋惜道:“到底还是疏忽了啊!李淑珍虽然已经戒掉了泡面、卤味这些重盐食物,也改掉了晚睡、久坐的习惯,还坚持按时服用富马酸比索洛尔,但在生活中却还是忽视了3个致命细节。临床上很多患者也和她一样,以为只要定期复查、血压数据稳定就足够了,却不知道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习惯,也会在高血压的基础上摧毁血管!不仅疗效不佳,还为脑出血的突发埋下了隐患啊!这样下去,脑出血不发生才怪!”
第一个细节:服药时缺少足够的水分
李淑珍在出院后严格按照医生叮嘱服用富马酸比索洛尔,但她常常图省事,吞药时只喝一两口水,甚至有几次干脆没配水。她觉得只要药片吞下去就行,没意识到药物在体内的吸收需要足够的水分支持。比索洛尔在胃肠道的溶解速度和吸收效率直接受液体量影响,缺乏水分会让药效的起效时间延迟,导致血药浓度出现短暂不足。血压在这个“药效空窗期”容易上升,而复查监测往往难以捕捉到这些瞬间变化。
这种小疏忽带来的后果十分隐蔽。血压的波动性本身就是脑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哪怕只是短暂的升高,都可能在脆弱的小血管上增加不可逆的损伤。李淑珍以为自己每天都在吃药,血压值也显示稳定,其实却在不知不觉间让脑血管承受了一次次冲击。长期累积,这样的风险最终突破了防线,使得脑出血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发生。
第二个细节:服药后立即进行家务或用力劳动
李淑珍生活节奏紧凑,常常吃过药就马上开始干活。她会在早晨吞下药片后立刻拖地、搬运米袋,甚至蹲下收拾杂物。比索洛尔的作用机制是降低心率、减轻心脏负担,但在起效早期,血流动力学尚未完全稳定,如果这时突然弯腰或搬重物,就会引发血压和心率的短时波动。对普通人来说可能没有影响,但对于血管弹性下降的高血压患者而言,却是极大的考验。
李淑珍没有意识到这种日常动作带来的风险。她反而觉得自己“勤快”是在增强体质,却不知道这正让药物的保护效果大打折扣。血压监测中往往看不到这些细节,因为它们只发生在特定场景。但正是这种隐蔽的不稳定,让她的大脑小血管长期承受微小冲击。每一次不经意的弯腰或用力,都是在无形中累积风险,直至某天突然失守。
第三个细节:睡眠不足和夜间血压未能下降
李淑珍虽然出院后有意识地比以前早睡,但依然习惯看电视剧到深夜,有时要到凌晨一两点才入睡。睡眠不足会打乱血压的昼夜节律,高血压患者夜间本该下降的血压持续处于高位,这种状态被称为“非杓型血压”。比索洛尔可以降低心率,但无法完全弥补夜间缺乏休息带来的血压失控。李淑珍在复查时的数据多在白天获取,无法反映夜间的真实情况。
这种夜间负担尤为危险。长时间处于高血压状态会直接导致小血管壁的结构性改变,使它们更薄、更脆。李淑珍在白天血压表现良好,看似一切正常,但脑血管在夜间不断承受损伤。某个清晨,当外界诱因叠加时,脆弱的血管就可能突然破裂,导致脑出血的发生。她和家人都以为规律吃药就能保障安全,却忽视了夜间血压管理的关键。
从表面看,李淑珍的日常已经很自律。她戒掉了高盐食物,坚持按时吃药,规律监测血压,也增加了适度运动。但正是因为这些明显的措施都做到位,她和家人更容易对一些小习惯掉以轻心。药物服用时缺水、吃药后立刻干活、夜间睡眠不足,这三件看似琐碎的小事,反而成为击破血管防线的关键。
这三个细节提示人们,高血压的管理从来不是单纯依靠药物,任何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习惯都可能成为影响结局的重要因素。复查的数值可以稳定,但血管壁的脆弱性却在这些日常细节中悄悄积累。李淑珍的经历令人惋惜,也提醒了所有患者和家属,生活方式的管理需要细致入微,只有真正做到全方位防护,才能把风险降到最低。
资料来源:
[1]赵静,侯雪茜. 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对心功能指标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科学,2025,48(07):96-98.
[2]梅海双.比索洛尔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研究[C]//重庆市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学会.临床医学健康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三册).迁安市大五里镇卫生院;,2025:445-448.DOI:10.26914/c.cnkihy.2025.019594.
[3]蔺建云,周梦,苏钰. 非洛地平联合比索洛尔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清炎症指标的影响[J].实用心电学杂志,2024,33(04):369-373.DOI:10.13308/j.issn.2095-9354.2024.04.012.
(《54岁女子吃富马酸比索洛尔,2年后脑梗走了,她的经历要引以为戒》一文情节稍有润色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均为网图,人名均为化名,配合叙事;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
来源:三秦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