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表达有力,不需要堆词汇,你要有强烈的“结构感”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1 22:32 2

摘要:那种感觉太熟了:你脑子里有一个很清晰的意思,但一张嘴就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别人听完只能说一句“嗯…你在说什么?”

我以前说话有个毛病:总想把所有想法一次性都说出来,

结果就是——听众一脸懵,我自己也急。

那种感觉太熟了:你脑子里有一个很清晰的意思,但一张嘴就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别人听完只能说一句“嗯…你在说什么?”

然后自己又很讨厌重复,我会马上感到烦躁。后来我才明白,表达力的底层,不是词汇量,而是结构感。

一个人说话有没有条理、逻辑清不清楚,跟他读过多少书、会多少形容词没多大关系,最重要的是他有没有训练过“组织语言的能力”。

这个能力不是天生的,是可以训练出来的。而它的关键,叫“句子分区”。

什么是句子分区?一句话只能表达一件事

我们太容易在一口气里讲很多事情,比如:

“我觉得他人挺好但是那天做得有点过然后又不道歉我其实也理解他但就觉得心里不太舒服……”

你一看,这句话有没有错?没有错。可有没有结构?一点也没有。它就像一根拧在一起的麻绳,你拉不清重点。听的人需要边听边拆,太累了。

后来我学会了一个表达的底层原则:

一句话只说一件事。

比如我们把上面那句话拆开,看会发生什么变化:

我觉得他是个挺好的人。但那天,他的行为让我觉得有点过分。事后他又没有向我道歉。虽然我能理解他的难处。但我还是觉得,心里挺不舒服的。

看起来是不是就清楚多了?每一句都只负责表达一个意思,听的人也容易理解,还能准确捕捉到你的情绪波动和逻辑链条。

这个能力,是可以练出来的。

我们很多人表达混乱,就是因为一句话塞了三件事:情绪、逻辑、判断、评价,全部糅在一起。

先别考虑说多少,你先把每一句话清清楚楚分开,说完一个意思就收住,再去说下一个。

举个例子,分区说话到底是什么样?

比如我以前表达不满,会一股脑儿倒情绪:

“我真的觉得这件事情太气人了,怎么可以这么不尊重人,我昨天已经够忙了他还催我,还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

你能听懂我不满,但不知道我到底想表达哪个重点。

后来我练习“句子分区”之后,我会这样说:

昨天那件事我有点不舒服。一方面是因为我那天确实太忙了,压力很大。另一方面是他催我时的语气让我觉得不被尊重。比起生气,我真的很想让他知道我的界限在哪里!

是不是立刻清晰多了?

这个表达不“高级表达”,可是能“让人听懂”。

为什么有些人说话总是有力量?后来我发现,表达有力的人,都有一个共性:

他们每说一句话,都像是在盖一层楼。

不是堆信息,而是一步步建构。比如你听播客、听一些表达训练的博主,会发现他们不会一口气“炫技”,而是先抛出一个观点,然后铺陈背景、举例、对比、升华。说话像写作一样,有结构、有节奏。

这就是“表达的结构感”,它的本质是:你能不能把脑子里的感受和观点拆开,一点点表达,而不是糊成一团。

我是怎么练这个能力的?

我以前真的不会说话,每次开口都在脑子里提前演练三遍,结果正式说的时候还是失败。最开始的转变,是从“写”开始的。

我开始每天写东西,一句话一句话地拆。写着写着,我发现了一个特别神奇的事:

你一旦写得有条理,说话自然就会有条理。

因为写,是你唯一能“暂停表达”的机会。你可以反复改、反复拆,把每句话变清晰。

后来我做课程、做播客、做口播,其实本质都是:我一直在练“句子分区”的能力。

说到底,我们不缺内容,我们缺的是怎么有逻辑地表达这个内容

很多人以为表达混乱,是因为自己“表达天赋差”“性格内向”“词不达意”。

其实你只差一个基本功——结构感

当你开始有意识地练习“句子分区”,你会发现你越来越能被听懂,也越来越有力量。说话的底气,不是从“说得多”来,而是从“说得清”开始的。

如果你也在练习表达,如果你也发现自己总是在“词穷”,或者“词多却没人听懂”,试试每天写一点东西,每天拆解一段表达,这就是你未来改变表达逻辑的起点。

别着急,表达有力量这件事,一旦学会了,就再也回不去了。

我们可以慢慢练,但一定要练。——今天就从说清楚一句话开始。此刻你就可以在评论区里写点什么来练习。

欢迎来到【知识土匪】

你不输出,就永远只是在“读别人的人生”

老实说,我以前也以为,读书读多了自然就能变聪明。
后来我发现,不写,不说,不表达,你脑子里装再多道理,也只是“别人的人生观”。

你有没有这种感觉?
明明读了很多书,刷了很多短视频,收藏了不少金句,真到自己写的时候,还是卡住。
不是没东西说,而是不知道该怎么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

这就是“只输入,不输出”的后遗症。
信息都堆在脑子里,但你没经过一次“加工”,它就永远不是你的。

所以我才觉得——阅读只是开始,思考是过程,输出才是闭环。
这也是我们「知识土匪」一直在做的事。

我们不是陪你打卡,也不是鼓励你堆阅读量。
我们在做一件事:训练你建立【阅读-思考-表达】的肌肉。

共读书单只是载体,重点是你读完后写下什么,说出什么,你怎么看、你怎么用。

我们不催更,但我们会一直提醒你:
写,是为了看见你真正的思维样子;
说,是为了训练你能在关键场合讲清楚自己。

如果你也总觉得“我明明知道,但我讲不清楚”,
别慌,那不是你笨,是你还没习惯把思考变成表达。

等你真的开始表达,会发现很多“看不懂的书”,你其实早就懂了。
只是你一直没机会说出来而已。

来源:会发财的公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