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处暑过后,武汉的白天依然被热浪笼罩。当夜幕降临,晚风终于送来一丝清凉。霓虹灯闪烁间,青山区恩施街的狮龙聚场店外已排起长队。离此数百米的神豪家宴厨房里,灶火正旺,一盘盘油焖大虾被送往餐桌,食客谈笑之声不绝于耳。这般热闹场景,正是武汉夜经济蓬勃发展的生动注脚。
处暑过后,武汉的白天依然被热浪笼罩。当夜幕降临,晚风终于送来一丝清凉。霓虹灯闪烁间,青山区恩施街的狮龙聚场店外已排起长队。离此数百米的神豪家宴厨房里,灶火正旺,一盘盘油焖大虾被送往餐桌,食客谈笑之声不绝于耳。这般热闹场景,正是武汉夜经济蓬勃发展的生动注脚。
今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武汉积极响应,推动夜经济多业态联动发展,形成消费升级新引擎。据国家统计局武汉调查队发布的最新数据,2025年上半年,武汉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4%,涨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消费活力强劲。
市井烟火
舌尖上的武汉越夜越精彩
晚上8点,武汉青山区恩施街——这条声名在外的“网红美食街”,迎来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刻。全长约1.7公里的街道两侧,近百家特色餐饮店亮起璀璨灯火,食客络绎不绝,人潮涌动。狮龙聚场店内座无虚席,狮龙蟹面、炭烤蜜汁排骨、烤鱼籽的多种香味交织弥漫。
50岁的谭艳萍是武汉本地人,丈夫则来自“懂吃会吃”的广东潮州。今年,他们对这家经营了22年的老牌本土烧烤店,进行了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引入专业营销团队,以打造“武汉地标美食”为目标,陆续推出“卷”系列、芝麻酱系列等主题烧烤。虾仁卷菠萝、肥牛卷芝士、芝麻酱牛肉等新菜品颇受食客欢迎。
“明显感觉客人更多了。”狮龙聚场创始人谭艳萍告诉记者,尤其自三月份天气转暖以来,每月营业额同比增长约50%,且客流主要集中在夜间。“入夏后,我们将营业时间延长,增设了临时露天外摆餐位。每逢国际足球赛事,店内的大型电子屏还会实时转播,这期间更是一‘位’难求。”
距离狮龙聚场约800米的神豪家宴,同样感受着夜经济带来的热度。这家主打小龙虾的餐厅去年11月刚落户武汉。“我们的总店‘神豪虾后’坐落在被誉为‘中国小龙虾之乡’的潜江,已营业近5年,在当地积累了良好口碑。”神豪家宴负责人陈少军介绍,餐厅将小龙虾与楚菜相结合,研发出干椒虾、龙虾烧牛蛙、烤小龙虾等特色菜品,市场反响热烈。
恩施街的夜经济繁荣并非偶然。青山区钢花村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政府对恩施街进行了整体改造,以“老工业区生态化”理念还原最本味的青山,以赛博朋克为基础风格,辅之工业文化元素,让街区更有辨识度,并不定期组织美食节、啤酒节、歌王大赛等活动,打造“青山美食不夜城”品牌。同时,专程前往其他美食街学习,持续完善恩施街治理模式。
政策支持也为夜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近年来,武汉市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夜游经济发展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鼓励商圈有效延长营业时间,培育一批武汉“夜生活”打卡地,持续优化夜游营商环境。目前,武汉已有江汉路步行街等4地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等13处省级夜间消费聚集区。
文化赋能
夜间消费吹起“文化风”
夕阳西沉,位于江夏区五里界锦绣村的“江夏里·武汉老码头文化美食街区”渐渐苏醒,仿古建筑群在灯光映照下,重现昔日汉口码头风貌,青石板路上人影绰绰,叫卖声、歌舞声、欢笑声此起彼伏。
“走进街区,一秒就穿越回百年前的武汉码头。” 8月16日晚,多次来江夏里游玩的郑女士,成为街区自今年五一假期正式亮相以来的第100万名幸运游客,她感慨道,“很惊喜!在这里不仅能品尝特色美食,感受历史文化,而且不收门票、停车费,连各类演出和音乐会都全部免费。”
江夏里·武汉老码头文化美食街区运营负责人张丹丹告诉记者,作为全国首个以老码头文化为主题的沉浸式体验街区,江夏里占地110亩,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复原了渔灯摇曳的码头场景,融合休闲娱乐、亲子乐园、露营野趣、民俗文化、手工艺体验和水上游览等多元业态,打造可看、可听、可玩、可品的立体文化空间。
“武汉夏季炎热,游客多集中在夜间出行。”张丹丹说,为了丰富游玩体验,让游客能来“二刷”“三刷”,仅今年暑期,街区就策划近20场主题互动活动。每到周五、周六,武汉本土乐队轮番驻唱,龙虾节、啤酒赛、露天观影等活动轮番上演。自开业以来,街区总营业收入已突破1000万元,单日最高接待游客量达5万人次。
江夏里还是由村集体企业全资投资建设的乡村振兴项目。“项目以盘活乡村闲置资源、带动村民共富为初心,对锦绣村闲置的38栋房屋实施改造,以创新商业思维和运营模式,打造城市近郊微度假目的地。”张丹丹认为,这样的尝试,也为全国乡村文旅创新发展、“文旅+餐饮”的跨界迭代升级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
51岁的胡芳是受益村民之一。此前,为了谋生,她一直跟着丈夫辗转武汉各个建筑工地打零工。如今,不仅有稳定收入,还方便照顾家里。
眼下,文化赋能成为武汉夜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文化+夜经济”的模式正在武汉多点开花: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设立非遗市集,非遗汉绣团扇、楚剧脸谱书签等“武汉限定”文创产品,光谷步行街依托“兴趣社交-创意体验-个性消费”闭环,构建起多元文化共生的夜间消费生态;吉庆街上,老字号与新兴网红小吃共同诠释着悠久的武汉宵夜文化。
创新玩法
新“夜”态激发新活力
刚刚过去的七夕佳节,汉阳龙阳湖畔的恒达欢乐世界可谓“甜度爆表”,89米高的“城市之眼”成为众多年轻情侣打卡表白、定格誓言的首选地。
“‘城市之眼’是武汉目前最高的摩天轮,周身环绕着26000米灯带及16万盏灯光,浪漫值拉满。搭乘360度的全景舱室,可以在黄昏时分远眺长江浩渺、欣赏落日熔金的壮丽,也可以在入夜后,感受梦幻的‘光影魔术空间’。”恒达欢乐世界现场负责人陈翔介绍,除了摩天轮,园区内还有武汉最高的“小蛮腰”漂流塔、最大的70座海盗船等大型游乐设施,并设有专为低龄儿童打造的救火队、星际喷球车等12套安全免检设备。
恒达欢乐世界的“出圈”并非个例。去年3月,央视财经发布首个“中国夜经济活力指数报告”,武汉上榜中国夜间消费最活跃十大城市。作为全国夜经济强市,武汉近年来持续优化夜经济发展环境,创新产品供给,促进商旅文体融合,显著提升了夜间商业活力。
作为武汉夜游IP矩阵的“流量担当”,汉秀剧场沉浸式4D科技大秀《水秀》自7月26日开演后,迅速跻身全国夜游热门榜单。不到一个月时间,这项演出已累计接待游客超4万人次,其中60%为外地游客。
此外,武汉城市足球超级联赛(简称“汉超”)也于近期拉开战幕,并将持续至11月上旬。联赛期间,武汉市将同步推出“汉超”美食生活荟活动,发放“汉超”体育消费券,打造观赛消费新场景,为城市夜经济再添一把“火”。
夜幕低垂,江城未眠。武汉的夜经济,仍在续写新的发展篇章。当星光与灯火交汇,传统与创新融合,武汉的夜晚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蓬勃活力与动人魅力。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