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以来,海东市乐都区锚定“打造绿色生态循环、特色产业发展、质量安全放心、共享富民增收示范样板”目标,在农牧产业结构优化、质量安全监管、品牌培育升级、农民增收致富等领域精准施策、协同发力,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交出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的亮眼答卷。
今年以来,海东市乐都区锚定“打造绿色生态循环、特色产业发展、质量安全放心、共享富民增收示范样板”目标,在农牧产业结构优化、质量安全监管、品牌培育升级、农民增收致富等领域精准施策、协同发力,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交出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的亮眼答卷。
产业根基持续筑牢,供给能力稳步提升。截至8月中旬,全区累计播种各类农作物面积50.31万亩(1亩≈0.067公顷),其中粮食作物31.26万亩、蔬菜7.13万亩、油料6.58万亩、青饲料5.34万亩。蔬菜产业预计产量达23.28万吨、产值6.28亿元,樱桃产业总产量2204.7吨、总产值突破8000万元,特色种植效益显著。建成23家农业农村部直联直报备案畜禽规模养殖场,主要畜禽存栏65.4万头只、出栏26.36万头只,畜产品产量14168.82吨。加快良种引进步伐,引进能繁母猪930头。
生态监管双向发力,品质安全全程守护。全区完成耕地“非粮化”整治2.65万亩,1.46万亩撂荒地实现100%复耕复种,耕地资源得到高效利用。深入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14.6万亩,发放有机肥342.03吨。设立残膜固定回收点1个、临时回收点34个,建成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中心1个、临时回收点3个,回收利用率达75%,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高达90%,绿色生产模式加速落地。建成各类良繁基地5.1万亩,小麦、马铃薯、油菜单产提升示范面积超19万亩,春季优质蔬菜苗供应达2000万株,从源头保障农产品品质。
品牌链条迭代升级,市场竞争力持续凸显。全力打造“青藏门户・乐都果蔬”区域公用品牌,顺利推进“两品一标”认证,2025年度1.67万亩有机草原、1000头有机白牦牛、1800只有机藏羊认证申报工作有序开展。建成胜道薯条加工专用薯繁育基地0.5万亩,推进乐康农副产品加工基地、高原冷凉蔬菜速冻冷藏库等项目建设,现代加工物流体系不断完善。省财政农业转移支付资金、中央及省级衔接资金精准落地,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资金保障。通过招商引资推介会、青洽会等多场活动,搭建线上线下销售平台,让“乐字号”农特产品走向更广阔市场。
惠农增收成效显著,民生福祉再谱新篇。截至8月中旬,已发放粮油作物耕地地力保护补贴3783.35万元、露地蔬菜补贴300万元、草原奖补561.94万元,农机具购置补贴54.06万元,政策红利直抵农户。值得关注的是在拓宽增收渠道上,乐都区亮点频现,乐都马铃薯出口吉尔吉斯斯坦3979吨,在哈萨克斯坦设立青海首个农产品海外仓,成功打通青海农特产品直达中亚国家的“点对点”销售通路。千亩豆苗等蔬菜基地通过订单模式直供一线城市,“出口+内销”双路径让农民腰包更鼓。
乐都区将持续优化“稳川、进沟、上山”产业布局,在设施农业改造、畜牧业转型升级、海内外市场拓展、品牌培育上再加力,推动农体文旅商深度融合,让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成为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生动实践。(王艺锦)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