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岳:恒山地区抗日民主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建人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2 08:23 2

摘要:穆岳(1910—1944),原名穆春芳,男,汉族,辽宁省盖平县西二台子村人,193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担任中共五台县窑头区委书记。1938年,晋察冀边区政府、晋东北专署相继成立,穆岳任晋东北二分区特委秘书主任。1938年7月,穆岳调任中共浑源县委

穆岳

穆岳(1910—1944),原名穆春芳,男,汉族,辽宁省盖平县西二台子村人,193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担任中共五台县窑头区委书记。1938年,晋察冀边区政府、晋东北专署相继成立,穆岳任晋东北二分区特委秘书主任。1938年7月,穆岳调任中共浑源县委书记。1940年,穆岳被选为浑源县县议长及国大代表。1942年,穆岳任中共雁北地委常委,7月兼任桑干河武工队政委。1944年 7月,开展桑干河地区工作,穆岳任桑干河工委书记兼武工队政委。1944年 8月 3日,穆岳在就职途中,被敌包围于浑源二区石墙村,突围时,壮烈牺牲。穆岳是雁北地方党的优秀领导人,是恒山地区抗日民主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是浑源县敌后抗日根据地创始人之一。

穆岳坚持敌后抗战,创建浑源抗日根据地,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穆岳早年求学于东北大学,“九一八”事变后,随东北大学入关流亡到北平,加入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组织,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一二·九”运动中,因宣传反满抗日,与反动军警斗争,曾被监禁月余。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中国共产党宣布《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八路军奉命挺进山西,抗击日寇。1937年9月15日,侵华日军侵占浑源县城。1937年9月17日,毛泽东给朱德、彭德怀的电报中明确指出:“不论如何,恒山山脉必为敌军夺取晉察翼三省之战略中枢,向此中枢出动主力,此点已为浑源、蔚县、广灵之被占所证明。”穆岳与其他进步青年一道奔赴抗日前线,先到太原,后转晋东北。1937年9月间,到五台县窑头委工作。11月,经胡开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担任窑头区委书记。1938年7月,穆岳调任中共浑源县委书记,在浑源的6年对敌斗争中,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出色地领导浑源人民坚持了敌后抗战,创建了浑源抗日根据地,并缔造了浑源的党组织,使浑源成为晋察冀边区的北大门,对敌斗争的前哨阵地。

穆岳到任后,首先组建新县委,在蔡沟村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浑源战地动员委员会”(简称“动委会”)和抗日游击大队,穆岳当选为“动委会”主任兼县游击大队政委。县委通过“动委会”在钟楼坡村举办学习班,讲解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和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宣传《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穆岳带领县委干部,分头深入群众,发动群众,在县、区、村先后建立工人抗日救国会(简称“工救会”)、农民抗日救国会(简称“农救会”)、青年抗日救国会(简称“青救会”)、妇女抗日救国会(简称“妇救会”)、人民武装委员会(简称“武委会”)、基干游击队等抗日群众组织和武装组织,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到1940年底,全县共发展农救会会员3800多名,青救会会员1200多名,妇救会会员2100 多名;党的基层组织进一步扩大,党支部增至100个,中共党员发展到889名。

1940年1月,县委研究决定在县与县之间搞联盟,以解决根据地商品少、资金缺、春荒紧急的情况。穆岳号召根据地人民努力发展生产,厉行节约,以糠菜为主,粮食为辅;重劳力多吃,轻劳力少吃,齐心努力,勤俭度灾,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坚守和巩固了浑源根据地。

穆岳坚持群众路线,巩固抗日统一战线,挺起了全民抗战、保家卫国的民族脊梁

穆岳任浑源县委书记后,在认真调查、掌握情况的前提下,有效开展合理负担和减租减息运动,根据晋察冀边区政府颁布的《减租减息暂行条例》,浑源县政府颁布了《减租减息布告》,农民向地主减少原地租的百分之二五,钱主之利息收入年利率不准超过一分。合理负担和减租减息的推行,得到农民的热烈拥护,调动了农民抗战的积极性,使根据地各阶层群众的抗日斗争轰轰烈烈开展起来,党的组织也逐渐发展、壮大,1939年7月,全县区级抗日政权发展到9个,管辖除县城(日军占领)以外的大部分地方,到1939年底,共建区委6个,党支部66个,中共党员714名。

1939年7月,浑源连降暴雨,浑河洪水暴发,酿成百年不遇的大水灾,穆岳组织、动员全县干部、群众,迅速掀起了群众性的抗灾救灾工作。县委抽调部分县干部、武装人员,突破敌人的封锁线,深入敌占区购买粮食,星夜运回根据地,救济受灾群众,资助群众恢复生产。

为了加强抗日民主政治建设,1940年6月15日,晋察冀边区政府颁布《暂行选举条例》,浑源根据地根据选举条例,广泛开展了“还政于民”的宣传教育。穆岳亲自创作《选举歌》,“杨柳叶儿青,杨枝叶儿长,俺村开会选村长,不选滑头鬼,不选黑心狼,要选那抗日积极,办事公道的好村长”家喻户晓,广为流传,激发了群众当家作主的责任感和抗日热情。1940年6月23日,穆岳主持召开会议,建立了由县政府、群众团体和各阶层代表组成的选举委员会,领导进行区选、县选和边区参议员的选举,到9月10日,选举工作全部顺利结束。10月6日至8日,县议会召开成立大会。穆岳当选为县议会议长和国大代表。县议会根据“三三制”(即,共产党员、党外进步人士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原则组成,调动了各阶层的积极性,巩固了抗日统一战线,鼓舞了根据地人民抗日斗争的热情。

穆岳坚持展开敌后游击战,大打人民战争,彰显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慨

1940年,八路军向侵华日军发动了百团大战。以穆岳为首的中共浑源县委领导县支队、游击队和民兵组织积极配合部队作战,一举攻克了南坡头、抢风岭两个敌据点,全歼了日伪军,切断了灵—浑交通线。日军为了报复,集中各个据点的兵力疯狂地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和“扫荡”。在对日斗争极端困难情况下,县委领导全县军民,采取各种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展开敌后游击战,大打人民战争,实行“坚壁清野”,劳武结合,开展地雷战、麻雀战、伏击战和破交战,击退日军的多次“扫荡”。同时,组织县区武装深入敌占区,袭击、扰乱敌人的后方,狠狠地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积极配合八路军参战部队取得了“百团大战”的胜利。

“百团大战”后,日本侵略军向恒山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的反扑,推行惨无人道的烧光、抢光、杀光的“三光”政策,浑源县的抗日斗争进入了最艰苦阶段。为适应对敌斗争形势的需要,保卫抗日根据地,巩固建立起来的党的各级组织和红色政权组织,地委于1941年1月作出重划县界的决定:以浑、灵公路为界,将浑源西南山的3个区划归应县管辖;将灵丘县北山和广灵县西山各3个区划归浑源县管辖。划界后,穆岳为首的中共浑源县委面对极端困难的条件和对敌斗争极端恶劣的环境,积极领导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全县军民展开持久的对敌斗争。

1941年,敌人在浑源的三条公路上设立了50多个据点,扫荡达200多次。从六月初开始,持续半年之久。频繁的扫荡,疯狂的蚕食,给根据地造成极大的困难,县委和抗日军民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到处打击敌人,没有武器自己造,组织修械所,造土枪土炮、手榴弹和地雷,开展地雷战、麻雀战。在残酷的斗争中,穆岳领导的县委始终战斗在最前线。1941—1943年三年间,先后粉碎和击退日伪军的800多次“扫荡”,对敌作战250多次,毙伤日伪军259人,生俘43人,捣毁伪村公所4个,炸毁敌碉堡2个,扩大根据地村庄33个;彻底粉碎了日军在一、五区根据地企图制造无人区的阴谋,使25个被敌人合并村庄的群众又回到各自原来的村庄,取得了反“并村”、反“自首”斗争的胜利。

穆岳坚持战斗在第一线,“与浑源根据地人民共存亡!”,永葆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1939年10月底,国民党顽固派白志沂部队趁雁北支队到外线作战之机,窜入浑源抗日根据地,迫使县政府机关人员南撤到灵丘县山区。在1939年冬至1940年春的反顽斗争中,为捍卫抗日民主政权,穆岳在正确分析形势、统一大家认识的基础上,带头宣誓:“与浑源根据地人民共存亡!”,并要求撤至灵丘的县政府人员立即返回,消除了浑源县全县干部群众的恐惧情绪,坚定了斗争的必胜信心。面对白部的猖狂进攻和日军的疯狂“扫荡”,穆岳带领全县干部始终坚持战斗在第一线,在山区与敌人开展游击战争。为彻底消灭白部,穆岳将情报分析整理后,及时送往八路军358旅旅部;358旅根据情报及时作出作战部署,由 358旅两个团和雁北支队分三路夹击白部,于1940年1月1日在训草、王庄堡一线歼敌大部,俘虏白军官兵 400余人,白志沂仅带 100余人逃往陕西宜川。

1942年春,日寇进行大扫荡,竭力推行“治安强化”。在东西50里、南北80里的浑源境内,建立了26个据点和8个炮楼。日寇反复扫荡,强迫小村并大村,制造“无人区”,颁发“良民证”,搞“自首运动”。针对日寇企图彻底摧毁我浑源根据地的阴谋,以穆岳为首的县委提出“县不离县,区不离区”的方针,坚持根据地的斗争。“一不干,二不休,背起行李转山头!拿起手榴弹和火枪,老子和你干一场!”这些小调在浑源军民中间广泛流传,成为鼓舞斗志、增强胜利信心的战斗口号。为了打击敌人,减轻根据地的压力,县委决定派出武工队深入敌后,配合根据地的反“扫荡”、反“蚕食”斗争。7月,地委批准成立了桑干河武工队,穆岳兼任武工队政委。桑干河武工队积极开展活动,打入敌后,牵制日寇的兵力,有力支援了根据地反“扫荡”斗争。

1944年,党中央发出号召:“向敌后之敌后进军!”。雁北地委和五分区司令部决定再次组织和扩大桑干河武工队,开辟桑干河地区的工作。跨过桑干河,就是伪蒙疆府的心脏大同省,可进逼平绥铁路沿线,控制阳高两侧,直接威胁大同之敌,进而为我进军绥东、察西打开通道。7月,雁北地委决定将穆岳调离浑源县委,任桑干河武工队政委、工委书记。当时,穆岳正与地委书记刘达一起出席晋察冀边区党委扩大会议。接到任命后,穆岳考虑到此时正是游击队活动的最好季节,立即奔赴桑干河前线。7月末,穆岳返回浑源县委所在地,召开县、区主要干部会议,将工作移交完后,由军分区老六团一个连的兵力,护送穆岳到桑干河地区。8月2日,队伍由太安岭出发,越过灵(丘)浑(源)公路进入汉家沟,半夜里到达二区的石墙村宿营。由于敌特的告密,日寇集中了浑源、灵丘、广灵三县十几个据点的日伪军400余名,分成两个包围圈,包围了石墙村和战刀会村。8月3日凌晨,有百余名日伪军占据了石墙村后山梁的三个山头。我哨兵发现敌情后鸣枪报警,派一个排迎击村后山头的敌人。战士们奋勇冲杀,展开激战,穆岳在指挥部队突围的过程中头部中弹,壮烈牺牲。(来源‬:史志浑源‬)

来源:满天星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