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发展什么样的产业,才能让得天独厚的土地资源充分发挥优势,让村民们持续增收、村集体持续受益呢?这是临沂市信访局派驻莒南县板泉镇渊子崖村第一书记卢传营驻村以来,一直思考的问题。经过考察,卢传营充分挖掘本地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丝瓜种植及延伸产品开发,带领村民走
发展什么样的产业,才能让得天独厚的土地资源充分发挥优势,让村民们持续增收、村集体持续受益呢?这是临沂市信访局派驻莒南县板泉镇渊子崖村第一书记卢传营驻村以来,一直思考的问题。经过考察,卢传营充分挖掘本地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丝瓜种植及延伸产品开发,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共富之路
渊子崖村经济以常规小麦和玉米等初级农作物种植为主,由于缺乏特色产业,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土地闲置较多,资源浪费严重。同时,村“两委”缺乏致富思路,村民收入较低,集体经济发展薄弱。
为充分挖掘本地优势资源,在长达三个月的考察调研中,卢传营先后到临沂市河东区木瓜种植基地、兰陵县无土栽培大棚等地学习经验,但受限于本地资源,都没能成功。后来,在一次外出走访调研中,与当地企业不经意地攀谈,让他发现了丝瓜这一致富“宝藏”。丝瓜不仅种植简便、投资小、用工少,而且附加值高,丝瓜络用途广泛,除了具有药用价值,还可以加工成餐具清洁品、洗浴用品、鞋垫等产品,环保且耐用。渊子崖村依山傍水,土壤肥沃,气候宜人,非常适合丝瓜种植。
了解到这一信息后,卢传营迅速行动,组织村“两委”成员外出参观学习。开始时,部分村干部和群众缺乏了解,对种植丝瓜存有疑虑,卢传营和村党总支书记拧成一股绳,利用村“两委”会议、党员学习日等时机多次宣传丝瓜种植的意义与成效,耐心开展思想动员,打消村民顾虑,引导党员群众逐渐达成共识,最终通过“四议两公开一备案”决策程序,决定在村内引入丝瓜种植项目。
为了使项目顺利落地,卢传营多方协调、积极争取资金,盘活村内近百亩闲置土地,建立起丝瓜种植示范基地。项目建设过程中,他多次与合作企业沟通细节,引进优质丝瓜品种,免费发放给村民,同时邀请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专家为村民进行全方位的技术培训,从播种时的精细操作到施肥的科学配比,每一个环节都悉心指导,确保村民们能够熟练掌握种植技术。
通过看品牌、听经验、学要点,渊子崖村引企业进村,采取“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依托党组织领办合作社集中种植,在种植前就和企业签订种购协议,价格公开透明,不受市场低价影响,保障销售渠道和种植收益。目前,渊子崖村共种植丝瓜85亩,其中在村集体闲置土地与土豆轮作种植35亩,在园区大棚与羊肚菌轮作种植50亩,充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项目建成后,由我们村集体负责管理,并鼓励群众过来务工,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现在预计每亩可以增收2000元以上,实现村集体年增收6万元。”渊子崖村党总支书记林祥岩满怀信心地说。
不仅丝瓜种植能增收,渊子崖村将丝瓜产品延伸,结出共富“金瓜”。“我们种植的这个丝瓜品种,最长可以长到2米多,不仅可以采集丝瓜水原液做美容产品,秋天收的丝瓜络深加工还可以制作成鞋垫、保健枕、拖鞋、床垫等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卢传营说。
为了进一步扩大丝瓜络制品的影响力,卢传营还积极动员合作企业和村“两委”参加各类展销活动,在“第一书记优选产品进社区”等活动上亮相近10次,让更多城市居民了解到这一原生态产品。“通过第一书记和莒南县委组织部的牵线搭桥,我们的产品今年2月还在上海参加了社区供销市集,长三角地区的居民对咱们沂蒙老区的产品非常认可,两天时间销售额就超过2000元!”临沂绿色天然丝瓜络鞋垫厂负责人陈瑞平高兴地说。
除此之外,该村还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将丝瓜络深加工项目引入村内,利用约100平方米的村集体用房成立“共富工坊”,为1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提供就业机会,每月增收1000元。下一步,渊子崖村还将探索建设农村电商直播间,进一步扩大产品销路,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来源:大众新闻-大众日报