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嘉宁、傅淳华:数字时代英国中小学教师数字能力培养路径与启示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2 07:03 1

摘要: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势不可当,教师的数字能力(digitalcompetence)越发受到关注。作为数字化水平较高的国家,英国敏锐地察觉到数字时代对教师能力提出的新要求,较早开始进行教师数字能力培养方面的探索,在实践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势不可当,教师的数字能力(digital competence)越发受到关注。作为数字化水平较高的国家,英国敏锐地察觉到数字时代对教师能力提出的新要求,较早开始进行教师数字能力培养方面的探索,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鉴于此,本研究着眼于英国教师教育中数字能力培养的多元路径,分析多元主体在职前、入职和在职三阶段为培养教师数字能力所做的尝试,以期挖掘对本土教师数字素养培养实践的借鉴价值。

教师教育作为一个连续的过程,可分为职前教育、入职培训和在职发展三个阶段,贯穿教师的整个发展生涯。随着教育数字化变革对教师教育变革的呼唤,英国在教师教育的各阶段关注数字能力培养,致力于增加教师对数字技术的了解,以期通过培养高数字能力教师推动教育的发展。

1.职前教育:数字技能传授与数字环境营造

英国职前教师培训体系(Initial Teacher Training,ITT)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高校、中小学和社会机构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高等教育机构与各类校本机构作为职前教师培养的两大主要机构在教师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以高等教育机构为主(higher educationcentred)的教师培养路径,通过各大学和学院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职前教师教育课程;以中小学为主(school-centred)的教师培养路径,则通过各类校本机构,包括学校直接培训(School Direct)、教学第一项目(Teach First)、以学校为中心的初始教师培训(School-Centred Initial Teacher Training,SCITT)等进行培训。英国职前教育对未来教师数字能力的关照,既体现在高校主导模式对技能传授和资源开发的重视上,也体现在两种模式对沉浸式数字环境营造的共同关注中。

高等教育机构作为学生获得合格教师资格的重要途径在职前教师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生教育证书课程(Postgraduate Certificate in Education,PGCE)于20世纪80年代初成为英国中小学教师职前教育的主要途径。大学毕业生获得学士学位后,可以申请一般为期一年的PGCE,完成修习要求后可获得研究生教育证书与合格教师资格,并凭此进入中小学担任教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PGCE逐渐重视数字化变革,通过开发线上资源、更新教学内容等形式加强未来教师数字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各大学和学院积极开发线上课程和网络资源,展现教育数字化的丰富可能。例如,伦敦大学学院通过数字技能开发团队,为学生提供数字技能发展在线课程,涵盖支持教学与评价的数字训练课程、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多媒体内容创作与编辑等主题;建设专门网页,向学生展示了BBC、伦敦学习网格、有趣教学观点等可获取高质量教学资源的网站。另一方面,各大学和学院积极在课程中嵌入与数字能力相关的内容。例如,剑桥大学教育学院在地理课程学习后期增设“GIS改善地理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探索新兴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爱丁堡大学教师教育方案则将数字技术与“课程制作及概念化”课程结合,教授学生如何借助数字技术制作课程,增加学生对数字内容与教育技术的理解。

20世纪90年代起,英国改革职前教师培养模式,中小学校主导模式渐趋成为职前教师培训的主导路线,在2022—2023学年的ITT入学者中,已有超过50%的教师选择这一培养路线;而在高校主导模式中,前往中小学进行教育实习也愈发受到重视。在此背景下,中小学的数字环境对教师的数字能力培养的影响越来越大。一方面,各中小学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开发数字资源等,为处于发展各阶段的教师提供数字支持,处于职前培养阶段的非合格教师(unqualified teachers)也能受到与正式教师相同的数字技能培养;另一方面,高校在学生的实习过程中着重引导学生关注数字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如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在为学生的实习观察任务设置的重点观察主题中,就包括对教育技术使用情况的观察、记录与保存。

2.入职培训:数字支持队伍与教师发展框架

1971年,英国教育家詹姆斯·波特(JamesPorter)提出“教师教育三段论”,率先将入职教育引入教师教育系统。此后,入职培训作为教师职前教育和教学生涯间的桥梁,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英国教育部自2013年起即通过专门文件为早期职业教师入职培训提供法定指导,规定除特定豁免情况外,所有教师必须参加为期1至2年的入职培训并取得合格凭证。2025年更新后的《英格兰早期职业教师入门》[Induction for Early Career Teachers(England)]更为清晰地界定了教师在职业生涯初期享受的为期两年的支持与培训内容,帮助新手教师适应职业生活,推动早期职业教师的发展。为了适应数字时代的教育,教师的入职培训亦应关注数字能力的培养。

一方面,学校将咨询及通信技术(ICT)专家和网络团队纳入新手教师的支持团队中,并鼓励教学导师向新手教师分享数字技术使用经验,确保新手教师在得到教学支持的同时,也能得到教育技术方面的支持。2022年3月,英国教育部发布的《教育技术:探索学校的数字化成熟度》(Education Technology : Exploring Digital Maturity in Schools)调查报告显示,大多数学校已设立技术支持团队,为教师,尤其是新手教师提供针对校内不同功能的特定设备和软件(远程教学平台、教学软件和管理系统等)的相关培训,帮助教师了解技术用途及使用方法,推动新手教师更快地适应数字化教学。

另一方面,将数字技术运用相关要求纳入入职教师评价指标,引导教师向数字化方向发展。2024年,英国教育部发布《初始教师培训和早期职业框架》(Initial Teacher Trainingand Early Career Framework),将过去独立的职前教师框架与入职培训框架相结合,提出包括高期望、学生学习、学科和课程、课堂实践、适应性教学、评估、管理、职业行为等在内的八大框架。教师数字能力虽未作为独立的大标题出现在文件中,但在对八大框架的具体解释中多处可见与教师数字能力相关的要求。例如,在“学科与课程”中,提出善用共享资源和材料,建议借助演示、插图等设计课程,利用教育技术支持学生(尤其是残疾学生)的学习活动;在“职业行为”中,提出通过利用更为广泛的网络资源,加强自身专业性;在“评估”中,提出要基于数据和证据进行决策,关注教师循证素养。

3.在职发展:数字基础设施与专业学习项目

在职发展是教师生涯发展中时间跨度最长的阶段。经历了职前和入职教育的教师已具备基本的数字能力,但因数字技术的复杂性和发展的迅速性,教师仍然需要不断提升,以适应技术时代的教育需求。

一方面,英国政府与中小学关注学校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硬件并开发数字软件资源。2019年,英国教育部发布《理解技术在教育中的潜力》(Realising the Potential of Technology in Education)总结报告,从网络连接速度、内部网络建设和陈旧设备更新等方面对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政府投入众多资金用于提升教室的数字连通性,迄今为止,已有3700所学校共130万名学生受益;2025年,政府承诺继续投入4500万英镑,用于升级中小学的无线网络和光纤,改善学校的数字连通性,进一步弥合数字鸿沟。在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的双重背景下,中小学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发展完善,在2022—2023年学校技术普查中,近90%的教师表示学校配有便携式电子设备和交互式白板并得到广泛使用。在提升基础设备普及率外,中小学还关注数字软件资源,进一步发展技术应用方式,与谷歌、微软等科技公司合作开发教学软件工具,建立数字套件,建设微软展示学校,为培养教师的数字能力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

另一方面,英国政府和相关组织积极开发教育技术使用培训和教师专业发展课程,为教师开拓提升数字能力的渠道。教育技术使用培训是学校在职培训日的重要内容。据报告显示,2021学年,七成教师接受过此类培训,其中大部分教师表示已将培训所学应用于工作。培训主题包括如何确保学生在使用教育技术工具时保持安全,如何使用新的软件平台或产品,如何利用技术改善教学法和学生学习成果等,在教师数字能力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技术培训外,多方机构共同参与专业发展课程开发,助力教师数字能力培养。例如,英国教育部指导的“技术示范学校”(EdTech demonstrator schools)计划,为学校提供以数字化战略为主题的短期课程和长期课程培训;英国教育部还与信托公司和教师学院合作,开发了专门针对教师和学校领导者的人工智能使用培训课程。英国教育与培训基金会则与JISC联合颁布《教师数字化教学专业框架》(Digital Teaching Professional Framework)(见表1),涵盖教学规划、教学方法、支持学生发展就业技能等方面,为教师开展数字化教学提供指导。此外,中小学同样与特许教学学院广泛合作,为教师和领导者推出关于技术使用的在线培训课程。

英国教师数字能力培养经过长期发展,呈现出多主体化、终身化与标准化的鲜明特征,政府部门、教育机构、社会力量与行业组织共同参与,教师在各方支持下通过终身学习不断提升自身数字能力,相关部门设置评价框架使数字能力培养有章可依。英国教师数字能力培养的实践或可为我国的教师数字能力培养带来有益启示。

1.构建教师数字能力培养网络

完善的数字能力培养网络是教师数字能力发展的重要支撑。在英国教师数字能力培养过程中,政府部门、教育机构、社会力量与行业组织共同参与,全方位、多层次地为教师提供了制度保障与物质支持。有鉴于此,我们也应着力为教师数字能力发展建立联通网络,以共同体的形式助推教师发展。具体而言,政府部门应发挥关键引领的作用,通过《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等,从政策层面引导相关教育主体关注人工智能与教育变革以及教师数字素质的提升;高等教育机构可以通过增设数字教育模块、开发数字教学资源等形式,关注师范生的数字素养与技能培养;中小学应着力完善数字基础设施、设置专门的数字支持队伍,为教师提供将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可能性,共享将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的经验。在此过程中,社会力量和行业组织可以作为教育技术软件的提供者与教师培训项目的提供者,与政府、学校合力推动教师数字能力的提升,培养具备时代胜任力和数字胜任力的高质量教师。

2.关注教师数字能力终身发展

在新的时代浪潮下,数字技术不断发展,知识更新不断加快,教师终身学习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满足教师职业要求的必然选择。英国对教师数字能力的培养贯穿教师生涯发展始终:在职前培养中,高校和中小学关注数字学习环境的营造,以及基本数字技能和数字教学法的学习;在入职培训中,学校为教师提供数字化支持队伍、展示优质数字教学实践,帮助新手教师尽快利用教育技术赋能教育;在职后发展阶段,英国教育部与学校、社会组织合作,为教师提供内容丰富的、与数字技术相关的教师专业学习项目,使教师终身发展成为可能。我们同样需要关注教师数字能力的终身发展,尤其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AI+教育”等新概念的推进,教师数字能力的提升显得越发迫切。在此背景下,教育机构和社会组织应为不同阶段的教师提供适应其发展阶段的学习资源和专业支持。尤其是为身处职业生涯中后期、可能缺乏数字胜任力的教师提供数字技能培训,改善原有的教师职业生涯中后期所受支持不足的问题,推动教师在漫长的教育生涯中与时俱进。此外,针对提升数字化素养意愿不强的教师,可以设置适当的激励或强制性举措,强化教师主动提升数字能力的意识,提升教师专业学习项目的参与度,助力教师数字素养和智能教育素养的提升。

3.完善教师数字能力评价体系

评价标准是教师发展方向的重要引领,对教师进行有效评价是推动教师发展的重要环节。英国在教师评价框架和标准中纳入与数字能力相关的指标,并对教师采用自评、他评、行为记录等多元评价方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评价体系,为教师数字能力的培养提供可以遵循的指标,极大规范了教师的发展方向。我国教育部于2022年发布《教师数字素养行业标准》,从数字化意识、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数字社会责任以及专业发展等五个一级维度对教师数字素养进行了规定。然而,面对不同区域教师数字能力差异大、学校数字基础设施差距大这一现实,内容相对宽泛的标准难以为所有教师指明普适的数字素养提升方向,教师数字能力评价体系仍存在评价标准不明、评价方法单一、忽视过程性评价的问题。因此,各地方和学校应在教育部标准的指导下制定具体的评价方案,在评价过程中关注阶段性评估和多元化评价,通过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建立阶段性的教师数字能力档案等方式,以可量化、多元化、激励性的评价机制,为教师数字能力的提升指明方向,激发教师主动提升数字能力的热情。

为了顺应教育数字化变革的潮流,英国从教师培养的全过程着手,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基础设施改进、数字队伍支持等多元路径,提升教师的数字能力,其实践可为我国提升教师数字素养的实践带来有益启发。同时,英国教师数字能力培养实践中暴露出的问题,诸如数字能力标准缺乏更为详细的阐述,教师缺少参与数字能力培训的时间与积极性,教育技术运用与教学过程中的数字伦理道德仍需进一步规范等,亦可为我国教师数字素养培养提供警醒与启发。

本文内容来源于《中国教师》杂志2025年第8期。

作者系|1.浙江大学教育学院;2.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来源:中国教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