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篇好的回望文字,从不是旧时光的简单陈列,而是将岁月酿作醇酒、把经历织成锦缎,让读者在字里行间照见自己的影子。《绪刚说事里我半生回望:岁月馈赠的活页教科书》恰是如此——它以个人足迹为笔、以时代洪流为纸,将半生故事凝练成一本可触可感的“活页书”,字里行间满是烟火
于岁月褶皱里读见生命的厚重——评《绪刚说事里我半生回望》
一篇好的回望文字,从不是旧时光的简单陈列,而是将岁月酿作醇酒、把经历织成锦缎,让读者在字里行间照见自己的影子。《绪刚说事里我半生回望:岁月馈赠的活页教科书》恰是如此——它以个人足迹为笔、以时代洪流为纸,将半生故事凝练成一本可触可感的“活页书”,字里行间满是烟火气,更藏着蓬勃的生命力。
文章最动人的,是对“岁月馈赠”的通透解读。作者将额间纹路称作“活页教科书”,把黑河水的清冽、商海的咸涩、爱情的蜜与刺,都化作了书页里的具体注脚。他不刻意渲染苦难,也不炫耀顺遂,只坦诚道“爱过便在扉页烫金,摔过就在页脚画疤”。这份对经历的珍视,打破了“回望即伤感”的惯性认知,让人恍然明白:所谓岁月的礼物,从不是一帆风顺的人生,而是历经风雨、磨过棱角后,依然能攥在手心的“诚实、信誉、义气”,是“宁可站着迎雨,不跪尘埃乞晴”的那份倔强。
文中的意象铺陈尤为耐品。秦岭松般耿直的父亲、黑河月般温良的母亲,是刻进作者骨血的精神底色,也让“河滩鹅卵石”的自喻有了根——粗粝外壳下的温润内核,本就源于这份原生家庭的滋养;1993年台灯下未干的墨迹、2010年手写板敲出的字句,是时代变迁里的个人坐标,让“人生本就是场没脚本的直播”这一比喻落地生根。就连文中提及的《牌趣》诗句,也跳出了“输赢”的表层含义,点出“牌风高尚赛钱物”的本质——这何尝不是作者半生的处世哲学?比起结果,那份落子无悔的坦荡,才是岁月盖在生命扉页上最鲜明的“朱砂印”。
读这篇文字时,很容易唤起共鸣。谁的半生里,没有过“被命运掀翻在地”的时刻?谁又没在岁月深处藏过几段“酸甜回甘”的记忆?作者从没有站在高处说教,反倒像一位老友坐在黑河岸边,捧着自己的“活页书”缓缓讲述。这份真诚,让“半生回望”不再是单薄的个人独白,而成为能触动人心的集体记忆——原来我们每个人的岁月里,都藏着这样一本“教科书”,每道皱纹、每段经历,都写着成长的答案。
最让人动容的,是文末那句“永远准备写下新篇的空白页”。回望从不是为了封存过去,而是为了带着岁月的馈赠继续前行。就像作者从商海抽身、叩开新媒体大门的转身,从笔记本到手写板的工具变迁,这本“活页书”从来没有写完的一天。这份对未来的期待,让整篇文字有了温度与力量:原来最好的岁月馈赠,不只是那些已经写就的篇章,更是永远愿意为新故事留白的勇气。(作者:刘政书)
来源:番茄2100531125295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