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法槌声起,不是在庄严肃穆的审判庭,而是在一处寻常百姓家中,几张桌椅便组成了一个简易而庄严的巡回法庭。近日,白山市江源区人民法院的法官主动将法庭“搬”到了一位八旬老人高奶奶的家中,就地审理了一起继承纠纷案件,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司法为民”的深厚内涵,让人民群众切身
法槌声起,不是在庄严肃穆的审判庭,而是在一处寻常百姓家中,几张桌椅便组成了一个简易而庄严的巡回法庭。近日,白山市江源区人民法院的法官主动将法庭“搬”到了一位八旬老人高奶奶的家中,就地审理了一起继承纠纷案件,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司法为民”的深厚内涵,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了司法的温度与便捷。
本案的原告为高奶奶的儿子,因家庭遗产分配问题与母亲和兄弟产生分歧,遂诉至法院。承办法官在受理案件后,第一时间详细查阅卷宗,并与双方当事人进行深入沟通。了解到被告高奶奶已年迈,体弱多病,行动极为不便,难以前往法院参加庭审。为充分保障老年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减轻其诉累,承办法官当即决定启动巡回审判程序,将法庭直接设在了老人的家中。
开庭当日,法官、书记员及原被告双方准时到达,没有高高在上的审判台,没有距离感的空间隔阂,法官们搬来桌椅,与当事人们围坐在一起,一个充满司法温情而又不失法律威严的“家庭法庭”便布置完成。在庭审过程中,法官特意放慢节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引导当事人进行陈述意见、举证质证,并细致地释法明理。最终,在法官的不懈努力下,促成双方当事人调解,纠纷得以化解。“真是太感谢你们了,为我们老年人想得这么周到,把法庭开到家里来,解决了我的大难题!”庭审结束后,高奶奶紧紧握着法官的手,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这场“家门口”庭审,不仅顺利解决了当事人的纠纷,也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法律并非是冷冰冰的法律条文,而是充满人文关怀的守护。
近年来,白山市江源区人民法院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大力推行巡回审判模式,针对老、弱、病、残等出行不便的特殊群体,以及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案件,主动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提供“零距离”司法服务。此举不仅方便了群众诉讼,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更将法治精神、和谐理念播种到基层,用实际行动绘就司法为民的温暖底色,让公平正义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直达群众心间。
编辑:马天海
吉林省新闻热线请联系马主任:15643417777(微信同号)
疑难复杂案件研讨中心法律热线:辽宁青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玉强15898195532
企业家权益保障中心法律热线:辽宁青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于晓荷15524682485
如有侵权及职业道德监督电话请联系北极海新闻:13478671922(微信同号)
来源:无线锦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